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上文是高中语文课本诗经里的《蒹葭》。喜欢它的原因,是因为“蒹葭”这个词读起来很美。并且,流传度最广的说法,是这首诗写的是若离若现、触摸不到的爱情。朦胧和遗憾产生的美感,让人读之久久不能忘怀。
蒹葭是芦苇的意思。芦苇给人的印象是柔美的,是坚韧的,是飘飘摇摇,无以言状的美。是不是和这个“伊人”的感觉很像?
伊人是美人的意思。不是说她长得美,说的是心上的人。心上的伊人娉婷袅娜、婀娜多姿,和蒹葭一样美。
可惜这美人只能远远看着,永远接近不得。所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她“在水一方”,她“在水之湄”,她“在水之涘”。她还“宛在水中央”,她“宛在水中坻”,她“宛在水中坻”。反正不在你身边,而且还有一段的距离,隔着水呢!可是那么轻易就能得到的?
那么,时间变了,伊人会不会就近一些了呢?非也。不管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清晨,只能看见芦苇黑黑的影子,还是“蒹葭萋萋,白露未晞”的露水未干的清晨,亦或是“蒹葭采采,白露未已”的早上,反正时间怎么改变,伊人都在远处触手不可得的地方。
那么,写诗的人努力了吗?努力了。不管是“溯洄从之”还是“溯游从之”都是“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反正不管你是正着来还是反着来,就是崎岖又坎坷,去不了啊去不了,做不到啊做不到!
忧思苦闷,终日辗转反侧,郁郁不得。这距离产生了美好,遗憾造就了非凡,流传至今。
全诗简单,多用重复对偶和排比的手法,加之象征手法让诗又美又让人抓心挠肺的,真想帮他一把呀!
不过,后人在这其中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说是这“伊人”不一定就是美人了。也可能是古代君王谋求的“贤士”,求贤若渴,却人才稀缺。
你更偏向于哪种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