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
小时候很喜欢看三国,刚好也就七八岁的年纪,那时候正值电视上反复的放动画版的三国演义。
或许和别人不同,从小我就没有喜欢过后世传神封圣的关羽;更没有关注过堪称仁义之志的刘皇叔刘备。
当时看三国演义,还记得那个时候电视上每天晚上只放一集。刚好是冬天,烤个火,总是在电视前守到八九点。
那个时候,从动画版的三国演义里,我大概只关注过两个人。
赵云,诸葛亮。
还记得动画版里的赵子龙出山,也记得当初胸口上绑着阿斗,冲杀万人阵前,毫发无伤的英姿飒爽。还记得有一个镜头,曹操和他的谋士坐在车上,看着山崖下一马平川的赵云来回砍杀。
谋士劝他放箭,他却不可。 似乎还说过,若我得此人如何如何。
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赵云老矣。
长坂坡,他成名的地方。
动画版里他并没有在长坂坡死亡,他让将士们先走,自己单人单枪单马站在长坂坡上,敌将看见他,纷纷吓得胆寒。
当初的我还年幼,不知道怎么形容这个词。后来才知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动画版里他从长坂坡回到军营,诸葛亮赏赐,金银,良田,锦帛,他婉言谢绝,回到房中。
诸葛亮他们大摆宴席,正直觥筹交错歌舞平身。诸葛亮突然目光一闪,手中的酒杯跌落在地,痛哭道,子龙走亦。
那个时候我对诸葛亮的崇拜是一种盲目的,我真的认为诸葛亮会呼风唤雨,趋雷测电,我当时还想,既然你算到了赵云要死,那为何没有去救他?
当时的我,对赵云的印象大概就是一人一马一枪立在长坂坡上,以至于这种尊敬延续了我整个小学乃至初中。
其次是诸葛亮,动画版我对诸葛亮的印象。并没有赵云这般深刻和英武。
但我对诸葛亮的崇拜,当时的盲目到了一种至高的境界。
在我整个小学时期,我甚至一度以为诸葛亮,是继刘备死后,蜀汉的第2任皇帝。直到桌游的三国杀盛行,我当时还疑问,为什么他没有主公技。
我对诸葛亮印象最深的时候,大概就是五五丈原前,魏延将他的7星灯碰灭之后,姜维大哭,诸葛亮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执意坐车。登上五丈原,在那里病逝。
值得一提的是,动画版里诸葛亮死后,派使臣给司马懿送过一本书,而司马懿招待使臣的时候吃着丰盛佳肴,使臣狂吞口水。
当时有一句话,死致司马懿。
大概就是古人在看东西的时候,喜欢用手指蘸着唾液翻阅,而司马懿在看的时候,蘸着唾液死了。
致使我对诸葛亮的崇拜到了一种更高的高度。
当时的我对于诸葛亮的印象大概就是借东风,借箭,七擒孟获,火烧藤甲,认为他无所不能,呼风唤雨宛若神人。
很多人说三国演义把诸葛亮神化了,虽然的确如此,但是有一些恶意贬低就变得不是味了。
有人说诸葛亮就相当于一个职场的新人,眼高手低,一心想弄得一番事业,不想踏踏实实的走,所以才会失败。
也有人说诸葛亮本来就是一乡野农夫,罗先生将他夸大其词,他其实不过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人。
虽然三国演义的确有将诸葛亮神化甚至魔化的剧情和情节。
但是一味的贬低就证明了自己的粗俗和蠢,以及没有文化。
李白、杜甫、白居易对诸葛亮的赞美,甚至都不仅仅取决于诗上,难道你们认为他们三人穿越到元末明初看了三国演义,然后再穿越回唐朝写诗吗?
而杜甫对诸葛亮的赞美,甚至到了一种痴迷,可以说他给李白写了几首诗,流传到现在的都没有多少,可反观他赞美诸葛亮的诗,虽谈不上数不胜数,但也赞不绝口。
难道他们三人还需要刻意的去抬举诸葛亮吗?
1000个人的心中有1000种哈姆雷特,你可以说他并没有那么完美,但是没必要刻意的去贬低、辱骂、甚至说什么眼高手低之辈。
评论别人之前,先想想自己配不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