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跟我一起去星巴克加班吧。顺便也放松一下。”我欣然接受儿子的建议。
一份热情腾腾的热可可蒸汽奶,一份香喷喷的火腿芝士可颂,一坐就是一个上午。复盘本周工作,计划下周任务,构思网师大作业。沉浸其中,紧张又松弛。精神高度紧张,身体极度松弛,做事效率比在家里高N多倍。
打造一个适合专注学习的环境,的确是非常重要的。
《人时如何学习的》一书以四个中心”为标准,打造学习环境。
“学习者中心”让我再一次意识到,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学目标的达成,不应以教师教了什么为标准,而应以学生学习了什么为标准。因此,学习目标的确立和描述,应以学生为行为主体,目标应描述为可观可测可反馈的指标。教学的起点也应该以学生前测呈现的结果来设计。而课堂最终的目的,仍然是人的全面成长,育人才是课堂的最终归属。
“知识中心”就是要关注学科素养的落地。我们正在研究的课题,就是要在科学育人视野下进行五育融合的教学实践研究,这里的五育融合,应该学科的五育融合,不脱离学科的本质。2022《语文课程标准》里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课程目标的制定指向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大板块。这里所要求掌握的知识不仅仅是陈述性知识,更多指向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树立新的知识观,才能将“知识中心”真正落实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
“共同体中心”打破了那种“你讲我听”的单一教学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一起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大家互为学习的支持者和知识的享用者。
“评价中心”直指当下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的难点——评价体系的建立。“给他评价”转向为“为他评价”,关注学习结果的同时,关注学习过程,运用纸笔测试评价的同时运用档案袋评价和描述性评价。我们学校都是语文老师兼任班主任,学校要求写两份描述性评价,一份关于学科的,一份关于班主任的。无形中班主任老师的工作量增加了一倍。最后一段时间,大家要忙着复习,忙着各种工作总结,忙着写评语。好几位老师都说,最害怕期末,总会有加不完的班,做不完的事情。要想做好事情,就得花时间,要想工作效率高,就得给老师们减负。如何平衡这两者的关系,既能减轻老师负担,有能达到事情做好,不能只凭经验,这的需要去花大力气做研究。
这四个中心,也可以迁移到其他的工作中。明确工作的目标是什么?工作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用何种方式工作效率更好?如何评判工作的效率与效益,从评价中得到反馈,不断调整?搭建这样的工作思维框架,我们在设计和开展工作就能不慌不忙,远离工作中“少慢差费乱“的状态。
多练习自己的思考力,把书籍所学化为日常的思考方式和行动方式,不断提升专业思考力和实践力,是我当下的主要任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