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翻了一下之前所写的一些东西,在看到目录上的名字时,看上去貌似有些吸引人,可在点击进去之后,细读了几句后,顿感有着一丝丝“鸡汤文”的味道。难道是自己现今在有了些许成长,这么说倒是显得自夸了。可是这貌似“鸡汤”的东西又不是纯种的鸡汤,像是在鸡汤中掺了什么咖喱之类的附属之物,便显得又些不伦不类了,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体会了一下,什么叫不伦不类,而且还是切身体会。却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害羞,这倒不是不要脸,更多的可能是脸皮太厚。
不知道现在所写的算不算“鸡汤文”,只是这并不是重点,暂且就算它是鸡汤文吧!毕竟一开始给的调调太高,加入后面气息撑不住了,岂不是太尴尬了。今天写此文,倒不是酌量良久,更多还是一时兴起。
钱钟书先生在他的文章《一个偏见》的最后有这么一段话:“叔本华《哲学小品》(Parergaund Paralipomena)第二百七十八节中说,思想家应当耳聋,大有道理。因为耳朵不聋,必闻声音,声音热闹,头脑就很难保持冷静,思想不会公平,只能把偏见来代替。那时候,你忘掉了你自己也是会闹的动物,你也曾踹过楼下人的头,也曾嚷嚷以致隔壁的人不能思想和睡眠,你更顾不得旁人在说你偏见太深,你又添了一种偏见,又在人生边上注了一笔。 ”这里或许引得不是很准确,但是是想告诉读者,今天的文章或许就是以一个小小的偏见来看的。因为我是“俗”的,但是俗人并不反对风雅的,他们崇拜风雅,模仿风雅,自以为风雅。“鸡汤文”写多了,或者说看多了,自然就要追求点稍微风雅点的东西了。
说到“鸡汤文”,不知道在大多数人眼里,这是个什么样概念的文章,不过有一天我的一个圈里,突然有人讨论起这个东西了,有人就说鸡汤就是:只给喝汤,不给吃肉,暖胃但是还不解决饿。说白了就是,鸡汤文给不了你是实质的解决方法。如同你失恋了,刚好又看到一部比较好的剧,而剧中的情节很暖你的心情,不过在你看完剧之后,你还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分手,也不知道该怎么去维系感情,只是觉得剧情很让人感动。类似于这样的文章,或者电视剧和电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不信你把你手机中推送的文章信息都不看,到晚间睡觉前拉下来看看,是否属于那种看上去有着很“煽情”的标题,可是当你点进去,读完此文后。如果作者写的好的话,你或许感觉很感动,如果只是一般的话,你可能还有些嗤之以鼻。
这里并不是说“鸡汤文”,就是罪该万死的。只是忽然觉得,在我的生活中充斥着太多的这样的东西,觉得有些可怕。当一个人长期的只喝“鸡汤”,不吃点实质性的食物,我想这和一个奶娃子长期喝蒸馏水的区别在哪里。说到这里,这”鸡汤文“倒是有些像是偏见了,只是这偏见不能常有,那样便显得你人太过苛刻。这样的人便显得有些不合群了,最后可能便终于此。
如同,王朔先生说金庸先生俗一样,我不能说王朔说的就不对,也不能说他说的就对,毕竟王和金庸先生所作的文不是一个体系,你要说金庸的小说俗吧,可是它却能给孩童期的人给予一种侠之大者的理想。金庸自己曾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但是,这时金庸正面理解的侠,这又和影视作品中的不能完全协同,毕竟影视所带来的视觉效果是一种打打杀杀的映像,如果不加以正当引导,或许就真的“俗”了。不知道这个当年的古惑仔兴起,是否有一二关系。
虽然是说自己曾写过类似”鸡汤“的文章,这里却是不好点出,只觉当初写那些东西,更多的可能只是解一时之孤愤。并不是要真正的去针对某个问题,去谈这个问题的出现原因,以及这样的问题是否有什么解决方法。当然有时的一些主题概念太过宽泛,并不在个人的解决范围之内。不过,提出问题也并非就一定要解决问题,可是如果能发现问题,并从中发现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岂不也是一个不错的事情。好比有人说中国人的”国民性“有问题,这也并不是现今所有的问题,可是这样的话题,很多时候并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解决办法。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只能提出一些避免问题的办法。不过话题可能远了。
”鸡汤“甚好,可是也不能太贪。有时候,是该要找些鸡肉吃吃了。自觉自己很多时候,只是看到问题的表面,却没有中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