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仨》小记

《我们仨》小记

作者: 嘉言好言 | 来源:发表于2017-08-30 01:02 被阅读10次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杨绛《我们仨》


其实最初知道杨绛,是在她离世之后,一朋友发的朋友圈,在极短的时间内覇屏,《我们仨》开始走进视野,所以足以看出绝非真文人(聊以自嘲)。

这是杨绛写以纪念她和先生钱钟书、女儿钱瑗的回忆文集,买来也一年有余,近日方得读完。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如果只是走马观花,用以充当门面,则谁都可以,也难有进步。所以,趁还热乎写点心得,不枉费这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其实主要还是借以修正自己。

小册子不以章节论,而是拿“部”来区分,但却并不似通常我们所理解的“部”那么厚实。第一部《我们俩老了》,很短,还没读出味道就已结束;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稍显晦涩,记述丈夫和女儿生病期间自己的心境,在梦境和现实之间游离;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通俗易懂,怀念之情跃然纸上。

杨绛和钱钟书同为无锡人,却在清华相遇,经自由恋爱走到一起,在那个时代实属不易。结婚不久即双双辗转英国、法国求学,两人相濡以沫,一起求学,一起“探险”,因为性格相似,在杨绛的记忆中,他们只争吵了两次,着实让人羡慕。女儿圆圆出生在英国,自小体弱,休学无数,却被钱父视为钱家唯一“读书种子”,后成为北师大教授,直至病逝。

在杨绛看来,她们一家三口关系再好不过,有母女之情,有师生之谊,有哥们之好……良好的家庭氛围给了她们各自追求事业的动力。我想,这可能也是无数个家庭梦寐以求的标杆和典范,这里面有作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她和钱钟书一生都在治学求学,孜孜不倦,与世无争;也有作为家长的严格要求,钱瑗身体不好,他们就在家为她开小灶,和同龄人相比,她一步也没拉下。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子女的健康成长,谁都想,但用文中的一名话来说,就是“事情往往是别扭的,总和希望或想象的不一样”。我不知道现实中这样的家庭典范占多大比例,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在是经历挫折和教训后才不断成长的,有磨磨蹭蹭,再所难免,如果这些磨蹭能让两个人都变得更好,朝着共同的方向一起努力,结局总归是好的。如果相反,虽然一时可以忍让,可以妥协,终究是要出问题的。

越写越清醒了,暂时到这儿吧,休息休息,安!

相关文章

  • 《我们仨》小记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

  • 《我们仨》小记

    手捧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已拜读几遍,却未生丝毫厌倦,内心更是久久无法平静。读罢感觉仿佛在听一位老人...

  • 简谈生命中的羁绊——《我们仨》

    前两天我花了两天时间读完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文章温暖朴实,过后仍然感触良多。特此小记。 说实话,以...

  • Web版扫雷开发小记(3)

    前篇: web版扫雷开发小记(1)web版扫雷开发小记(2)web版扫雷开发小记(3)web版扫雷开发小记(4) ...

  • 《我们仨》读后感

    相亲相爱的我们仨,血脉相连的我们仨,无法分割的我们仨。 我们仨经历了人世间诸多苦难,最终却没换来诸多幸...

  • 2017.04.27“最美不过绛书恋”

    《我们仨》 1.①我们俩老了 ②我们仨失散了(思女儿,思丈夫) ③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回忆“我们”仨) 2.我们仨...

  • 我们仨

    我们仨 这个我们仨不是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不过呢、也是家人、尊敬我杨先生、 我一直想写关于我们仨的所有小事件、每...

  • 我们仨

    我们仨不是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我们仨是地地道道的三秦汉子,是妥妥的画乡人。我们仨都是农村孩子,有着相似的童年,却...

  • 小记

    小记

  • 生活中的思念——我们仨

    《我们仨》 仨念“sa”。 仨汉字拆分左边“个”,右边“三”。 我们仨:三个不同人,又是统一的整体。 《我们仨》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仨》小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cz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