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一个了不起的称呼。有人称你为父亲,意味着你的基因得以了延续,更可能意味着你的精神的延续。所以我一直认为,孝顺父亲的最好方式,就是尽力活出自己父亲的优点,活出父亲的风骨。
但是现实生活,每个父亲都有自己的局限,甚至都难以避免地陷入卑微与无能为力的境界。在孩童的幼小的眼睛里,父亲是高大的,赚取着家中的面包与牛奶,父亲是受人尊重的,是让孩子们引以为骄傲的。但当孩子懂了一些事之后,青少年的时候,需求也日渐增多了一些,比较也就范围大了一些。父亲变得不再高大,反而显得无能无力。父亲的话语就变得无足轻重,甚至反叛的孩子还要一定背道而驰。如果这时候母亲再尖刻一些,父亲的光辉形象更是淡然失色。
当然,成年之后的孩子多会理解父亲的处境与表现。然而孩子青少年的时候,这种卑微窘迫的境况,是对孩子的考验,更是对每一个父亲的考验。怎么样避免这种考验,我就信口说说吧。实际上这种陷阱,在两种家庭中最容易出现:
第一种家庭,就是过于管教严格,或者是亲子关系过于紧张的家庭。这种家庭中的父亲,等于在透支自己的权威。所以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反叛很正常。父亲被鄙夷也很正常。个人觉得,从小就要逐步培养孩子就自己的事情养成思考与决断的能力。要鼓励孩子的信心,鼓励孩子能在自己的处境中做出最好的决定,鼓励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样就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自己的难堪。
第二种家庭,就是习惯了以世俗价值观甚至是势利的价值观教育孩子的家庭。在小范围内,你还可以吹牛鄙视别人。而势利的家庭,必然会碰到更优越更势利的家庭。这种家庭观念,实际是给自己设了一个套。孩子如果受了伤害,自然会反过来伤害父母,特别是父亲。所以做父亲的一定尽量不要把势利的眼光传递给孩子。而要培养孩子有同情心,同理心。让孩子学会以更深层次的东西看人。
在做父亲的事情上,我想我最大可能地把道理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不会过分委屈自己而满足他们的虚荣心,也不会人为地为他们制造铺设一个坦途。有什么困难,我也会让他尽量地懂得父母,一起承担前面的挑战。做父亲得不管什么处境如何不易,都要活出自己的风骨。没有什么处境,需要被鄙夷。没有什么行为,不能被理解。坦坦荡荡地做父亲。让孩子们逐渐地学会理解世界,做出该他们做出的决定。除此之外,说话时不要把话说死,尊重孩子的学习与判断,留给他们开放的思维结构。毕竟为父的很局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