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小时,能做什么?
游个泳;看两场电影;堵车在下班高峰期的路上;做个SPA;或是跑个半马?
最近读了一本书,名字很吸引人,叫做《我每天只工作3小时》。不过千万不要被书名所迷惑,这其实是一本讲电影、探讨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书。
《我每天只工作3小时》作者是日本著名的日本动画导演、电影导演押井守。他毕业于东京学艺大学教育学系美术组。
押井守著名的科幻动画电影《攻壳机动队》就是他的作品。这部1995年上映的作品为他赢得了世界动画领域的盛名。这也是当时日本动画中最前沿的作品,描绘了虚构与现实的界限。2004年押井守又推出了《攻壳机动队2:无罪》,获得了第57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2008的作品《空中杀手》获得了第65届威尼斯电影节未来数字电影奖。
除此之外,他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动画电影作品,如《机动警察》等。
作为同时期的动画大师,押井守和宫崎骏颇有渊源。特别是因为电影《鲁邦三世》剧场版的执导问题,有点风波。简单来说,宫崎骏拒绝了制作方的邀请,转而推荐了押井守给他们,而制作方却因为押井守对剧本改动过大而拒绝了押井守。这件事让押井耿耿于怀了十年,直到1995年《攻壳机动队》的上映才得以释怀:“在攻壳的时候终于能摆脱鲁邦了!”
押井守在本书中称宫崎骏为“捏造的天才”和“顽固老头”,真是有意思!他俩的关系可见一斑。
宫崎骏本书分为九个章节,以九部题材和风格迥异的电影为载体,结合导演自身的生活经验与思考,以此推导出对上班族的为人处世之道的见解。
“组织的本质大多存在于电影当中,希望各位能够掌握属于自己的胜利,并度过毫无悔恨的人生。”
作为电影导演,押井守本身就是一个阅历丰富的人。创作者大多具有这样的特质。
押井的观点不掩饰不回避,很现实,甚至有点犀利,帮我们拨开蛋糕表面的糖衣,看看蛋糕胚究竟是何模样。
01 “怠工才是上班族的终极兵器。”
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著名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讲的是二战期间,米勒上尉接到上级指令,带领中队成员前往战场寻找并送回一名二等兵瑞恩的故事。
《拯救大兵瑞恩》电影,既是导演的创作与表达,同时又具有商业属性,必然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作为导演,“既不能对自己的人生观及信念撒谎,却也要向观众提供某个值回票价的要素。”努力同时实现两者是个永恒的主题。
对于电影要表达的主题,一面是“懂的人自然懂”,另一面是“为了感动而蒙蔽观众”。即为了兼顾商业性,加入“感动”元素。为此需要耍些手段,比如开头和结尾的扫墓场景,如果去掉这两个片段,这部电影便会截然不同。
电影本身是不是一部优秀作品,和商业上是否成功,通常不完全等同。
电影如此吸引人,在于它的哲学意味和艺术价值。导演应该做的,是启发观众在电影中寻找问题、寻找答案。
一旦“对答案”的观众减少了,这类有深度的电影就会相应减少。这种趋势不甚乐观。一味迎合市场,将电影当做消费品,虽然短期可能获得可观的获利,但是长期来说对电影业有害无益。
作为一个普通电影观众,也是能觉察到这种趋势的。近些年,流量当道,国内大荧幕上不知不觉多出许多“圈钱之作”,除了感官刺激什么也不能提供。而这些低质电影,挤掉了许多本应属于优秀电影的资源。所以现在每当看到诚意之作,便倍感珍惜。
针对《拯救大兵瑞恩》这部电影中最尖锐的矛盾,即士兵生命平等和美国的人权主义的矛盾,作为导演的押井守,提出了自己可能的拍法——米勒上尉完全可以通过“怠工”的方式来处理,既不违抗上级的指令,又不为了一个生命权平等的二等兵而牺牲自己的下属。这就是另外一种故事了。
相对于结果,更重要的是让过程可以接受,即“尽了最大努力”。“努力过后还是不行”乃是唯一正解。有时候,指令有没有被执行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发出指令这个动作。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十分错综复杂。不同的原则和观点,产生冲突,不能兼顾、不能两全的情况常有发生。所以我们时常需要思考有没有所谓的“第三条路”。
就比如作为上班族常遇到的,工作需要赶进度不得不熬夜,但是另一方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熬夜对身体不好。这里也有“尽了努力还是不行”的做法,比如在保证基本睡眠时间的基础上做完最重要的部分,并让上级看到你为此付出的努力;或者更进一步,在分析可行性与投入产出比的基础上,提出另一种执行方案以减少不必要的熬夜。总之,没有违背就是执行。
挑灯夜战02 “责任和自由相伴而生。正如风险和胜败是一整套的。”
