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核聚英语魔鬼训练营读书
为什么那么努力,依然是个loser?

为什么那么努力,依然是个loser?

作者: 芹又晴 | 来源:发表于2017-09-21 19:59 被阅读276次

    别人在刷朋友圈美食八卦,你刷的是各知识大V公众号;别人在煲美剧韩剧古装剧偶像剧,你在听得到罗辑思维混沌研习社;别人在看电影聚餐party,你穿梭在各线上线下培训班训练营……学习写作,学习英语,学习编程,学习心理学,学习经济学……可是仿佛学的越多,却越陷在知识焦虑中不可自拔,越感觉自己一无所知,一无所长。甚至至今没有拿的出手的一技之长。

    忍不住问自己:为什么我那么努力,依然是个loser?

    这段时间上了两个非常优秀的老师的课程,一个是曾指导运动员获得八块金牌的北大博士后核聚老师的《21天英语训练营》以及《思维编程》;一个是Hackthon世界冠军,Xdite老师的全栈营。老师的讲解,和对课程的严格实践,使我对这个问题终于有了解答:

    因为一直在埋头学习的你,可能并不知道如何学习

    《21天魔鬼训练营》第21课是查理芒格在南加州大学的毕业演讲中进行的精彩论述:

    1、Alfred North Whitehead said it one time that “the rapid advance of civilization came only when man invented the method of invention”.
    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曾经说过一句很正确的话,他说只有当人类“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人类社会才能快速地发展。
    2、And of course he was referring to the huge growth of GDP per capita and all the other good things that we now take for granted which started a few hundred years ago and before that all was stasis.
    他指的是人均GDP的巨大增长和其他许多我们今天已经习以为常的好东西。人类社会在几百年前才出现了大发展,在那之前,每个世纪的发展几乎等于零。
    3、So if civilization can progress only when it invents the method of invention, you can progress only when you learn the method of learning.
    人类社会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才能发展,同样的道理,你们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进步。

    几百年前的人类不是不努力不是不拼搏,为生活为生命挣扎的程度不比我们现在的人小。但是so what,很多个世纪的发展竟然几乎是停滞的,是裹足不前的。而一旦发明了发明的方法,我们看到奇迹就出现了。说奇迹一点也不夸张,我们现在能创造出的价值,能享受到的好东西,远超乎几百年前人类的想象。转折点在哪里呢?就在人类发明了发明的方法的那一刻。

    从全人类回归到个人,如果我们想取得我们个人的长足进步,走上指数级成长之路,我们就必须学会学习的方法。

    学习的方法是什么呢?有一个公式看似非常简单,但是九成以上的人并没有理解甚至是误解。这个公式是:学习=学+习

    学,效也!

    什么是学?早在古代我们最早发明使用这个字的时候,古人就高诉我们学的秘密。《尚书大传》中说,“学,效也”。翻译过来:学就是模仿

    但很多人是看不上模仿的,觉得模仿是创造的反面,是独立的反面,是有风格有个性的反面…总之就是什么二三流甚至不入流的做法。比如我们发明山寨这一个词,并将它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再比如我们学英语。如今我们有大量的模仿资源,美剧,VOA,BBC,甚至在一线城市随处可见一些英语国家的native speaker。但是我们一开口还是像中国人那样说英语。你从来不去学他们不去模仿他们,觉的嘴巴张大一点好尴尬,声音放大一点好丢脸,基本英语语气词Wow,Ahem,Oops都觉得说出来好害羞…那你怎么能怪自己学了十几年,依然一开口就是地道的Chglish呢?

    所以模仿绝非什么丢人的事情,牛人们也都是通过模仿更牛的人,才踏上指数成长的快速路。

    image.png

    政治家兼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丘吉尔,背诵麦考利 的1200 行史诗;牛顿说自己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鲁迅在发表第一本《狂人日记》前抄了20余年书,而且平均每个晚上坚持抄5000字左右;苹果公司创世人乔布斯甚至说:

    Good artistry copy,great artistry steal.
    优秀者者模仿,伟大者剽窃。

    所以模仿不可耻,模仿是学习的本质,是成长的捷径。

    你刻意练习的姿势正确吗?

