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在老家听到两个故事,两位老师在股市炒股的故事。
一位老师是雁南叔,他比我大七八岁,辈份长我一辈,是我们村里走出去的第一位大学生。雁南叔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他的妻子也是如此。他们老家都在农村,能够在大学任教都已经是非常风光了。因为他们是学外贸的,在很多人下海经商的时候,他们也在校外跟别人合伙开了一家服装厂。有几年,发展得很好,雁南叔让老家的侄子们过去帮忙:一个侄子头脑灵活,帮他打理服装厂的生意;一个侄子是泥水匠,帮他装修房子贴地砖。雁南叔的父母亲住在老家,因为雁南叔的原因也得到了侄子们的关怀和照顾。后来,服装行业竞争激烈,服装生意不好做了,雁南叔开始投资股市买卖股票。本来打算买卖股票赚钱支撑服装生意的,结果亏了钱,服装厂也开不下去了。帮忙的侄子回到了老家,雁南叔也把年迈的父母接到了城里。之前在老家为老人翻盖的三间房子空置在那里,渐渐地破旧了。雁南叔夫妻俩变得安份了,再也没有做其它的投资,一心一意地教书育人,过起了安稳的日子。
一位老师是老易姑爹,他姓易,同辈的都称他为老易,他是在文革时期从城里下放到我们村子的,做了我们村子的上门女婿,我称他为姑爹。老易姑爹和姑姑也都是教书的,一个教高中,一个教初中。按理说他们在我们村也算是优越的家庭了,偏偏没有生儿育女,虽然抱养了一个女儿,又是外来的,在家族里面还是显得势孤力薄。到了女儿上学的年龄,老易姑爹为了女儿将来有好的教育条件,他们下决心举家迁回了城里的老家。老易姑爹回到城里,只能分配到一家企业创办的学校,工资待遇也降低了。一家人上有老下有小,房子小住不下,两位老人被安置在一个工地遗留下来的工棚里。我曾经去看望过他们,两位老人经常到菜场捡菜叶子自制泡菜吃。后来,城里掀起了炒股热潮,老易姑爹他们虽然收入不高,但是收入稳定,他也开始捉摸买卖股票。在我的印象里,老易姑爹是钓鱼的高手,他在我们农村里住的时候经常出去钓鱼,每次都能满载而归。也许是炒股如同钓鱼,要有沉得住气的心态,老易姑爹在股市得心应手,他居然通过炒股致富翻身。村里人说,老易姑爹现在回到他以前教高中的镇上投资办校,他是其中的大股东之一。
我来珠海十多年了,也听到过许多股海浮沉的故事,但是故事的主人公与我素不相识,而这两位老师是我较为熟悉的长辈。说句心里话,他们曾经是我心中的榜样,因为我也曾经在老家做过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