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英歌h
单位发通知,大意是说,即日起,食堂提供餐具了,不再允许带饭回办公室吃,外卖不准进大楼。
打饭历史被终结。终于不必饭后洗油腻腻饭盒,顿觉轻松。
有个好消息,本市拟投放一亿元消费券,还发通知,倡议机关干部带头消费、帮助中小企业共渡难关。
心动了,准备约饭消个费。结果,碰壁。
“你前些天不是说啥时去吃个堂食吗?晚上别烧了,我们出去吃!”我打电话王兄。
“算了,再等等吧。无症状感染者还是得防,在家吃!”王兄很坚决。
想起年前欠原部门同事一餐饭,说好春节后一上班请的,便前去邀约。几个人或婉言或直接回绝,都说再等等看、再等等看。我也不勉强,“也好,来日方长,好饭不怕晚,继续欠着。”
熬过冷冬,终于盼来春暖花开。可是,“无症状感染者”一词开始频现媒体和公众视野。据最新统计报告,3月31日,全国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30例。
他们是谁?又“潜伏”在哪里呢?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谈到无症状感染者的主要发现渠道有四个,其中三个提到“主动检测”。
如果没有症状,谁会主动去检测?
忽然联想到春节期间的“究竟谁是B”?
我曾在《宅家散记*大年初六》中有过一段摘抄的记录:
“假设有三种人A\B\C,A是有湖北接触史,目前500万武汉人分散在全国各地,容易找出来,已经找出来很多了。A到达目的地后接触了C,无论接触多少个C,这些C都容易找到,已隔离了,现在最大的隐患是B,也就是A在旅途中遇到过的陌生人,A不知道B的存在,B不知道A的存在。没人知道谁是B,自己也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B。因此现在每个人相互隔离的目的就是用时间来筛出B。两周潜伏期内,B纷纷发病,水落石出,直到所有的B都发完病,疫情才能结束。”
这个“无症状感染者”,我权且称它W吧。现在看来,它比B潜伏得更深,暴露的机会更少,如果被其感染,如何知道他是谁,他在哪儿?
唯一能做的,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口罩该戴的场合还得戴,手还是得勤洗,聚集性场所尽量少去。
决定暂不约饭,回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