    自安德斯·艾利克森发表《刻意练习》以来,反复被引用,被当作练习的圣经;还有格拉德威尔在《异类》提到的一万小时理论除了被当作学习方法更成了励志鸡血。但我们究竟要刻意练习什么?真的要练一万小时吗?

    MVP

    计算机领域有一个术语叫做“最小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我想用它来解释我们要刻意练习的对象。我们入门一个新的领域时,要学并且反复练习的一定要是最小可行的产品。

    比如我们学英语,当然需要背,但不要上来就抱本红宝书,从A开始背到Z。这种结果是不管我们从头再来了多少次,依然还是只背到A。更不要背语法,背语法只会让我们越背越晕。而且背完十几年单词和语法之后,却无法流畅的说出哪怕10个句子。即使是英语国家的几岁小孩,英语水平也不只我们这样啊?至少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的简单句子都会说啦。我们学了十几年几十年还不如几岁小孩?这太荒谬了。所以一定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

    在核聚老师的课上知道,语言大师林语堂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学英语的正确方法。出奇的简单却和90%的人用的方法不同,这也正好说明为什么大部分十多年的英语学习者都学的这么失败。在错误的英语学习方法下,我们的学习进展正如查理芒格所说的,是停滞的。

    image.png

    学习英语的唯一正轨,不出仿效与熟诵。
    仿效要是整句的仿效。 熟诵则效仿之后必回环练习。
    最重要的,是学时必整句吞下,再整句吐出来。
    每日选二三句。 回环熟诵。

    在英语学习中,一个句子就是一个最小的MVP,能够真正帮我们解决问题的最小产品。背完的每一个句子加起来还要是一个文段组成另一个MVP。所以核聚老师帮我们挑选了23篇经典的段落文章。教我们每一句反复抄写至背诵,然后再背下一句,接着再把第一句和第二句连起来背,如此回环往复,把一个个句子和文章精准编入大脑。

    当我们能将这些文段熟诵至脱口而出时,也同时汲取了这些伟人的智慧和能量。有了这些储备,我们日后的英语交流才可能符合的是我们的思维水平,而不是语言水平。当然我们的语言水平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永远不要忘记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思维的载体,文化的载体。我们花的每一分钟,每一分努力都要以此为目的。

    再来说学习编程。查了下大学用的教材《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第一章的目录,如下:

    第一章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1
    第一节 计算机、信息与社会/1
    一、计算机文化/2
    二、计算机的特点/4
    三、计算机的发展史/5
    四、计算机的分类/7
    五、21世纪计算机发展趋势/8
    六、信息的数字化/9
    第二节 计算机内信息的表示与编码/10
    一、二进制/10
    二、八进制与十六进制数/11
    三、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转换/12
    四、数在计算机的表示方法/12
    五、计算机的编码/13
    第三节 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其工作原理/15
    一、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其工作原理/16
    二、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16
    第四节 计算机软件系统/20
    一、系统软件/20
    二、应用软件/22
    实践与解析/22
    ……

    看了这目录,我非常能原谅自己大学计算机课从第二节之后基本都是睡过去的。这样的学习路线是注定从入门到放弃的。再看一下我们全栈营的学习过程:先学习做留言板,然后学习做投票系统,再做一个讨论版,然后是招聘网站,再然后是购物商城……每个学习的环节都在做项目,都在做MVP,做出来的东西都能解决问题,都是一个完整的作品。所以不断收获成就感不断收获成长,学习编程竟然成了一件上瘾的事情。

    被误解的一万小时理论

    有关广为流传的一万小时理论,其实也被大大误解了。首先看一下,我们在习得一个新的技能究竟经历了哪些阶段?德雷福斯兄弟给了一个经典的模型。

    德雷福斯模型:将一个技能的学习程度类比成阶梯式的模型。由上而下分成:专家、精通者、胜任者、高级新手、新手五个等级。

    那么在就业市场占最多的是哪个阶段的人呢?

