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凌儿,一个追求安稳,却又不断倒腾的博主
专注于读书分享|自媒体写作|成长疗愈
爆竹的硝烟还未散尽,返程大军的鸣笛声已划破晨曦。
当行李箱轮子与柏油路面摩擦出细碎的声响,我们不得不承认:那个可以睡到自然醒的春节,已经又要在日历上翻篇了。
即将复工,已准备回归的你是否还沉浸在假期的余韵里?让以下几本书化作提神的良方,苏醒你沉睡的元气。
01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重拾节奏
史蒂芬·柯维的传世之作中,有一观点"要事第一",就如同精准的节拍器。
"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个人管理。"
当复工后一堆的待办事项铺天盖地,不妨像书中建议的,常用"重要-紧急"四象限来梳理我们乱麻似的工作。
春节的慵懒与工作的紧张,好似平静的湖水与湍急的河流,而这本书就是教会我们如何恰当的让湖水与河流融合。
作家塞涅卡曾说:"生命并非短暂,而是我们浪费太多。"
与其在拖延中焦虑,不如用柯维的"积极主动"原则,把假期积蓄的能量转化为工作灵感。
那些春节未读完的章节,恰是开工后对抗倦怠的良药。
02 让《心流》激活沉睡的专注力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书中描绘的"最优体验",正是职场人最渴求的一种状态。
当开工后的第一个会议即将开始,不妨回忆书中描写画家作画时的忘我境界:"自我消失在画布与画笔的对话中"。
这种专注的魔力,能让我们在键盘敲击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韵律。
春节追剧刷手机的碎片化娱乐,让我们的大脑习惯了即时满足,不用思考,当下开心就好。
而契克森米哈赖提醒我们:"真正的快乐来自对生活的主宰。"
当开工后的第一杯咖啡注入,正是用深度阅读重建专注力的最佳时刻。
假期里那些被短视频切割的注意力,将在书页里被重新缝合。
03 《活着》带来的心灵震颤
余华笔下福贵的一生,在春节的喧闹过后读来可以让我们领悟更深。
当主人公牵着老牛在田埂上说出"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时,窗外的霓虹与写字楼的灯光都变得轻盈。
这部作品像一剂清醒剂,让我们在懒散的开工前状态中,重新触摸生命的质感。
毛姆说过:"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春节的饕餮盛宴之后,我们需要这样的文学苦茶来洗涤心灵。
福贵在苦难中的坚韧,与职场人在KPI压力下的坚持,对比春节积攒的浮躁,会在阅读中沉淀,转化为前行的勇气。
写 在 最 后
站在新年工作的起跑线上,阅读是最优雅的热身运动。
当咖啡杯底最后一口醇香消散在唇齿间,愿书籍化作你办公桌上的常青藤,在键盘敲击声中生长出新的年轮。
春节里错过的日出,一定会在书香浸润的清晨,绽放成你工位上的第一缕灵感。
喜欢读书、写作的朋友,愿与你同行,关注➕微信。
想要在追求安稳与折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就要不断成长和疗愈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