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高效学习
《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秘诀

《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秘诀

作者: 海洋之歌23 | 来源:发表于2020-06-13 05:33 被阅读0次

    你好,我们为你准备的书是《奇特的一生》。

    这本书讲的是俄罗斯科学家柳比歇夫的故事,其中最让人瞩目的是他的时间统计法,他从年轻时起开始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一记就是56年,几乎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把这个方法践行了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有时间管理方面的困扰,觉得自己已经投入了很多的时间精力,却没做成多少事;每次想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总是会被其他事分心,要不然就是突如其来的工作,要不然就是在查资料的时候忍不住想上会儿网;有时候想高效的利用时间,却没有方法,不知从何做起。

    如果你也有这方面的问题,通过阅读柳比歇夫的故事,你会得到一些启发。

    不少我们所熟悉的时间管理方面的高手,都从这本书里获得过给养。通过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高效。

    我们在学习这本书的时候,不妨带着以下三个问题。柳比歇夫为什么能如此自律?要怎样记录时间才有用?怎样才能合理安排事情,而不是被事情所驱动?

    这本书的作者格拉宁是俄罗斯著名的作家,他在2020年曾获俄罗斯巨著奖,该奖项号称是俄罗斯的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著作等身,出版过很多优秀的作品。

    这本书早在十几年前就曾在国内出版过,是当时最受欢迎的前苏联文学作品。之后因为种种原因绝版了近15年。这本书豆瓣评分8.5,2600人评价,超过7000人想读,可见好作品自有其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将通过三个方面来为你介绍这本书的精华内容,首先你会了解柳比歇夫是谁,他的一生有什么奇特之处?其次,你会知道柳比歇夫成功的秘诀,时间开销法,到底是怎样执行的?最后,我们会梳理他的方法,看看这一方法是如何作用于生活,又能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下面就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吧!

    一、是专家也是杂家

    柳比歇夫很难用一个词或者几个词来概括,因为他的一生实在是太丰富了。

    一些人说他是生物学家,另一些人认为他是搞科学史的,也有人认为他是昆虫学家,还有人说他是搞哲学的。有人把他描述成革命者、反叛者,敢于向传统的理性挑战,另一部分人把他描绘成一位最善良的知识分子,对待对手宽宏大量。

    每个人心中的柳比歇夫都与旁人介绍的迥然不同。

    他们说的都对,因为柳比歇夫确实过了令人惊叹的一生,他生前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囊括了分散分析,生物分类,昆虫学等方面的经典,还写了各种论文专著12,500页,即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他还研究过地蚤的分类,蚤是跳蚤的蚤,单单这一项工作,工作量就很可观。他收集了35箱地蚤标本,共13,000只,并对其中5000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300种。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5倍。据他所说,这些研究只不过是业余时间的休闲,作为休息罢了。

    此外,柳比歇夫还讲课,是大学教研室主任兼研究所的负责人,经常到各地考察,他曾跑遍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去过很多农庄,实际研究果树害虫,玉米害虫。

    他的一生比别人多读了多少书,多写了多少东西,多干了多少事儿,简直像别人几辈子那么多。更不用说他对周围发生的一切要比一般人理解的高得多,领悟得深得多。

    不禁让人好奇,他为什么有这么多时间呢?

    答案是这一切归功于一个小小的时间统计法,它改变了生活方式,让柳比歇夫的时间多了一倍。

    这一切的根源,其实关于柳比歇夫年轻时的志愿。

    1918年柳比歇夫从部队复员回来,开始从事纯学术工作,那个时候他提出了他一生的奋斗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

    但想从无到有的创立这样一种方法,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柳比歇夫很早就意识到,达成这一目标需要耗费巨量的时间,所以他要不断的从生活中挖掘时间。

    柳比歇夫从1916年开始记录时间,一天也没有间断过,即便是在战争年代,生病住院或者出门考察途中,始终坚持不懈。

    在他看来没有任何原因、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不让他在日记上写上几行。

    他不但记录工作成果,连生活中的倒霉事都会一一记下,比如1918年他得了肺结核,1925年他患了严重的精神衰弱,而1930年他因为某件事几乎被捕。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科学家表示羡慕柳比歇夫这种从容不迫、顺利安适的生活。柳比歇夫摇了摇头,拿出了他的记录本,把自己的倒霉事列了一张清单作为对他的回答。

    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丝不苟的记录时间,柳比歇夫可以更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时间都用在何处,知道自己和目标之间的距离。

    因为想凭记忆,回忆时间往往是不准确的。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经建议一位企业负责人记录时间,这位负责人起初觉得并无必要,但是,当他发现他脑海中记录的时间和他秘书实际记录下他的工作时间大相径庭。他认为他有1/3的时间都在处理公司的业务,而秘书的时间记录不足1/10,他不禁大为吃惊。

