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记心理小店
一个将心理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的地方
作者|安慰记店长王瑞
留美心理咨询师
重承诺
2019年第一个关键词是认真生活,认真就要重承诺,无论是对别人,还是自己。
重承诺就得燃烧自己,比如大半夜的,抱着电脑在写周一预告的本篇文章。
主题是,如何让创伤变成美好的回忆。
灵感来自上周末感冒休息在家看的一个纪录片,讲的是日本的一个著名编剧,坂元裕二的创作生活。说一些他的作品,可能有点粉丝还是比较熟悉的,年代老一点的,比如《东京爱情故事》,新晋作品,比如去年很火的《四重奏》。
他是一个喜欢把生活细节酿造成经典台词的人——
「会边哭边吃饭的人,能够活下去。」
「你知道比悲伤更悲伤的是什么吗?是空欢喜。」
「即使没有被爱的记忆,也能够去爱别人。」
「无论什么样的事,都可以选择做或者不做。」
今天文章的标题正是来自他编剧的一句台词——
「把过去的创伤变成美好的回忆,才是生活。」
当时剧中人物讲到这句话时是蒙着消极色彩的,是无奈之举,但却让我感觉到的是生活的力量。
于是我不由想到,如果真的可以呢?如果有方法主动让这件事情发生呢?
回头看看,事实上我已经在做这件事情了。
每个人过去的故事中,可能多多少少都经历了一些阴影和伤害,但最后都变成了碰不得的伤口吗?未必。
比如之前开的失恋活动中,我就看到了太多证明,大家——
即使很痛,也在努力学着爱自己;
即使深爱,也在努力试着放下;
即使情绪跌入谷底,也在努力往上看,咬着牙变成更有力量的自己......
这个过程不容易,我想没有人想要再经历一遍,但如此坚持的自己,难道不就是在努力将创伤变成美好的回忆么?
所以我觉得这个转变的方法其实可以很简单,那就是创造转折点。经典三步法。
#1 接受自我的打碎
遭遇创伤之后,原本的自我会被打碎,比如常说的“三观尽毁啦”,“世界观崩塌啦”,都是自我被打碎的表现。
这个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赶紧着急忙慌地把碎片塞回去,可是越塞,就越觉得破碎得厉害,便会越绝望越无助。
然后就会陷入我们周四那篇文章提到的恶性循环(传送门:感情多磨砺,如何重拾信心),大脑意识狭窄到极限,形成了执念思维——
“我只有把碎片原模原样地拼回去,才能拯救自己。”
但拯救自己永远不会只有一种方法,创伤也可以变成美好回忆,这个世界就是可以有这么多可能性。
所以接受暂时破碎的自我,然后借此机会重新创造自我,一个未来你喜欢得不得了的自我。
#2 重组新的人生规则
失恋活动开始前,邀请了很多报名的志愿者跟大家做分享,其中一个志愿者是安慰记的老粉丝了,提到自己两年前的失恋,用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来形容。
说在那次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中,“如果不是那么痛,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机会看到真实的自我是怎样的,我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理解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最终学到和一个人真正亲密相处是怎样的体验......“
用判若两人来形容失恋前后的自己,也不为过。
旧的规则也许陪伴了你很久,经历了更多的人生之后,它也许只是使命到期了,并不一定代表过去的自己就是糟糕不堪的。过去的自己有过去的价值,留在回忆里,然后鼓起勇气创造新的人生规则。
创造的过程也并不复杂,从这个几个问题开始即可——
现在人生新的挑战是什么?
面对新的挑战,我能应付的部分是什么?
我不能应付的部分,难点在哪?
我见过谁(无论是身边的还是不同生活空间的)是可以应对这样的难点的?Ta是怎么做的?我可不可以试试?
有没有地方是可以学习这种能力的?
......
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来,新的人生规则就在某个问题后面等着你。
#3 构建完整的生活故事
有了新规则,别嫌弃过去的自己,把Ta编进自己新的故事中,完整的你是过去和现在,还有未来,共同组成的。
少了任何一个维度都是残缺的。
想起以前文章中提到的一个辩论题,如果眼前有一瓶忘忧水,可以把曾经的伤害全忘记,你会不会喝?
但凡有丝毫的犹豫,是不是都是这份伤害,在我们的人生中代表着某种价值和意义的体现呢?
不知道为什么写文章写到这么晚,大概是今天晚上在失恋房间中答疑的时候,被问到太多深度考验的问题,也让我思考了很多吧。
很少深夜发文,希望没睡的你已经在编织你的美好了。
【你的声音】安慰记是你永远不变的支持系统,每个人的声音都将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期声音】欢迎大家留言自己对于“创伤变成美好的回忆”的看法,你做到了吗?
「爱写作的咨询师们」来自安慰记的心理咨询项目团队,由国内外著名心理咨询高校的研究生组成——北师大、中科院心理所、波士顿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明尼苏达双城、香港大学等等。咨询师们同样致力于将心理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将自己在咨询中的感悟用最生活化的方式分享给每一个人。
咨询预约/了解方式
1 关注公众号安慰记心理小店
2 后台回复“咨询”
3 添加安慰记咨询小秘书即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