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的这段时间里,我县教科局下达文件,号召大家“科学防控,健康成长”,同时倡议老师们以疫情为契机,把生活当课堂,适时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语文老师们不失时机布置学生以疫情为话题放开写作。但令人尴尬的是大量的随笔不忍卒读,最突出的问题是作文严重“无我”,大量的信息复制拼凑成文,歌功颂德不绝于耳,严重缺乏真情实感。针对这种情形,三中王珊珊老师上了一节疫情写作课,专门纠正学生作文“假大空、无真我”的毛病。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写出人物的精神”。这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目标。结合本次疫情及学生作文问题,这个目标正符合学情。
通过本单元《邓稼先》《说和做》《回忆鲁迅先生》这几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了解到要写出人物精神,首先,可以通过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其次,可以借助一些写作手法来加以突出、强调。如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都可以起到揭示和突显人物精神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学生掌握了这些技巧,并不等于就能够写出人物的精神。如果对人物的精神不能够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领悟,不能够设身处地的感受,情感和思考激发不出来,所写文字就是没有灵魂的空话,就免不了剽窃素材堆积文字。
因此,为了达成本次教学目标,珊珊老师精心选择了本次抗击疫情一个最典型的代表——84岁的钟南山院士。钟老的精神太感人,钟老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紧紧牵着国人的心。要写钟老,可写的东西太多,一篇文章又不能面面俱到,如何去写?
珊珊老师从众多素材中精心选择了钟老的三个小细节。“累了”“哭了”“笑了”。三个细节如同三面明亮的镜子,映照出了钟老的拳拳爱国爱民情。珊珊老师引导学生融情入“镜”写文,以文载情铸“魂”。一个细节一个细节感悟,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体察,在这样的入情入境的思考感悟中,学生动了心,动了情,概括出了自己眼里心中的“钟老精神”。
珊珊的课堂并没有到此止步。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涌现出太多太多的英雄,何止武汉,何止湖北,我们的身边又何尝少呢。珊珊老师最终把这次习作定位于“映照现实”的写作,由一个人让学生关注一群人,由关注一位英雄式人物转移到我们身边的平凡式人物。真正的写作是植根于生活,植根于泥土中的。英雄并不遥远,精神并不空洞。写作只是反映生活的一个方式和工具,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写作让我们的心灵更澄澈,写作让我们的情感更丰富,写作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课堂到此,学生心中涌起一股不吐不快奋笔疾书的冲动。珊珊老师是一位善于激情的老师。
珊珊老师导入课堂也非常别致。她以钟老的名字开启课堂,引发学生的思考。“南山”是个富有中华传统文化意味的名字。珊珊老师心细如发啊!
在课堂最后,珊珊老师提纲挈领展示写作技巧,即本单元写出人物精神的三个技巧,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抒情议论等。学生此时带着激情,揣着技巧开始了他们的“写出人物精神”的作文实践。
有了以上的指导和铺垫,此次练笔一扫堆砌之风,没有了复制粘贴无病呻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真诚质朴。珊珊老师的这堂课真正实现了“以疫情为契机,把生活当课堂”的宗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