金钱就是一种能量,且是一种流动的能量。就像水,水是需要流动的,水不流动就是死水;就像身体里的血液,如果没有流动就会变成血栓。
如果我们试着要掌控钱,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很小。
《对财富说是》,顾名思义,这本书旨在帮助我们理清金钱的概念,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与金钱的关系,对待金钱的态度与信念等;此外,也一体而生,指导我们如何进一步看清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意识到自己对于恐惧、焦虑、压力、抱怨、舒适区、坏习惯、罪恶感,以及对身体的察觉等各方面的错误认知,并提供了一系列对应的练习,如大笑可缓解压力,动态静心练习(一种古老的印度静心技巧),猛龙攻击练习唤醒身体的能量(来自中国少林功夫的启示)),等等等等。
虽然这是一本妥妥的关注心灵成长的励志书,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时不时的还是需要喝几口鸡汤,打几针鸡血,才有力量继续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前行。
至于到底是滋养心灵的好鸡汤,还是味同嚼蜡的旧鸡汤,端看我们读者能否独立思考,取其精华了。
本书后记里,有作者奥南朵回顾自己生命历程的简述。当她还在求学时,父亲经历一连串事业失败后自杀了。这个早期经历的创伤,让她很没有安全感。
后来因学习好,靠奖学金得以进入墨尔本大学,之后接触到玛莎·葛兰姆舞蹈,让她多年来第一次感觉自己从没有安全感中得以解放出来。再之后在剧院里邂逅了她的丈夫约翰,一位艰苦的艺术家。当时的奥南朵刚好获得奖学金,可以在波兰哑剧院接受托马斯克的训练,但她最后还是选择了约翰,离开舞蹈界。
随后在一家报刊做广告销售工作,奥南朵发现自己很擅长这方面,逐步成长为公司的部门经理,最后成了大众媒体口中的商业界成功女性,赚了很多钱。但是,她却不敢告诉丈夫约翰,因为他依然是一个艰苦的艺术家。
随着奥南朵的越来越成功,她的不安全感也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她日复一日地担心,怕别人终有一天会发现她并不如所表现的那么完美!她也不敢和丈夫谈论这一切,只能日渐远离对方,终于有一天早上,冒出一个念头:“我干吗要起床?”
最后,她离开了丈夫和工作,租了朋友的一间乡村小屋,和一群很了不起的年老独居妇女在一起;后来有人提议去印度旅行,也正是这趟从陆路乘火车前往伊斯坦布尔,再穿越伊朗、阿富汗,最终抵达印度的旅程,改变了奥南朵的生命。
原本只打算停留两周,结果奥南朵在印度待了近三十年,在普那开始发现自己,并治疗所有的旧创伤,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读完奥南朵的简介,我忽然有某种瞬间的感悟:貌似每一个心理学家,或者该说是身心灵导师,都有一段悲惨的过往。也或许正是因为这些 “不幸” 才迫使他们不得不面对自己真正的内心吧。
一如武志红、张德芬,还有改编成电影的畅销书《饭、祷、爱》的作家 Elizabeth Gilbert。
无独有偶,Elizabeth 在这本书里也写到 31 岁的自己 “不想再待在婚姻中,不想住在这栋大房子里,不想生小孩”,在持续了约四十七个晚上,凌晨三点躲在浴室地板上痛苦的啜泣后,终于决定结束疲惫不堪的婚姻,踏上一个人的修心之旅:在意大利、印度和印尼这三个不同国度之间寻找自我。
(左)电影海报;(右)英文原版书(图源:网络)正如荣格所言,“往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探寻的人才是清醒的。” Elizabeth 的修心之旅让她找回了自我,而本书作者奥南朵则是通过梳理我们与金钱的错误观念,进而引导我们建立起积极正向的财富观。
首先,我们来看看本书列举出来的几条有关金钱的传统观念:
盲目追求更多金钱;
努力、辛苦、牺牲才能赚到很多钱;
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
有钱是危险的;
把钱花在别人身上比花在自己身上更容易;
对别人开口要钱是不可以的;
我爱钱;
有钱就要牢牢抓住;
有钱就要赶紧花掉;
抱怨钱;
…...