    所以说想要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时间,知道把时间花在哪是第1步。

    柳比歇夫在这一点上执行的极为严格。记录时间56年如一日,就连儿子的夭折也挡不住他在这份没完成的结算表上记一笔。

    说到这儿,如果你觉得一个人工作一多就没时间享受生活了,那你就错了。

    事实上,柳比歇夫博览群书,爱看歌剧,还经常陪老婆散步,热衷给全国书友写信讨论话题。他看的书和歌剧、写的信都远远超过普通人,而这些都跟他的主要成果和研究领域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柳比歇夫也并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研究机器,在他理性的表面隐藏的是一个真诚炙热的内心。

    20世纪30年代,柳比歇夫正在研究害虫的经济价值,他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就是害虫的害处被人们夸大了。实际上有些地区的昆虫对农作物是无害的,而盲目施肥不过是政府的不作为。

    他花了三年时间,进行实地调查,反复验证自己的结论,那就是防治农业害虫的部门的工作被夸大了,这个部门本身似乎是多余的。

    但是需不需要这么一个机构和柳比歇夫有什么关系呢?原则上他调查了害虫,写了书面材料,一个科学家的职责已经尽到了。他为此还遭到了迫害。

    难道柳比歇夫不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吗?这并不符合他的时间开销,也不符合他的理性判断。但在原则面前这两者皆可抛,柳比歇夫只是坚守了一个科学家的本心而已。

    就在那些机械的统计数字之外,在我们不熟悉的科研领域之外,看到了柳比歇夫本人的真性情。

    总之柳比歇夫对待时间的方式,让他成为了真正的时间的朋友,也让他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

    作者曾经两次跟柳比歇夫会面,他都在日记中记载了,一次3小时35分,一次1小时50分,作者本人很确定他当时没有看表,但是时间十分准确。

    对柳比歇夫来说,时间好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能感受到时间之河流淌过的痕迹。

    二、时间开销法是什么?

    说了这么多柳比歇夫的故事,你是否已经迫不及待的想了解他的时间记录法呢?

    虽然连续记录56年,听起来让人有点望而生畏,但是,也可以用简单的三个步骤来概括,那就是记录、分类和总结。

    作者刚找到柳比歇夫日记的时候,简直欣喜若狂。因为探索别人的心灵,感受他的隐秘世界,这种机会可不是等闲就有的,没有哪个作家能受得住日记的诱惑。

    但是,柳比歇夫的日记却有些不同。根本就谈不上是什么日记,简直就是一篇篇流水账,记得当天干过的事儿,注明用了几个钟头几分钟,没有细节,没有思考,枯燥的让人发狂。

    要知道,任何一个人的日记,即使是最最秘不示人的,也总是下意识的隐隐约约的期待着它的读者。

    但这不算日记又是什么呢?

    作者又往后翻,发现在每个月底柳比歇夫都要做小结,画一些图、列一些表,像是一种年终结算表格,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柳比歇夫的时间账本啊。他本人也并没有承认这是日记,他只是用这个方法来记录时间的支出而已。

    作者隐约的觉得好像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儿。

    这就是时间开销法被发现的始末,柳比歇夫记录时间开销日记,一天也没有间断,它的记录格式是日期+事件+花费时间,每天记录5~7行。

    但是,只要按部就班的做事,并不能算是高效。你还要了解自己的可利用时间。你的可利用时间往往没有自己想的这么多。

    柳比歇夫说,工作中的任何艰辛我都要刨除,我计算的是纯时间。

    你花在某项工作上的时间总和,其实并不是纯时间,因为其中难免有上个厕所、喝个水,中途跟同事闲聊几句之类的情况发生,纯时间是刨去了所有的纯工作之外的时间。

    常常有人说他们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这样的人可能是有的,但是拿纯时间来说,一天可能就干不了那么多事儿了。

    更高效的方法是了解你的纯时间,合理的分配它。

    柳比歇夫常常把一昼夜中有效时间即纯时间算作10个小时,分成三个单位或者6个半单位,正负误差不超过10分钟。

    同时他也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分为两大类。第1类工作包括核心工作,也就是搞研究之类的主业和例行工作,比如看参考书,做笔记,写信。第2类工作包括做学术报告,讲课,开学术讨论会,看文艺作品等等,不属于直接科研工作的活动。

    除此之外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时间用在标准活动上,比如吃饭睡觉,上班,通勤等等。这就产生了另一种时间,碎片化的时间。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曾说:一切都不是我们的,而是别人的,只有时间是我们自己的财产。

