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角门旁边有家咖啡屋,清淡的门面很不起眼,稍不留意就错过了。
如果你曾想像过咖啡屋应该有的样子,那就一定是这家的样子。咖啡色的木制桌椅木地板配上绿萝加简单的铁丝垂吊灯,看起来旧旧的但又是永不过时。外摆区是小小庭院,两株垂柳数杆修竹,青石木板、铁艺花架、粗陶烟缸,夏天时在每个桌椅下都还有一只好看的蚊香炉。真是无一处不妥贴,亦无一处会夸张。
凡进来的人,第一感觉就是怎么这么干净啊。桌面亮的滑手,服务员擦桌子用的麻布都是雪白雪白的。卫生间尤其整洁有序,绝无水渍更无异味。很是怀疑这家从店主到店员会不会都是资深洁癖处女座的。
咖啡屋里总是很安静的,咖啡师们都不怎么爱说话。见有客人来了,先送上一大壶清水配一个玻璃水杯,杯子都洁净如新,再挑剔的人也要觉得满意。点一杯咖啡就可以安心的坐上一下午。这家店上午是不开门的。
每张桌子都有二维码自助点单,第一次来时,点开菜单,发现有很多款手冲咖啡!不过一个三线城市里七、八张桌子的小小社区咖啡屋,要不要么这专业而隆重的,不会是噱头吧。要知道在星爸爸那里大部分的店都是不提供手冲的,因为对技师资格要求很高,能提供手冲的店基本也只有一位达到大师级的员工才能操作。将信将疑的点了一杯耶加雪菲,坐在吧台前盯死看服务员沉稳而细致的操作,一缕幽香渐次弥漫。咖啡倒进分享杯里再配一个小咖啡杯用一个精致的木托盘送上来,口感不错,豆子很新鲜,想来这家店的生意必定很好。
来多几次后,认识了小店的老板,气质清淡身材瘦削,年过不惑而岁月无痕。她说这个店开了5年了,从来没亏过。每天中午12:00到晚上9:30,无论周末还是工作日,无论晴雨,平均保持着8成左右的上座率。这对稍微懂行的人来说都会觉得是奇迹。多少人都有过开咖啡屋的梦想,也都知道很难赚钱,特别是这样的独体咖啡店,位置即不临街又不在商圈。
咖啡定价并不低,平均一杯比北京也不过便宜两三元。据老板说这个城市的咖啡文化其实已经很成熟了,有非常好的咖啡师,还专门给我推荐了几家各有特色的。她们家卖的最好的自然也是拿铁,但手冲也能占到三分之一的销售额,能有这样的成绩,客人中一定蛮多咖啡老餮的,对品质必定挑剔,而老板最以为傲的也恰在于此。
下午放学或周末时,常看到有母子党过来,小朋友通常能自己熟门熟路的点了甜点乐滋滋的享受,母亲则要杯咖啡慢慢喝着翻本书来看。我最喜欢她们家的苹果塔,清甜细腻,很是惊艳。甜点也全是自制,好食材加上真用心,味道的好是必然。也因为自制,每天2-3款,不固定菜单,要点到最爱的常得拼运气。有一款面包的粉丝最多,总是中午一出就售罄。老板并不想做饥饿营销,受限于空间、设备、人力,产能也确实有限。
老板自己的主业是大学老师,每年除安排一次半个月左右的长假跟着先生满世界的跑,其他日子里每天都会到店,凡事亲力亲为,以做学术的精神经营着咖啡屋,因为热爱先去学习再自己研究,准备了两三年才开了这第一家店。选豆、试豆、杯测,每次她都极严格的把关,自己确定满意了才上架。她说开店最难的是选到合适的咖啡师,第一年几乎全都靠她自己撑着,千挑万选出来的这两位咖啡师跟着她做了有差不多三四年,气质都跟她像极了,清淡从容而严谨细致,极爱干净也能沉得下心来做好每一杯。
老板的先生是建筑设计师,这咖啡屋便是他的杰作,高手果然不一样,低调可是恰到好处的舒服,这样的风格从不是一见倾心的相见欢,却是最耐看的天长地久不相厌。
有这样的强力支持,加上5年的成功实践,2位咖啡师都具备了独立盯店的技能与忠诚。很好奇老板为什么不开分店。她只是说自己还没准备好。一来产品还可以持续打磨,她们现在开始自己烘豆子,也做外卖。二来,天时、地利、人和,样样都需要机缘。她不想因为着急开店而砸了自己的牌子。想想日本那些匠人,数十年如一日的精益求精,5年的积累并不算长。
这样的思考不只有道理也让人尊重,有时笑说老板怕是个不容易放心的主儿。她很同意,自己眼睛不到的地方就总会有担心。因为知道自己,所以开店拓展上便宁愿选择更保守的策略。
这家店最有趣的时候其实是在晚饭后,这时通常只有老板一人值班。来的大抵是相熟的资深老客,懂咖啡爱咖啡,有摄影师有画家,也有酒馆老板。大家非常自如的互相交流着,老板照例话不很多,但大家都喜欢对着她讲,安静的咖啡屋比白天热闹出一丝人间烟火气。
老板是典型猫奴,自家养了两只还不够,每次见到流浪猫就移不开眼。庭院里永远有干净的水和充足的猫粮,前后差不多有十几只流浪猫以此为生。有一只后腿有疾的大黄猫,遇到阳光好的时候就舒服的睡在窗檐下的花盆里,完全不怕人。老板会给每一只来过的猫儿都起了名字,温柔呼唤细心照料。所有的流浪猫都不会进到店里,固然并非所有的人都爱猫,更重要的是保持猫咪的独立自由。毕竟喂养他们的初心只是因为单纯的爱着,可不是为了招客呢。
稳稳的开好一家店,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儿,还能养活自己,这是多少人的梦想。梦想的实现很难,需要好多的条件,兴趣、能力、资源,以及永不可缺的匠人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