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医不能弃,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中医不能弃,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作者: Distance距离_8134 | 来源:发表于2019-03-07 11:46 被阅读0次

中医的确不是西方标准定义的科学,更不仅仅是治病的技术,说它是科学和技术显然都贬低了它,因为它超越并包容科学技术。它既是形而上之道,无形无象,通天达地;又是形而下之器,有形有像,医病救人,同时也是一种渗透于东方世俗生活的文化、哲学、艺术、价值观,甚至就是一种美的生活方式。阿虎医考相信,学了中医生活一定会更美好。《黄帝内经》、《道德经》、《易经》的经典语录应该直接进入大中小学的课本,因为这些都是中医的源头。试想,你即使不给人治病,学了中医也能给自己养生保健,这也是积德行善,因为你减少了自己的痛苦,也就减轻了亲友的麻烦。

医与儒释道共同构成了中国的核心文化内涵,对道的追寻令它们异曲同工。无论皇家的正统学说还是民间的世俗文化都与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之道密不可分,而中医兼俱道与术之特征,并彻底融入世俗生活,且雅俗共赏,所以不仅人人皆可学习中医,进一步努力还可成为业余郎中,事实上这也正是中国从古到今的一种现象,一种典型的中国特色。中医还有个现代特色,就是当今的许多中医名家是学了西医后再学中医而成名的。中医自身的特色也造成了中医来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从古到今,大凡文人骚客都略通歧黄之术,贩夫走卒也会些治病的独门偏方,至于武林人士和道家人物,则十有八九都懂些医术。学中医最好是以师带徒的方式在实践中学习,我所看到和实践的结果都证明了这一点。其实东方的学问和技艺都是如此传授的,如练武、习文、学戏、下棋、绘画、弹琴等等。若无师,那就先寻师,师肯定可以找到,只要你心诚。此外,医书也可成为半个老师!旧时的中医教育是一种开放的体系,无任何门槛,谁都可以学,因为它低可用于修性养生,中可用于治病救人,上可用于悟道得道。但是你究竟能否成为好医生,能否悟道,只能取决于你的医道和医德,决不取决于你的文凭和广告。再说,中国几千年来压根儿就没有中医文凭这东西,中医高人是师带徒的结果。如此看来,中国学医的旧制和习惯法其实是一种比科举制度和现代考试制度更先进的人才选拔体制,让社会成为最大的考场,颇有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正逐渐为世界所接受传统医药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中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U������

相关文章

  • 中医不能弃,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中医的确不是西方标准定义的科学,更不仅仅是治病的技术,说它是科学和技术显然都贬低了它,因为它超越并包容科学技术。它...

  • 不要再拿不为良相便为良医骗我来学医了

    医疗圈人常常拿范仲淹的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来调侃自己!调侃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中医智慧到底在哪里?你是...

  • 唐校长

    古人立志,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取保侯审的谭秦东医生,走出看守所后如是说。 我等渣渣,为相这事儿...

  •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今天马原课老师给我们讲了一句"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对于我们而已,良相可能不容易做到;但对于我们而已,良医是我们...

  •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先生以为,二者名异,实同,故今论之。 “医”、“相”二者本为一。何解? 医者,为人除患...

  •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礼记·王制》中有言,“上大夫曰卿。”卿者,相也。大夫不仅是官名,同时也是对医生的尊称。 旧时科举入仕,无论是寒门...

  •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了凡家训》在开篇写到: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 袁了凡的...

  • 德真写作训练营001队/中医与管理

    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整治国家、救人性命皆可用中医之术与思维。现代管理学与中医,为慈善之术。二...

  • 《为什么要做一名家庭教育明师》一分钟演讲稿

    传播家庭教育,幸福万千家庭,我是明师团学员董延征老师。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不为良医,便为明师。为父母正心,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医不能弃,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qc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