电影《凤凰劫》讲述的是,一架载有12名乘客的飞机因遭遇沙尘暴在沙漠中迫降,面对原地等待救援或是徒步前往绿洲的选择,最终决定改造飞机进行一场以生命为赌注的逃生飞行。
《凤凰劫》这部电影的主题之一,是组织内的每位成员如何在组织中发挥各自的作用,使组织作为一个整体达到目标。只要是有人的地方,这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位上班族也皆是如此。
“许多年轻人都不明白这份道理,总想要从这种组织构成的关系中逃脱,以获得自由。那可是个天大的误会,那不过就是在逃避责任罢了。”
无论是国家、社会、血缘集团、公司、组织等。在所有的这些组织当中,一定要会一些人是决策者/领导者,其他人是跟随者。决策者掌握着权力并承担着压力,却也拥有某种自由;跟随者享受着便利,却也失去了对自我的掌控权。
你想扮演哪个角色?你有没有这种心和觉悟来扮演一个决策者?这是一个值得每个人思考的问题。
人群需要决策者。无论是什么样的人群。而决策本身就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因为任何事情,都有风险。“不管人生还是工作,都会有成功和失败、顺境和逆境。有时无论多么努力仍是诸事受挫,但是重要的其实是谁肯负起责任。”
人工智能刚好最近看到一个蛮有趣的观点:翻译这项工作,在大家看来,是在智能时代首先会被机器替代的工作之一。但也许并非如此,因为翻译需要承担责任,而“担责”是一种在智能时代,机器也没法替代人来完成的工作。《人类简史》中也有类似的观点:今后机器人确实会替代人们做很多事,可能会代替目前运行的工作的95%,但这并不代表会有95%的人无所事事,因为人类会发展出新的合作方式和需求,比如“担责”。
03 即使身处监狱,灵魂仍然自由。
电影《最长的一码》是这样一个故事:曾经风光一时的明星橄榄球球员保罗,职业生涯受挫后,意志消沉自甘堕落并因为撞坏警车被捕入狱。典狱长一心想要培养一支狱卒组成的半职业橄榄球队,因而命令囚犯们组成一支陪练队伍。这场狱卒队和囚犯队之间的橄榄球对决就此展开了……
《最长的一码》由于典狱长和狱卒们在监狱中的绝对掌权状态,欺凌和暴力时有存在。囚犯们实际上除了身体没有自由外,灵魂的自由也几乎被剥夺了。
这场比赛与其说是橄榄球比赛,不如说是囚犯们对灵魂自由的争夺。“只要一次就好,我想让狱卒们吃瘪。”
电影中有一个人物很打动我。那是一个已经蹲了三十多年大牢的老头,也是囚犯队的训练员。他因为年轻时殴打了典狱长,因此遭到报复,所以迟迟不能出狱。但当保罗问他后不后悔这么做时,他笑着回答说:“我才不会后悔呢。打了那拳我很爽,所以怎么可能会后悔。”他便是这部电影中自由气概的集中代表。
一个人不能被打倒,除非他的灵魂已经死去。
另一部监狱题材的经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也表达了同样的议题。主人公安迪虽然身陷囹圄,但灵魂仍然自由。而片中的老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经过几十年的牢狱生活后被释放回归社会,感到无所适从,无法自持,最终用一根长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因为大半辈子的牢狱生活,几乎已将他的灵魂围困在监狱厚厚的围墙里面,出不来了。
《肖申克的救赎》中享受片刻自由感觉的安迪在教练员老头对保罗表达了毫不后悔的态度后,那一瞬间,保罗领悟到了某种人生的真相。“不管成为大富翁、继续当明星球员、尽快出狱,这些都不会是人生的目标。人生的目标乃是自己当下能做什么,自己的灵魂拥有多少自由,自己又是否有证实这件事情的能力,与加以证明的觉悟。”
不由想起了萧红,想起了《黄金时代》。她那在他人看来颠沛流离、穷苦困顿的一生,她的灵魂却是丰富、充盈、自由、幸福的。
《黄金时代》中的萧红
当然,你可以把这本《我每天只工作3小时》看做大导演的电影解析合集。但是,这绝不仅仅是一本听大导演侃电影的书。
我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位阅历丰富、善于思考的长辈,对晚辈的一次促膝长谈,谈一谈观点见解,聊一聊人生态度。
作者押井守担任导演长达三十个年头,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优异胜败观对他的工作帮助很大。同时,他通过练习空手道对武道上的胜败观也有所参悟。他写这本书的初衷,是想要将这些观念,衍生匹配到上班族的工作观,从而帮助读者过好他们的人生。
同时,这本《我每天只工作3小时》也是一个范本集,用以告诉大家如何谈论电影,以及如何通过谈论电影,从中获得“人的修养”。用押井的话说,“看电影就是一个案例研究的过程。”
人生苦短,自我的经验有限,但我们可以借助别人的经验拓展自己的生命体验。因而我们需要虚构的世界。我们需要书、电影,我们需要艺术。
希望我们从这本书中习得的,不仅仅是那几部电影,或者是对它们的解析,而是获得一种如何通过欣赏解读电影或其他的文学艺术作品,从中汲取营养,从而拔高和丰富自己的人生的方法。
- End -
「本文由 @粥粥Laraine 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