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物品和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首先定义了价值 —— 在他这里是使用价值:
根本的,每一样东西,每一个物体会和我们发生一种明确的使用关系,也就是剔除了无用装饰性功能的实质使用价值。
你的衣服、水壶、手机,首先存在的不应该是价格,而是它对你所产生的特定使用价值。
也就是说使用价值:
是物质和人的关系的本质。
使用价值是唯一的:
先假设我们活在一个完全没有交易的情况下,我们能保有和每一个物体唯一而且绝对的本质关系。。。我们的生活中只存在着无法量化也不需要量化的使用价值。
因为互相依赖,所以存在价值 —— 而这个价值,一定是主观的:
或者说在这种理想状态下,在这样一个价值的原点,每一样东西的价值对我来说都是无可取代的。
而交换的产生,一定是因为:
出现了盈余或匮乏的不平衡状态时,才产生了交换的需要。
那么,“交易价值”就产生了:
使用价值涉及每个个人和物体的独特关系,本来是没有办法用来交易的,所以我们就必须要创造出另外一种价值来作为交易的中介。
虽然,交易的目的是:
借由交易价值的等值,我们都增加了物品与我们之间的使用价值。
这带来了另外一个结果就是:
物品一旦有了交易价值,就从原本单纯的物品变成了商品。
举例来说:
一本书无法单独决定它的交易价值到底有多高,只有在实际和别的物品交换比较的过程中,才能决定《红楼梦》到底高于一束花,还是低于一束花。
也就是说:
这就形成了价格。
价格带来了强制性,就有了“异化” —— 人就被驯化了:
价格来自交易,价格也只存在于物与物的交易关系中。
它不等同于价值,尤其不等同于使用价值。
然而这种物物交易关系所产生的价格必然会取得一种理性的强制性。
各种物品间的交易比例慢慢会变得一致,形成一个数学系数关系的网络,彼此影响,彼此牵制。
可想而知,人看到物品,更多看到的就是交易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 —— 关系从新定义,也就是失去了原本的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