一直以来我们都觉得这些金钱观念很正确,很合理,完全符合现实,没毛病。但是在本书里,作者奥南朵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这些金钱观念都是不对的!
我不晓得各位读者对这些金钱观念有什么看法,或许多少都会对其中的几条深信不疑吧,至少我是这样的想法。所以我也很惊讶于本书作者对这些金钱观的全盘否定。
书里自然对每一个观点都给与了充分的解释。事实上,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也不难理解为何这些金钱观都是错误的,过时的。只不过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们并没有想到罢了。尽管如此,还是有三点让我特别有感触:
1)把钱花在别人身上比花在自己身上更容易(X)
奥南朵在书里分析,有这种想法的人,是因为对钱会产生羞耻感。她举例这种情况通常见于知识分子的家庭,或者是道德价值感比较高的家庭。
这样的家庭一般会有种无意识的信念,认为钱是比较低下的,是会让人羞耻的,所以不好意思花在自己身上。
我并不否认这点分析,没毛病,很对。但我以为它并不足以解释我自己的这种状态:
我个人是很舍得给家人买很贵很好很多的东西,甚至出游在外,也一直都会惦记着给家人或朋友带礼物,虽然常为此想破头,也常苦恼如何带走这些 “凭空冒出来的” 东西,但还是控制不住要买,一个都不能落下。
但转而想到要把钱花在自己身上时,就会忍不住犹豫纠结,尤其是当已经给自己买了点东西了,再买就更是忍不住的愧疚感,觉得自己怎么这么败家。
或许我自己的这种心理状态,是源于对自我的认知陷入 “不值得”、“不够好”,或者 “不配得” 的怪圈吧。
再想想身边的长辈,尤其是老一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更是把仅有的体己钱都花在子女,尤其是孙辈的身上了;而对于自己则是省之又省,轻易不给自己花钱。这种心理状态也当是属于 “不舍得” 的范畴吧。
忽然间发现个体的心理状态果然是丰富多呈,不一而足。
2)我爱钱(X)
当我们说爱某种东西的时候,是有很强的渴望在里面的。比如说,我们对某些人说 “我爱你”,是因为我们希望对方也对自己说 “我爱你”。我们的爱是有条件且充满渴望的。
当钱在的时候,我们爱它很容易,因为去爱一个爱我们的人还不简单吗?可是当钱不在的时候,我们就不好说爱它了,否则会让自己进入一种紧张、压抑的状态。
所以正确的想法是,把金钱当作一种能量,它在的时候我很享受,它不在,也没关系,生活总会继续下去的。
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轻松很多。要知道,金钱的能量本来就是自由的。
3)抱怨钱(X)
我们对于金钱的抱怨,完全是一种无意识的态度。比如,我们会忍不住说,“啊,我做了这么多,这么努力,钱还是没有来,钱好难啊,没有给我想要的”。
这种对金钱的态度也是对整体人生的一种态度:“我没有得到我想要的”。
其实上述这些有关金钱的无意识态度,并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来的,且多是从我们的父母那里学来的。
而父母之所以能够对孩子发挥这么大的影响力,是因为我们对归属感的需求,对父母的盲目忠诚。
奥南朵举了个自己对父亲无意识忠诚的例子:
她的父亲来自一个富裕家庭,做过很多生意,但接连赔钱,最后一无所有。而奥南朵觉得自己很幸运,天生有很多能力,但翻看以前成绩单时,却发现总有个规律:每学期的前半年总是班上第一名,到下半年总会变成第二名、第三名,甚至第四名,她从来不允许自己在学年结束时还是第一名。在运动上也是一样,永远阻止自己做到最好,比如一次跑步比赛,一开始跑在最前面,眼看就到终点线了,却跌倒了。还有游泳比赛也发生过类似的场景。
多年后奥南朵终于明白,原来这些都是她自己对于父亲无意识的忠诚,因为她很爱父亲。而父亲从来没有成功过,所以无意识中她也不允许自己成功。
由此可见,一旦我们意识了这其中的关系,我们就可以做清理。
家族系统的创始人海灵格博士曾说过:
爱是秩序的一部分。秩序是早已被排定了的。爱只可以在秩序的范围内成长。……人要回归秩序,面对真相。
父母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在序位上他们永远是大的,孩子永远是小的。孩子在无意识当中会去承接父母的能量。比如我们头脑里面许多自以为是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很多判断和选择,还有行事时的作风,事实上都是小时候无意识中从父母那里承接下来的。
这里,可以做个简单的自我检查:看看自己究竟有多像父母?
