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最近看了一部关于扫黑除恶的网络热剧《狂飙》,其中主人公叫做高启强,因此广大网友也结合剧情写了段短话叫做“咖啡不用冲,迟早会成功。读孙子兵法,品启强人生。”因此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我也买了一本《孙子兵法》,当然我并不是为了“品启强人生”,我是认为启强的人生最终虽以凄惨收场,但知识无罪,所以我就略微研读一下。
读孙子兵法 品启强人生《孙子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是现存最古老也最重要的兵学著作,它不仅是春秋晚期以前兵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更以极具价值的思想创造,为后人的兵学思考开辟了无数法门。具体的内容,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去看看。但是其中的主要思想主要有四点,也就是《孙子兵法》的灵魂:
一是统摄全局的大战略观。军事战略不仅包括狭义的指导与筹划战争的方略,还包括广义的指导和筹划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方略。战争理论不能单单研究战术谋略,还必须将战争与政治挂钩站在统摄全局的国家政治的高度,理性地审视战争问题。什么叫大局观?通俗来说就是凡事长远考虑,以得与失的辩证关系原理看待问题。以最终的胜利为目标,不在乎一时一城一地的得失。对标人生: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发展都应当有一个大战略观,战争的最终目的是胜利,是全局性的胜利。那对标我们自己的人生胜利,其前提是什么,就是我们每个人要搞清楚自己的“人生目的”是什么?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本指向、人生追求、为什么活着,指导人生实践。因此我们为什么要搞懂我们的人生目的,其作用是什么呢?主要有三点:第一,“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第二,“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第三,“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同志们,这里的人生二字我认为也可以统一替换为军旅二字。从第一点来看,“人生目的”为什么决定了人生道路?大家都知道我们在人生发展过程中会面对无数次选择,就像我们很多年轻人,在求学和工作的选择上,在出门闯荡还是在家发展的问题上,甚至在择偶选择异性上。这些种种都是选择题,但往往这些选择又都很诱人,想了很久有的时候也想不出来,因为各有利弊,并不是一味地好坏,如果一味的好或者坏,也就不存在选择了,你问别人的时候,你发现不同的人也会给你不同的答案,因为毕竟各有利弊。这个时候“人生目的”得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我们静下来好好想一想,我活着为了什么?我终极的目标是什么?等我们想清楚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的选择也就清晰了,哪个选择离你的人生目的更近,能够不断向你的终极目标靠拢,虽然看似很不错,但你肯定会选择离你人生目的或者你的终极目标最近的那条路,这样我们就不会迷茫,也就是所谓的思路清晰了,思路清晰也就不会被所谓的机会而迷惑!从第二点来看,“人生目的”为什么决定了人生态度? “人生目的”清晰的人,他的态度一定是非常端正的,假设我的人生目标是考上博士,我就是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虽然你现在已经考上研究生了,但你一定不会骄傲,因为你离你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反之,如果你暂时失败了,你也不会气馁,因为你知道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你会更加勤奋和努力。所以目标非常清晰的人,他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面总是积极的,不会因为一时是胜利或者失败的,骄傲或气馁,始终保持一个向上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身边为什么有很多朋友干劲十足,永远保持昂扬状态,那他头脑一定是清醒的,他一定清楚他想要的是什么,而且他想要的一定是积极的。从第三点来看,“人生目的”为什么决定了人生价值选择?当我们在评判一个人人生是否有价值的时候,其实我们都是根据自己的“人生目的”去进行评判的,举个例子,如果你觉得人生目的就是要有钱,那么当你遇到一个人,他的钱不够多的时候,不管他多有学问,多有名声,你都不会感觉他厉害,因为你认为钱才是成功的,所以你也会判断他是失败的。如果你的人生目的是权力,那可能不管一个人多有钱,但他没有权利,你也会觉得他很失败,因此我们评判他人或者评判自己其实都是取决于自己是为什么而活着,也就是人生目的的问题。因此,综合以上三点,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人生价值选择,其实都取决于我们的人生目的,因此我们首要的是心里静下来的时候好好想想我们人生是为了什么,终极目标什么,一旦清晰了,你的选择会更加果断、你的步伐也会更加坚定。
大嫂为幸福 启强为成功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孙子兵法在《谋攻篇》写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事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翻译过来就是,用兵的一般规律是:是敌人城邑完整地向我们投降,我们不战而胜,这是上策,攻破敌人的城邑而取得胜利,这是下策;使敌人的一个军完整地向我们投降为上策,击破一个军则为下策,是敌人的一个旅完整地向我们投降,这是上策,击破一个旅则为下策;是敌人的一个卒完整地向我们投降是上策,击破一个卒则为下策;使敌人的一个伍完整地向我们投降是上策,击破一个伍则为下策。所以,百战百胜,不算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不经交战而使敌人屈服,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对标人生:要学会用最低成本、最高效率获取最大回报。换种说法,不同的人干同样的工作,别人只需要一个小时,而你却需要半天或一整天的时间。对比之下,第一个人就是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获取最大回报。但如何形成这种思维模式,我认为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什么是认知,百度上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知识,信息,获得、应用、加工,过程。同志们这里面,我想给大家区分一下第一层:知识、信息,第二层:获得、应用、加工,第三层:过程!我为什么按照这个逻辑区分呢,因为从我个人观点来讲,第一层知识、信息是物质上的,第二层获得、应用、加工是行为上的,而这两种单独有一种都无法构成认知,这个时候过程就很重要。那么我们怎么样去提高认知呢?就是把这个过程反复。但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同样的信息、同样的过程,别人产生过程的结果跟你肯定不一样,我们大家要看到自己与其他优秀的人在认知上的差距,多练习,多感悟。同时,我在网上看到了个观点,多读书不一定能让你有钱,在单位也一样,多读书也不一定你就会成为一个人人认可的好同志,但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脑子里有知识、有想法,一般经济上不会太落魄,工作上我感觉真正从书里悟道的人也不会太差。但最后发不发财、成不成功,这不一定。人与人的差别,一是社会关系上(可控概率小);二是在认知水平上(可控概率大)。而读书是对认知水平的塑造,但能塑造到什么样的高度,跟书的数量也没有必然联系,而在于“领悟运用的能力”和“结合自身实际的能力”。经商也有人成有人败,那些成功的人要么掌握着稀缺资源,要么就是自己的认知水平很高。而他们的认知水平有的是读书读来的,有的是在实践中破怕滚打领悟出来的。因此,通过《孙子兵法》第二点,我们懂得了要提高自己的认知,做一个高质效的人,不管在各个领域,都要不断的学习思考,不停地钻研,重复这个过程,你不一定能当成为最优秀的人,但你一定也不会比别人差。
