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程序员与小学生-会议

程序员与小学生-会议

作者: 儿童成长社区俱乐部 | 来源:发表于2020-03-11 18:02 被阅读0次

什么是学习

最近由于瘟疫的关系,小学生都改成网络上课,给家长近距离观察孩子上课的机会。然后就可以了解孩子上课的情况。
认真听课是每个人经过努力都可以做到的吗?程序员有办法开大会不刷手机,不发呆走神吗。

  • 按联结学习理论,学习就是X通过不断地尝试形成刺激—反应联结,从而不断减少错误或者提高效率的过程。
  • 按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能力或行为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西雅图老胡说,“阅读和观看不是学习”

很多人经常看书,从中了解新的概念、前沿技术或者实用技能,就觉得自己是在学习。但这并不完全就是学习。
  从某种程度讲,我们看书获得的信息在我们大脑存储着,将来有适当的刺激,是可以释放出来,但是这样储存信息的效率是很低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或成为自己的技能。如果我们学习还停留在读书、看视频上面,就不是学习。

有些人在平时观察别人的行动,就能学习到很多东西。读书、看视频,仅仅是你学习很多动作中的一个,这个动作也是最基础,最底层的学习。读书、看视频不是学习的充分条件,甚至连必要条件都不是。

如果你读书、看视频后,没有后续动作,那么你的这个时间大部分也就被浪费了。

强制输出
要让学习有成效,阅读和观看后要进行一系列的后续动作,这些动作可以称为强制输出。让输入的知识离开你的大脑,离开你的身体,使它出来,出来的方式多种多样,如:
1. 重新表述,转述
2. 用笔记记录下来
3. 画出来
4. 做录像
5. 实际操作,把这个知识完整做一遍
6. ......
输出的方法多种多样,由浅入深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1. 在别人的文章、视屏下留言,点赞
2. 写有价值的评论表达你对其中某个点的观点和看法
3. 写一个深入的评论,或者一个大大的blog的文章,对整个内容进行剥析、评论、整理。整个对于你看到的东西有跟整体结构的把握,更有深度。
4. 把学到的原理或方法,跟你原有的知识做串联,初步应用。
5. 作出一个实际的东西,这就属于最高的应用。
凡此种种,都是由一个最原始的信息的获得;再把信息组织成一个有结构的知识;然后把知识和你原有的知识体能够融合在一起;最后把你这个融合、增长、新的、完整的知识体,应用到一个新的问题,一个新的场景当中。
只有经过这个完整的过程,你看到的东西,才能成为你自己的东西。在书本、视频看到的,干巴巴的概念,才能转变成你能拿出来使用的能力。这样子你才真正学到了一个东西。

讲了整个过程,大家应该能理解,为什么你仅仅读书,仅仅看视频,你是没有办法学到这些东西的。
你看的可能很过瘾,很心潮澎湃,但是第二天你就会忘记了。这个感觉就和你追剧的感觉是一样的。你会等不及,你有充分的热情。你看的时候也极其关注,但是过三天,你就忘记了。
明白了这个基本概念后,你应该怎么做呢?

改掉假装学习
首先,应该改掉我们假装学习这个毛病。
什么是假装学习呢?就是我们光看,光读,没有任何后续的动作。没有把知识内化这样一个过程 。没有让学来的知识离开你的身体,把它表述出来,把它做出来这个动作。所有缺乏这个后续动作的观看,或者阅读,都是假装学习。希望大家清楚这个概念,不要再自己骗自己。
东西进了你的脑子,但是你没有办法把它拿出来使用。对于你的大脑来讲,它就是垃圾。所以这种假装学习,不装也罢,让你的大脑反而轻松一点。

按需学习
紧接着,当你清醒地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并且在实践当中,不断地添加后面的后续动作,一个新的习惯就会慢慢形成,我们称之为按需学习。
学习一个知识后,当你你尝试让这个知识离开你的身体(要么表述出来,要么使用到实际项目当中),你一定会发现有盲点,会有缺失的地方。
这些缺失的地方,很可能就在原先的资料当中。 这就会迫使你重新看当时的资料,寻找答案。更多的时候,缺失的地方,需要你从其他的资料中寻找答案。
这时,和你从最开始的阅读观看时的学习是不一样的,这时因为你知道你缺失了某个东西。所以我为什么把它称之为按需学习,好像是从结果反推到最开始原因,以终为始。这个学习有动力,有目标,并且你想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而寻找一个解决方案,学习就有效率多得多。

按需学习解决了你学习兴趣和动力,以及要学什么这些问题,它使得学习变得更加精准,更有效率,它和前面从阅读开始的学习,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从阅读开始,你不知你开始要读几本书,对一个概念的学习和理解才能够停止。你没有任何输出的经验,你在阅读的时候,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够了,应该停止。这就会导致你读了一本又一本,最后自己都糊涂了,因为你看的越多,这个知识体的边界在扩展,给你一个错误的印象,似乎在这个问题上你看10本书都不够。你是否意识到你已经看了十本书,你对这十本书表述的观点方法,你都还没有任何验证的动作,所以你根本就不知道其中的真伪价值所在,很可能你就开始了一段很长很长的阅读之旅,到最后,你发现你的到的不是善知识,真知识,你只不过是一个读了十几本书的伪专家,因为你没有实战的经验。

检验学习效果唯一的标准就是:你学到的知识有没有转化为能力,而这种能有有没有采取输出的方式,生产出某种东西来。

“听课”有可能还会耽误你的学习,因为这个操作是一个安慰剂,让你误以为自己在学习。

皮亚杰说:

孩子的知识是他们自己构建出来的。你每告诉孩子一次答案,就剥夺了一次他们学习的机会。儿童的学习都是通过活动完成的,知识既不是孩子自己产生的,也不是被外界灌输的,知识起源于孩子与世界之间的活动。

所以,以下,以上内容都不是我说的。听课不等于学习,听课只能充当一个信息源。不是充分也不是必要。如果孩子现在不想听,那就不听吧。他可以去做作业吧,如果有问题他可以通过任何渠道去获取知识,如果有错误,那不断减少错误或者提高效率的过程就是学习啊。

那些作业是学习吗?且听下回胡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程序员与小学生-会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yqj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