    不是胜任者更不是精通者。是高级新手,而且占总人数50%以上。

    一万小时是成为专家或精通者需要练习的时间。而我们入门一个领域不是一开始就要成为专家或精通者的,然后遇到点挫折就想:要花费一万小时呢,我还是赶紧止损好了!就这样被吓到放弃。
    成为高级新手一般人也只需一到三年。如果我们的学习是通过刻意练习专家设计的高频小套路即上文论述的MVP,我们不需要花费10000小时,不需要4000小时,甚至400小时不到就够了。

    但时间短并不代表容易。我们的学习一定是痛苦的和遗忘不断对抗的过程。那么如何对抗遗忘?一项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

    当两段记忆发生的间隔大于一天,后一段记忆的存储就不再得益于前 段记忆所触发的神经元兴奋性的增强,因此将被存储在完全不同的神经元群体中。
    ——科学美国人《记忆之网》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记忆的内容没有在一天内记住或者复习时间超过一天,那么我们是无法及时把知识从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的,我们将浪费数倍初学这个知识的时间。就好像烧一壶水,每次在烧到七八十度时就拔掉电源,那耗费无穷无尽的能源和时间也是烧不开的。


    image.png

    刚刚经历过的21天魔鬼训练,每天不管多晚,不管发生什么意外情况,连续三周没有休息哪怕半天,每天5-10个小时的学习时长,雷打不动严格按照训练程序完成当天的任务。有的时候真的痛苦到感觉像在地狱中穿行。然而如今虽然训练已结束,每个清晨睁开眼睛就打开英语音频已经成为每天向新的自己打招呼的仪式了:“你好,我是核聚……每一天每一刻都是新生命的开始,祝你勇猛精进!”

    所以,我们的练习时间可以短,但刻意练习的强度必须高并且集中,直到把那部分记忆变成我们的肌肉,变成我们的一部分。

    image.png

    综上,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呢?

    1. 模仿专家甚至伟人的MVP
    2. 短期高强度集中突破,不能间隔超过一天
    3. 学到高级新手,立刻勇敢去求职或者应用,在不断应用中提升。

    既然我们只能在习得了学习方法以后才能取得个人的进步,那么只是每天被自己努力的姿态感动是远远不够的。再次引用查理芒格评价巴菲特的话作为结尾,祝我们都能习得学习的方法,在指数级成长之路不断精进。

    It looks quite academic, all this worldly success.
    沃伦在世俗生活中的巨大成功,是通过很学术的方法获得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HeJuN9:请问可以转载吗?
        芹又晴:@HeJuN9 可以的,转载到哪里请告知一下
      • HeJuN9:你写出了我心中的21天报告,写出了如何学习最科学的方法,你写出了重点突出逻辑清晰读到停不下来的文章。
        忍不住打赏。期待看到您更多的经验总结和分享。
        请问您的写作课哪里学的啊?
        芹又晴:@HeJuN9 谢谢战友鼓励,过誉了:blush:
      • 丘中不喝酒:有种看大片的感觉,写的很好,很受益,成为高级初学者后不断应用,最小可行产品,学习编程直接从项目开始,自己要学习的也是,记忆东西要在一天内搞定。感谢分享。
        芹又晴:@丘中不喝酒 我特别想表达的,你都get到啦:smile:感谢鼓励:cherry_blossom:
      • 旷野里的树儿:首先文章非常棒,第二我起的新笔名也很棒。同学:我掐指一算,你快出名了:smile:
        芹又晴:谢谢树姐的鼓励,你的文章才是真的棒,已经膜拜好久了。新笔名超喜欢,多谢赐名:smile: :heart:
      • 悦己生辉_99:这么好的文章忍不住打赏。
        芹又晴:第一次得到这么大的鼓励,超开心,感谢感谢:smile: :hibiscus:

      本文标题:为什么那么努力,依然是个loser?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lt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