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认知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确实是这样的,有时候我们无法理解别人的行为,正是因为我们没有跟他处在同样的环境中,没有一样的经历,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最终走到一起能够有共同价值观的,应该也是经历过相通的处境然后达到了同一个标准。
《道德经》里把人分成三等,当别人给你讲一个道理的时候,不同等级的人有不同的反应,决定了不同的人生。
第一等人叫“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也就是说,
智者在听到道理以后,都会身体力行,去做做看,通过自己的实践来验证道理的正确性。
第二等人叫“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也就是说,第二等级的一般人听到道理以后,第一反应就是去怀疑,怀疑这个话是真是假,迟迟不肯行动,所以就总是拿不到结果,所以最终多数会认为道理是不对的。
第三等人叫“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即是说,愚蠢的人听到道理会哈哈大笑,因为他们太自以为是了,听不进去别人的话,满脑子都是自己的道理,盲目断定别人说的道理都是假的错的。
最近学习《道德经》最大的收益就是,每当跟别人有分歧或者理解不了别人行为时,不会再老是觉得别人有问题了,而是首先会去自我反省,从认知的角度考虑,是自己的觉悟不够,还是别人的认知水平缺乏。
认知决定格局,社会层级在思维层面是不可能跃迁的,所有达到的高度都是在历经磨难后的柳暗花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