借势安警官三是行之有效的“战胜思想”。 虽然说孙武主张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就是非暴力手段取得“全胜”,但他也并没有说像某些天真善良的人一味主张偃武修文。相反他认为只有加强战备,增强军事实力,辅之以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对敌国形成强大的威慑,使其闻风丧胆,因此不得不降。所以,如何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手段战胜敌人,也是《孙子兵法》全书的主攻方向。对标人生:做事情要有谋略,让自己通过行为达到想要的结果,也就是有谋略的去发展。这里大家可能感觉和第二点说让大家提高认知有什么区别呢?我认为这一点应该是更细分了,就是你决定做之后,你开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或许大家会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早就知道啊,不就应该这样么?其实并不是,是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这样,我们每一个在做的人,我们从小就开始接收马克思主义学说,所以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是我们被教育的所以让你感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对的,其实世界上并不都是这样。列宁说:“对于发展(进化)所持两种基本的观点是:(一)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二)认为发展是对立的统一(统一物分成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而两个对立又互相关联着)”第一种是形而上学,第二种是唯物辩证法。而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的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务的矛盾的运动。<引自《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矛盾论>这段话其实是看上去很枯燥的,包括我刚接触的时候,那么我们结合例子一起感悟一下,为什么发展是对立统一的,比如有两个人要在一起,他们的关系是怎么不停地向前发展的呢,首先他们要相互吸引,互相喜欢,你喜欢我、我喜欢你,只有相互吸引我们才能在一起对不对,而我们之间的相互吸引,就是我们之间的统一性,这就是统一,但是光有这种吸引他未必能向前发展,我们只是在一起了,能不能把这种关系往前推进呢?不一定,我们在一起之后就会产生各种矛盾、冲突,或者观念对立,彼此有些地方看不惯,不适应,让你不舒服,我想要改变你,我想要掌控你,总是会出现很多矛盾和冲突,而这种种矛盾、冲突就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就产生了对立性,而我们两个人的关系就是在这种既相互吸引又有很多矛盾冲突的过程中不断地通过化解矛盾冲突去发展,然后两个人的关系开始不断地平稳致远,如果不化解,那也就没办法发展了。以上我重点想讲的是“发展”和“矛盾”,我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好,还是在管理过程中,我认为都要有这种思维模式,善于发现矛盾,同时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因为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也起到决定作用的矛盾。举个例子,20岁到30岁的年轻人大部分处于人生的奋斗期,为了学历而奋斗,为了工作而努力,而这个时候学历取得的好不好,工作成不成功顺不顺利,基本就是普遍年轻人的主要矛盾。例如你和另一个人同时在一家公司竞争,你们都想走上一个管理岗位,于是你拼命的努力工作,但另一个人时常因为女朋友两个人之间关系上牵扯大量经历,工作也朝三暮四了,最后你走上理想岗位,他落选了,可是因为长时间工作而忽略了对女朋友的关心,但这并不重要,因为你主要矛盾解决了,大家一样会觉得你成功,相反另一个人虽然有女朋友但他主要矛盾没解决,他后面还会为工作发展的问题去绞尽脑汁,因此只有把主要矛盾解决了,你才会不断的从胜利走向胜利。因此,我们在处理个人事情或管理工作等诸多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矛盾,找到主要矛盾,想出对应策略,同时下来后也要多思考、多学习,养成辩证思维,用发展的眼光看当下,这样既能在安稳中防止危机,也能在低谷时把握机遇。
四是重视将帅素质,主张文武兼施治军理念。将帅作为军队的统领者,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要素之一。《孙子兵法》的《计篇》中将“智、信、仁、勇、严”视为将帅所必备品质。那么今天跟大家讲的是个人发展上的相关内容,可是大家想一下,打仗控制部队的是将帅,你自己的人生呢?真正能影响控制你一生的是谁呢?其实是你自己。有句话说的很好叫做我的人生我做主。对标人生:作为自己的主宰者,我们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型人才,打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提升自己在单位亦或社会中的核心竞争力。那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呢?
因此,再回到前三点,一是认真审视剖析,找准人生目的。人生,不可重复,你只有一次机会,如果我们的人生可以重来那我们便不需要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大不了这次不行下次重来,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经历变得更有价值。二是深刻学习领悟,提升认知能力。如果我们的社会关系不能够给我们丰富的可调用资源,那我们只能不断内求,学习、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尤其在当前训练也好,干工作也罢,我们要在反复实践中得真知。三是认真预判谋划,加强核心能力。这里面的预判谋划,是要用真正的科学,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去看,这里面也推荐大家一篇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篇第一句就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