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空暇,终于又将前段时间阅读的小说捡拾起来,看着看着真是欲罢不能。越深入阅读,越被书中的人物所震撼:余校长,邓有米,孙四海……这些默默无闻,奋战在中国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们,他们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撑起边远地区,贫困儿童的接受教育,改变命运的希望。
但是,他们内心的痛始终是那个欲摆脱而又不能的身份:民办教师身份向公办教师身份的转换。
今天读到这段余校长从省城赶回界岭小学时的一段描写,觉得和人物当时的心情非常契合,写的很精妙。
在此,分享:
余校长按照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走上学校后面的山脊。
扑面而来的凉风竟然如此熟悉。季节才到阴历七月,风与风的缝隙里,就挤满了各种植物对收获的向往。界岭的秋冬来得早,春天和夏天却总是迟到,山下的人都在准备收割早稻了,山上的中稻秧苗才刚刚封行。更有特别不着急的人家,还在满是浑水的稻田里插秧。人人嘴里说夏天来了,其实春天的痕迹还在附近。整个界岭被绿色席卷,瓜果开花只是映衬这个天赐的生机,野草绽放也是为了让山野间多一些热闹。荒芜的山中之物,在远处就是风景。会叫的虫鸟牲畜,见不着他们的模样就成了音乐。一股风从学校陈旧的瓦脊上吹过,落到山坡上,在草丛中打几个滚后,一头钻进树林里,就像相亲相爱的人钻进绣花绸被,树冠树梢也能心旌摇荡。
又一阵风还没吹到,余校长就暗暗叫声不好。
随风而来的,果然是一缕缕悲怆的笛声。
这段不知有多熟悉的路,即便是落满了雪,也可以放心大胆地走,这一次余校长却走得小心翼翼。
收到万站长的信,余校长不知道学校会出现怎样的状况,急匆匆赶回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