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写下父母的主要特点、态度、习惯,还有对他们的抱怨和批判,以及他们让你恼火、钦佩和尊敬的事情。
从头到尾一条条地看,并逐一问自己:我是不是也这样?
想象自己对父母说:“我有点像你”。这句话能够让我们释放。
一旦我们能够接受自己在无意识中和父母是多么相像的事实,我们就可以凭着意识去选择清理:哪些保留,哪些收进角落,哪些丢弃。
父母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在无意识当中,我们承接了很多他们的态度、想法、表达方式和行事方法。承认这一点,不要批判。
然后,以这样的句式诉说,“如果你认识我父亲(母亲),你就会理解为什么我……(一种自己跟父母类似的特质)”,不用多做解释,不用讲故事,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让自己清楚明白,从父母那里到底承接了什么。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勇气,能够诚实地面对自己,我们会看到,对父母的抱怨,对父母的拒绝背后,是一颗充满渴望的心。
理清我们长期以来对金钱的错误观念后,接下来就是奥南朵提出的有关金钱的两个新概念:
1)金钱是能量
虽然金钱有多种形式(货币、房地产、商品、金条,甚至是事业……),但不管是哪种形式,金钱的价值是不断改变的,这便是一种运动,而任何运动的事物都会产生能量。把金钱当做能量,它就会真正流动起来,时来时走,时多时少,并不固定,这就是金钱的本质。
2)金钱本身没有意义
追溯货币的起源便不难理解,金钱不过是一种交易的工具,本身没有客观的价值,之所以会流通只是因为大家都相信它有价值,赋予它社会上、心理上、情绪上的意义。
我们总是希望能够有很多钱,并借此满足所有的需要,获得他人的尊重、接纳和爱。而事实是,钱永远只是钱,给不了其他的。
既然如此,那对我们来说,金钱和财富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赚钱会剥夺我们的一些自由吗?比如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使我们没有办法跟朋友、跟家人待在一起?或者需要出卖良知,不得不做某些事情?
我们到底需要多少钱?如果我们在财务上感觉完全安全的时候,我们会怎么样度过自己的人生呢?
当我们的钱比让我们过上舒适生活更多的时候,它带给我们的又是什么?
那些更多的钱,又到底满足了我们哪些需求?
......
这些问题无一不在让我们反省着自己与金钱之间的关系。我以为,金钱本身与快乐无关,但我们对金钱的态度却能折射出我们快不快乐。
在朝不保夕、颠沛流离的生活状态中,因金钱而带来的物质条件的提升,会让我们有很显著的快乐感,但随后再多的金钱能够带来的边际效应,却是很有限的。
最后还想提醒自己:
金钱就是一种能量,且是一种流动的能量。就像水,水是需要流动的,水不流动就是死水;就像身体里的血液,如果没有流动就会变成血栓。
如果我们试着要掌控钱,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很小。
愿我们都能有正确的金钱观,都能快乐且知足的享受每一天,就让金钱自然流动吧。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