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潜意识、心理暗示、信念、行为。
“阿Q精神”最早出现在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里,就是阿Q的自轻、自贱、自嘲、自解,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等种种表现。简言之,是在失败与屈辱面前,不敢正视现实,而使用虚假的胜利来在精神上实行自我安慰,自我麻醉,或者即刻忘却。一句话说来,就是精神胜利法。--以上来自百度百科解释。
生活中总有各种不顺,工作不顺,感情不顺,学业不顺…… 在负面事件面前,你愿意沉浸在事件给你带来的烦恼、痛苦、甚至屈辱里?还是即刻忘却,不为所动,淡然处之? 现实是客观的不能改变,但我们能改变心中的感受。‘阿Q精神’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外部事件通过我们人的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进入大脑,大脑通过(接收、储存、分析、控制、输出)这一系列的程序完成对事件的感知和回馈。这就是我们人脑的运行模式。它的运作模式像电脑程序一样有一定的步骤和先后顺序的。如果我们了解它的运作过程和程序,就可以切断、删除或者改变某个程序。使我们的最终感受得到最优化。
《倚天屠龙记》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张无忌为了救人,约定受灭绝师太三掌,不得还手。在受掌的时候,心中默念:‘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乾坤大挪移的心法其实就是‘力的转移’。通过改变力的重心或者力的方向,使它偏离原本作用的物体,保护原先被作用的物体。同样,人也可以用意念转移事件的焦点。
中国有很多类似的名句,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说的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很好,不为外界所动。一个人能够做到‘泰山崩于眼前而色不变’,是因为此人把‘泰山崩塌’这个外界事件跟自己的内心世界分开了。从视觉、听觉、感觉上把自己的内外世界切断开,保持内心的宁静。从而能够调动最清醒的头脑来分析这个外部事件以及做出正确的反馈。‘阿Q精神’同样是这个道理。外界的不利因素要通过五感作用于阿Q,但是他可以切断或者改变它的程序,使得本来要作出负面反馈的事件变成正面或者消失于无形。保护他的‘本我’不受到伤害,任凭外界风吹雨打,而他心自不动。这就是‘阿Q精神’的精髓之一,把外界有害‘本我’的事件阻挡在外。
‘阿Q精神’的另一个精髓是,在遇到挫折打击的时候,做有利于‘本我’的想象。近年来,很多研究成功学的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人的成功来源于‘心想事成’。这是一个分析和输出的过程。人的意识分为潜意识和显意识,潜意识部分占整个意识的99%。所以,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是由潜意识主导的。当你树立了某种信念,比如当你脑子里总想着‘我要成功以及成功后的各种感觉’、‘我要成为富豪,以及成为富豪之后的种种感觉’。那么潜意识就会引导着你,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你的很多行为也会有意无意按着这个路径去行动。最终,会心想事成。当然事情也会有反面效益,当你有负面的信念,如‘我是个废物’‘我一事无成’‘我注定是个失败者’,并且总是沉浸在这种感觉里。那么潜意识就会引导着你进入这种程序。你之后的种种行动都会为这个信念服务。最终也会‘心想事成’,真的成为一个失败者了。这就是心理暗示的奇妙作用。
我国古代的王阳明是一名大名鼎鼎的人物。其所创的‘心学’是一门极具智慧的学问,是强大人心理素质的法门之一。其核心思想就有‘阿Q精神’的要义在里边。他强调,只要我心不动,那么外界无论多大的事情都不能作用于我。同时强调‘知行合一’。也就是说,在保证不受外界影响,保持内心平静的前提下。要冷静清晰的感知外界的真实情况,并做出最有利的反馈,不是任外界事情发生而无所作为。
从这个观点来看,阿Q精神未必都是不好的,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强大的心理素质的表现。自从1921年《阿Q正传》发表以来,被人曲解了九十多年。现在是给他平反的时候了。现实中的我们在遇到各种问题,各种不顺利,各种挫折,各种不甘心。只要保持‘阿Q精神’,就能做到像张无忌一样,‘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巍然不动’,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保留足够的能量为做出正确反馈做准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