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讲清楚学问的分类,看似不难,但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对普通人来说,想要把各门知识大类的名称一次性说全,都不容易,更何况每门知识之下还有细分小类。当然,普通人也没有必要把全部分类都搞清楚。
但是,如果想要努力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框架,或者想要拓展一下自己的知识面,先了解一下知识的分类,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你想要学一些心理学知识,如果能先了解下心理学的分类、有哪些经典的理论,学习的方向就明确了。
日本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在《通识》这本书里,专门梳理了知识学科的脉络。他按照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四大门类,对36个具体学科都做了简单梳理,包括每一门具体学科的确立和发展过程、学科细分小类、关联学科,以及想要入门的话需要了解哪些基本知识、主要理论和研究人物。
这本《通识》就是一本简单高效的工具书。它对每门学科讲解得不太深,但足够了解这门学科知识的梗概。即使一个完全不了解的人,也可以通过它,迅速了解学科概况。所以,对于想要选择学习专业的学生,和那些想要拓展自己知识面的人,这是一本很好的入门向导书。
学分的分类,或者说知识的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通常我们都会认为知识的结构是一个清晰的树形框架,每门学科的主干上会有细分学科作为分支。这也符合历史上知识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学科萌芽,到逐步确立,最后经过多位学者推动学科的发展,逐渐完善并发展出细分学科,最后形成一个小的知识体系。不同学科的独立和细分,自然会形成清晰的树形框架。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很多学科知识都是互相关联的,它们的细分也不会是无限制的。知识分解到一定的细小领域之后,脱离不开与其他知识的联系。比如,按照研究领域来看,心理学包括行为心理学、知觉心理学、智力心理学、性格心理学等,这些学科自然而然地需要和神经生理学、生物学、语言学等知识发生关联。
所以说,知识的分类,粗看是一个树形框架,细看是一张相互关联的细密的网络。很多学科知识的研究都需要多学科知识网络共同进行。如果要研究考古学,语言、宗教、艺术、古生物、地质、化学、物理学的知识都必不可少。
要求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共同协作,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综合能力,这是现代社会工作和学习研究的共同特点。作者茂木健一郎对此深有体会。他是一名脑科学家,他的研究除了脑科学知识以外,还涉及生物学、认知科学、信息科学等知识。正因如此,他坚决支持跨学科学习。
在前言中,作者表明他编写这本《通识》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打破文科和理科的界限,从宏观角度俯瞰整个‘学科’的世界”,用知识分类的完整图景来帮助读者拓宽眼界。
从个人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这张知识网络中找到自己从事的行业或者自己掌握的知识所处的位置。每个人所从事或研究的领域,也是一个小的知识网络。拿自己的实际情况相对照,可以查漏补缺,也可以寻找交叉研究的新方向。比如现在研究语言学,可以考虑未来在心理学、考古学等方面的应用。
即使仅作为业余兴趣来发展,这本《通识》也可以提供简明的指南。比如想要了解日本近代文学,作者在书中介绍了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纯文学、无赖派、私小说等概念,给读者建立基本认识,还介绍了夏目漱石、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几位重要作家。从这几位作家的作品入手,也能够顺利入门了。
人类的知识始终是动态发展的。远古时代知识几乎没有分类,现在知识已经发展成为以学科分类做骨架、各学科知识互相关联的紧密网络。《通识》为我们展示了当前的知识网络。未来,这个知识网络还会不断发展。那些擅于连接跨领域知识、创造出新颖事物的先锋人物,往往能够创造出具有革新价值的研究成果。他们最终会为知识网络添加新的领域分支,拓展人类知识的边界。这也是本书作者期望看到的未来图景。
2019.03.20雾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