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天天读书学习,能力依然没有提升,该从认知效率方面考虑一下了

天天读书学习,能力依然没有提升,该从认知效率方面考虑一下了

作者: 余小鱼MsYu | 来源:发表于2019-09-25 12:38 被阅读0次

    文|余小鱼

    最近朋友小欣跟我抱怨,说自从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就列了一个读书计划,要求自己每周读完一本书。

    而且,为了省下时间读书,已经好几个月都没有出去逛街、看电影了。

    可是,坚持了这么长时间,为什么感觉自己依然没有什么提升呢?工作工作是老样子,生活生活是老样子,就连跟别人说话的时候,也觉得还是跟以前一样无知。

    其实,我非常理解小欣的心情,因为我自己也曾因为学习而焦虑。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古典老师表示这是因为认知效率有问题。

    所谓认知效率,是指认知收益和时间精力之比。

    认知效率低的人,都在做低水平的勤奋。牛人的真正秘诀是在最精华的资源上,以高很多倍的认知资源来学习,认知效率是你的很多倍

    所以,我们和牛人之间,不是学不学的差距,而是认知效率的差距。

    那么,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通过提高认知效率来提升自己呢?

    古典老师在《跃迁》这本书里讲了3个核心方法,这里分享一下。

    01 尽量抛却二三四手信息,找到知识源头进行学习。

    古典老师说,知识源头就像河流的源头一样,是知识发源的地方,是知识刚刚被创造出来的地方。源头的知识浓度和质量极高,有丰富的底层逻辑和基础概念。

    顺流而下,离源头越远,支流越多,混入的杂质也就越多。当一份知识掺入了太多杂质时,恐怕只能勾兑成鸡汤了。

    现在我们获取的知识绝大多数都是二三四手信息,因为很多人已经失去了鉴别一手信息的能力,这也是我们认知效率低下的原因。

    学习的时候如果能找到知识源头,不仅可以学得更好,还可以学得更少,节省出很多时间和精力。

    那么,什么是知识源头和二三四手信息?

    所谓知识的源头,也是指一手信息,主要是研究论文、行业的学术期刊、行业最新数据报告,以及行业大牛的最新沟通和思考等。

    二手知识含金量很高,忠实转述,但是有清晰的论述和出处。比如名校的教科书、中立第三方的行业调查报告,以及讲述底层逻辑、思考质量比较高、略微难懂的书和文章等。

    三手知识一般是指畅销书,这些文字已经被改成公众可以理解、方便传播的文字,并加入了大量的案例、故事以及不精确的概念。

    至于四手知识,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根据畅销书和理论,并基于个人体验写成的鸡汤。大部分公众号、博客、QQ空间,还有很多平台发文都是属于此类。

    具体做法:

    ① 辨别二三四手信息,找到知识源头进行学习。比如《刻意练习》这本书的源头是埃里克森1993年发表的论文,如果英语水平较好,基本上1个小时就能读完那篇属于一首信息的论文。

    ② 跟随知识源头的人。像“得到”专栏的作者、最近爆红的知识红人,他们都是这样的人。

    ③ 成为知识的源头。这一点有点难度,因为它关乎到一个人的知识输出能力,但这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

    02 利用功利读书法,从个人需求出发制定阅读计划。

    所谓功利读书法,古典老师这样定义:就是读书的时候带有极强的目的性。

    为什么要这样呢?这是因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早就多到学不完,已经过了那个“学就好了”的年代。

    要学会有针对性地学习,这个时候“为什么学”、“学什么”和“如何学”就显得更加重要。

    具体做法:

    ① 极其功利地少读书。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即有目标导向、有即时反馈、最近发展区。简单地说,就是能解决当下问题的、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

    以学英语为例。我们在国内学很多年都学不好,但是丢到国外三个月就能交流了。这是因为在国外交流是刚需,有地方练习,老外对你的发音很宽容,难度适中。这种时候三个条件都具备,效率就高,学得就快。

    ② 极其功利地配置资源。你可以根据认知目的的不同,设定不同的目标,分配不同的资源。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种阅读:

    ■ 认知型阅读。这类阅读一般是为了提升心智的认知,读的难度系数也较大一些,需要有大段的时间和系统的阅读,最好还有牛人可以交流。诸如《反脆弱》《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这类书籍。

    ■ 知识型阅读。知识型阅读的目标就是知道某事,所以特别适合碎片化学习和社交型学习。一般在上下班路上,可以用碎片化时间检索式阅读。读的时候也可以迅速判断是不是有用的知识,再决定自己的涉入深度。诸如《认识电影》《人生设计》》好好学习》此类书籍。

    ■ 娱乐性阅读。娱乐性阅读主要用来放松和陶冶,认知资源可以很低,累的时候翻几页,有换脑子的感觉。诸如一些故事小说、散文集等都属于此类。

    最好的书是三者兼有,不同时间能读出来不同的功能。比如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罗伯特·清崎和沙伦·莱希特合作的《穷爸爸富爸爸》,以及文学作品《红楼梦》等。

    ③ 不要从第一页开始读书。最愚蠢的方式就是直接找一本书,打开第1页,然后往下读。而极其功利的读书,可以在阅读之前先提出问题,然后再去书中找答案。

    这样一来要读的书应该会少75%,阅读速度至少会提升一倍,同时也不会有太多知识烦扰你,反而记住得更多,而且这些记住的大部分都是能用得到的。

    03 萃取知识晶体,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梳理成一张无形的网。

    如果你知道学什么,也知道如何学,那么最后需要知道的,就是如何在需要的时候调取知识。

    如何提取,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词——知识晶体。

    什么是知识晶体?

    举个例子,沙子和混凝土散沙根本抓不住,一使劲儿就散了。但是混入了水泥和石块,这些东西之间形成结晶,散乱的沙子,就能够建起高楼。

    知识也是一样,知识量和知识点之间的架构非常重要。如果知识点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架构,知识就形成一种知识晶体,就变得不容易磨损,强度很大,也容易整体提取。

    如何让知识变成知识晶体?有4种常见的知识结构:

    球状结构:体现事物层级、包含关系。比如书的目录、SMART法则就是以树状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处理的。

    ■ 关联结构:体现事物关系。比如金字塔法则、四象限法则等都属于关键结构。

    ■ 序列关系:体现先后、因果关系。最常见的就是工作流程图。

    ■ 数据结构:体现数量差异关系。最常见的像柱状图、饼图、增长曲线等都是属于这类结构。

    具体做法:

     大量看知识晶体。不仅要看,还要思考这个模型希望表达的关系。

    ② 尝试模仿知识晶体。看了一个模型,不妨凭记忆自己先画一遍,更好的方法是给别人讲一遍。你脑子里的模块足够多,知识自动就按照模型存放了。

    ③ 自己创造知识晶体。知道了知识晶体萃取的重要性,可以尝试构建自己的知识晶体。比如关于××的5个技巧、择业流程图、时间管理矩阵等等。

    找到知识源头、极其功利地读书、萃取知识晶体,这就是提高认知效率的核心方式。认知效率提高了,学习效率自然上去了,能力提升自然指日可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天读书学习,能力依然没有提升,该从认知效率方面考虑一下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ui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