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本书的期间,正经历舟车劳顿,火车窗外的乡土风景飞驰而过,不由得将书中的种种和眼前的万千联系起来。
此书成书于建国前期,时光荏苒,几十年过去了,虽然风流人散,但书中的观点放到如今也依旧有借鉴意义。
最简单譬如对家庭的理解。西方的家庭是横向的,以夫妻为中心,父母生养自己是为了放手,自己生养孩子是为了让他们飞翔,所以一个家庭的常驻人口是夫妻,父母孩子不过是过客。因而,西方对两性关系,对爱情格外看重,人生太匆匆,能与知己相伴下半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而在我们这片大地上,有的是啃老族或者妈宝娃,我们的家庭是纵向的,父母管了儿辈,有能力的还要管孙辈。只要活着似乎就是为了下一代。跨着年龄和辈分,亲人之间的关系格外微妙和复杂。年轻人很多很反感父母甚至爷奶辈插手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又不能在经济和精神上彻底断奶,所以越是纠结就越过不痛快。
可究竟为什么有这种差异的产生?这本书能解答这个疑惑。首先,乡土文化下,一方人守着一方土地,绝少迁移,所以后辈所走的路基本都是前辈趟过的,借鉴或者说听从前辈的话基本不会有错。其次,文化之所以为文化,是先于当事人存在的,后辈的人在进入之前,文化规则就已经定型,所以后面的人会受影响。
但是在今天,我们的工商业使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农村,来到城市,脱离乡土文明,步入商业文明,从熟人关系社会到陌生人契约社会,适应程度究竟如何?未来走向怎样?很值得留意,观察和思考。
了解一种文明,文化,社群的最佳方式如费先生所言,是生活在这里,成为其中一员。我们处在这个时代,至少可以留心记录和分析当前,对未来做一点可能性的预测,做相应的目下的准备。
另外,这本书可以作为学习了解社会学的参考书籍,看看社会学包含了哪些内容,具体到一种文明的研究时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和态度。这些对未来填报志愿都是不错的提前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