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别让我思考
-
去掉迫使停下来,进行不必要思考的地方
像是名字(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job),倾向于显而易见
链接和按钮明显可点击 -
做到让每一个页面都不言而喻
如果做不到,至少让它自我解释 -
大多数人花很少时间来浏览网页
网页有效,要在用户第一眼看到时将自己展示出来
第二章 我们实际上是如何使用web的
-
我们不是阅读,而是扫描
没有时间阅读不必要内容
知道自己没有时间,寻找感兴趣和手头任务相关内容 -
我们不作最佳选择,而是满意即可
大多数时间不会选择最佳事件,而是选择第一个合理的选项
为什么呢?
我们忙碌;
没有时间寻找最佳策略;
如果猜错了也不会产生严重后果(后退按钮);
猜测更有意思,无意中看到意外不错的内容,让人开心。
我们不是追根到底,而是勉强应付
不理解原理
为什么呢?
对我们不重要;
如果发现某个事物能用,我们会一直用它(用户的习惯*)
第三章 为扫描设计,不为阅读设计
用户疾驰而过,让他们看到并理解你的网站:
在页面上建立清楚的视觉层次;
利用习惯用法;
页面划分为明确定义的区域;
明显标识可以点击的地方;
最大限度降低干扰
-
建立清楚的视觉层次
越重要的部分越冲突;
逻辑上相关,视觉上也相关;
逻辑上包含的部分,视觉上进行嵌套;; -
习惯用法
适当应用的习惯用法使访问更容易 - 把页面划分成明确定义得区域
-
明显标记可点击的地方
web箭头(小三角)
第四章 为什么用户喜欢无需思考的选择
到达网站的任何页面需要点击的次数不要超过3~5次
第五章 省略不必要的文字
去掉欢迎词
去掉指示词
第六章 设计导航
-
网络导航101法则
你通常是为了寻找某个目标
你会决定先询问还是先浏览
如果选择浏览,通过标志的引导在层次结构中穿行 -
页面的浏览
通过点击链接向前移动
寻找某个内容,依靠概念层次上的位置
“主页”重要,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
导航的用途
给我们一些固定的感觉
告诉当前位置,通过层次结构可视化
导航展示指示说明(大多数用户会忽略其他指示说明) -
web导航习惯用法
导航部分在每一页以同样的外观出现在相同的位置(它在整个网站保持一致意味着只需要了解他一次) -
导航需要的5个元素
1.站点ID(站点id在当前站点结构中层次最高)
2.栏目(主导航条和二级导航)
3.回主页的方式
4.搜索的方式
5.实用工具:是到达网页中不属于内容层次的重要元素的链接
实用工具有哪些?
关于我们/下载/档案/目录/论坛/注册/我的。。/搜索/购物车/。。。。
两个例外:主页不必使用持久的导航;填表单的时候不希望去做除了填表单之外的任何事情(对这些例子,只需要站点id类最小规模导航) - 提供返回主页的按钮或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