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有看优秀纪录片的计划。每月看2部的目标,实际上1-2月份都没有完成,只是看了一部热剧《狂飙》。3月份想试着去看看纪录片。
今天在简书上,看见友友记录孩子抑郁的简文,于是选择了一部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纪录片,央视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症》,共6集,今天一次性看完,拍的很好,可以让更多人比较全面的了解、理解、不再误解抑郁症。
纪录片通过采访记录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一个不为人所知,又无法回避的群体——抑郁症患者。通过纪录片,叙述了学生,成年人,孕妇,老人,底层打工人,不论年龄,不论文化,不论职业,都会被“黑狗”紧追不舍。
第一集中的钟华,是大多数典型抑郁学生家庭的缩影,家长对孩子学业无上限的要求,使得孩子为了一个高不可及的目标,带来不该有的沉重压力。好在她父母能及时意识到了问题,休学、陪伴、治疗、调整期望,最终孩子得以“重生”。
在第二集中看见蔓玫的名字。感觉这名字很是熟悉,原来是《抑郁生花》的作者。她是90后青年作家、插画师,因为在知乎等平台进行专业的植物学科普,被网友称为“知乎花神”。她讲自己患病的经历,整理成《抑郁生花》一书。纪录片介绍她喜欢绘画,发病时无法说话,和坐在对面的丈夫,只能通过手机打字交流。此外,该书的编辑周慕西也有产后抑郁的情况。纪录片中说,2020年后,抑郁症防治知识已作为孕妇学校必备的宣教内容。
中年男人张进、乙辰,一个是记者,曾经报道过大地震,一个是遇到父亲去世的人生重大事件。他说,抑郁的本质是耗竭的自我调整。
大厂底层员工,由于缺乏支持系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富士康出问题后,各企业重视度提高了,现在有政府购买设立的心理咨询师岗位。
第六集,介绍了国家层面对抑郁症的科学研究方向和成果。在应用方面,尝试引入AI,筛选出18个典型的抑郁症患者微表情,门诊通过采集脸部表情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筛查出抑郁症的强度,准确率可以达到79%,以及可以区分出郁抑症和双向,为下步的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抑郁症发病原因,主要是遗传,原生家庭,情感挫折,重大事件等。但真正的成因也是前端心里科学家研究的方向,希望尽快出成果,造福千万家庭。
希望简友孩子能尽快得到专业的治疗,早日康复,早日走出沼泽。
2023.1.17
![](https://img.haomeiwen.com/i859564/a4622c60d1301bc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