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都知道,诺贝尔奖是给那些对人类有突出贡献的学者,他们在人文、自然、化学、科技等各个领域做出很大的成就,并且在评选的过程中,获奖人不受国际民主和宗教的影响,成就是唯一评判的标准。
诺贝尔奖堪称最高的荣誉和奖励,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曾经也是和我们一样平凡的人,只是因为有自身的某些特质,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用一生去执着,才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因此,他们的人生道路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们的忠告值得我们去模仿和借鉴。
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获得者居里说:
我们每天都愉快的过着生活,不要等到日子过去了才找到他们的可爱之点,也不要把所有特别合意的希望都放在未来。没有人能比你更了解自己想要什么,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说:
只有当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和热情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这样一条规律性才开始起作用:一个人的知识越多,他去获取新的知识就越容易。
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说:
爱是人生最好的老师,每个人都要学会如何去爱周围的人,懂得了爱,才会懂得尊重和珍惜,才会对生活充满希望,去追求成功。
这本由黄志坚和李建勇编著的《诺贝尔师训》给出了48条忠告,就其中的几条阐述自己的观点。
忠告1:明确读书的动机
事实上,我们中的绝大多数阅读都是没有目的的,有人因为寂寞而阅读,有人因为炫耀而阅读,有人因为跟风而阅读。只有那些找准的方向而阅读的人才会有很大的收获。
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我们穷其一生也只能吸收到知识宝库的冰山一角,只有明白了读书的目的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一个人总是学那些没用的东西,学再多也不会让你的生活有所改变。就像有人花了很大的心思去拜师学杀龙,就算他练得炉火纯青也毫无用武之地,这世界上哪有龙呀?俗话说得好,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忠告2:别让老师的偏心毁了你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说:“即使全世界都毁灭了,正义是不能没有的。”当孩子踏入学校,当我们踏入社会,当有人踏入兴趣班,我们就要接受他人的评判,接受社会为我们贴上标签。也许,我们把它当做命的爱好却被别人嘲笑的面目全非。别人怎么看我们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坚持自己内心笃定的东西。一开始不顺利或走得慢点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相信自己,我们是否能做人生的不倒翁,在别人的不认可中磨励前行。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是老师眼中的聪明学生。有一次,老师让学生们交上手工作业。爱因斯坦拿出了一只丑陋的小板凳,这只小板凳立刻成了老师嘲笑爱因斯坦的理由。老师当众对同学们说,爱因斯坦做的小板凳,大概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东西了。
爱因斯坦不慌不忙地站了起来,拿出来两个更难看的小凳子说:“虽然这是只丑陋的小板凳,但却是我亲手做了三次才做出来的。你看我是不是已经取得了进步,这第3只小板凳比那两只好看多了。”但是这位对爱因斯坦有偏见的老师,送给自己学生的却是嘲笑的眼神。
普希金的诗歌令人震惊,被称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可是他上学的时候也曾被老师嘲笑。老师上数学课的时候,普希金一直在那里奋笔疾书,当他上讲台去做题的时候,把数学题解得一塌糊涂。当普希金被迫拿出纸条上的东西红着脸说:“是一首诗”,老师嘲笑他说:“像你这么笨的学生只会考0分,又怎么会写诗呢?”
其实普希金是上课突然有了灵感,就忍不住写了下来,却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可是他没有因为被批评而放弃自己的梦想,反而对诗歌有了更加执着的追求,相信自己有朝一日一定能够写出人们喜爱的作品。
忠告3:学习要循序渐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参天大树是从小树慢慢长大的,知识是点滴积累而成,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量变才能引起质变,只有用心做好每一件简单的平凡的事,才可能达成最终的目标。
在人生的成长路上,重要的不仅是有一个清醒的目标,还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具体的行动。
忠告4:向自己最想成为的大人物学习
之前曾说过,当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应该有一个偶像。当我们对偶像了解的越多,模仿得越多,我们才能更加接近那个理想的自己。
忠告5:专注与忘我才能成大事
忠告6:品格重于知识
居里说:“如果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一定能臻至美至善的境地。”
忠告7: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无知
忠告8:用一生坚守梦想,别被时间偷走了
海明威说:“这个世上为何有那么多有才华的穷人和那么多的遗憾,就其原因,莫过于当前所做的一切并非所爱,而是被现实所迫一梦想被时间和所谓的现实偷走了。”
补作:自从发现大师在图书馆,我又有了新的期待,虽然每次总要等到快到期的时候才想起阅读。每天坚持阅读一点,并记录下那些自己喜欢的语录,大师在图书馆,他不会嫌弃我这个资质平庸的学生。每过一段时间,生活这个老师也会来教我知识,虽然他会让我感到苦痛。
文/何婉仪
2019.12.2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