    所以说碎片时间也是财产,我们不能轻易的挥霍掉,看看柳比歇夫是怎么做的。

    柳比歇夫对碎片时间的利用考虑得无微不至,出门旅行他看小部头的书学习外语。英语就是他利用碎片时间学会的。

    每一次散步他都用来捕捉昆虫,在那些废话连篇的会议上他演算习题。

    在通勤路上他通常也会看书,如果是从起点坐到终点有座位,不仅可以看书还可以写字,如果电车很挤,只能抓住栏杆,需要拿小册子看书比较轻松。

    会用时间的人,总是从时间中找时间。

    最后柳比歇夫还十分注重总结。

    他会在每月小结里写这个月用在基本科研上有59小时45分;用在分类昆虫学20小时55分;用在附加工作50小时25分。

    基本科研这59个小时,包括什么内容用在什么上了,他会进一步的总结。

    比如撰写一本分类逻辑草稿,花了6小时25分,做杂事花了一小时,校对花了30分钟等等。

    年度总结的方法类似。在1938年的年度总结中,柳比歇夫写到第1类工作没有完成,差28%,主要的原因是奥利亚和瓦利亚病了,结果同人们打交道多了。

    他的时间好像是物质,不会无缘无故的消失不见,变成什么他总能查的出来。如果做了统计,他获得了时间,这是最实打实的收获了。

    在柳比歇夫的年总结中,你可以看到他读了不少书,都是什么书?分别看了多少页?用了多少小时?

    如果时间又富裕,可以根据这些记录不断调整计划。某一年在总结时,他在比对各项任务实际时间与计划时间,发现仅相差了1%,真是个惊人的数字。

    通过记录,清晰的显现出时间的用途,同时也能了解自己在一年中能做成多少事。

    回顾柳比歇夫的时间开销方法其实很简单,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根据日期、事件和花费时间的方法如实记录,第二步是根据有效时间对事项进行分类,第三步是做好月总结和年总结,以便调整来年的计划。

    三、我们从中学到什么?

    这个方法看似很简单,但是真让我们运用到生活似乎还有一些难度,我们首先面临的障碍就是我们要如何开始?这个56年的记录长度好像一下子把人吓住了。其次是我们要怎样记录时间,要像柳比歇夫一样准备无数个厚重的本子吗?似乎不太方便。还有我们要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做到自律呢?

    这部分我们会针对这些问题给大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要准备的是心态。记录这个方法并不是两三天就行了,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奏效。

    但也不用开始就给自己过大的压力,可以设定一系列循序渐进的目标,比如第1个阶段是记录三个月;第2阶段是记录6个月到8个月;第3阶段是记录一年。

    当你完成了第1个阶段的记录之后,你就会养成一个初步的记录习惯,并且对时间管理有自己的一些体会。

    其次要准备的是工具。毕竟我们出门不会随身带着纸笔,当时没有记下来往后再追溯的时候,就会记不清了。

    好在我们已经不是处在柳比歇夫那个时代了,很多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无纸化记录,比如智能手环,手机上的APP和电脑上的应用软件,都可以帮我们来统计时间花销。

    比如苹果手机上的moment,就是一个很有名的时间记录软件,他可以记录你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你每天会花几个小时在手机上,你都做什么?是看视频,发微博还是看电子书?结果可能让你大吃一惊。

    不同的手机系统会有不同的记录软件,记录一段时间之后,会让你更加清楚自己的工作节奏,了解自己的时间到底都去哪儿了。如果感兴趣的话也可以自己上网搜一下,找一款适合自己的。

    如果没有合适的,Excel表格就可以,自己做一个,毕竟工具是为人服务的,不要被工具限制住。

    再其次是要准备好坚持。这跟开始说的心态又不同,因为这个时候,你已经记录了一段时间,对自己的时间开销比较了解了,甚至在时间管理上有一些进步。这是最有成就感的时候,也是最想放弃的时候。

    这并不容易,就算是柳比歇夫也有走入岔道的时候,他有一个阶段会突然变得毫无计划起来,长时间的心有旁骛,忘掉自己的主要任务。

    不过即便这样,你也不能说他是个散漫的人。人有时候就是需要换换脑子。

    在这个时候你需要的是咬牙再坚持一步,这样记录就会变成习惯。

    最后,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需要找到你的驱动力。

    通过阅读《奇特的一生》这本书,相信你也会感触到,坚持柳比歇夫的方法,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有一个伟大的目标,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巨大的驱动力来支撑,他是不会坚持56年的。

    柳比歇夫很幸运,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就清晰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种人具有天然的驱动力。

    为了他的梦想,哪怕他工作量是巨大的,他也会压缩其他时间去完成,所以他不用励志,也不需要打鸡血。因为具有伟大目标的人,浪费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可耻的。

    而作为普通人来说,暂时可能不知道自己未来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也没有那么强的驱动力,他们依然有方法,可以像柳比歇夫一样变得自律,那就是和有驱动力的人在一起,利用别人的能量激励自己坚持。

    这样在自己目标感不够强的时候也不会掉队,依然会向着更好的目标迈进。

    好了,到此为止,我们就讲完了这本书的全部精华内容,让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介绍了科学家柳比歇夫的故事,他少年立志要从事生物分类学,为此给自己设立了严格的时间规划,56年如一日的一丝不苟的进行。这个过程中他创作了无数的作品、论文和研究报告。但他的人生并不乏味,他用业余时间阅读历史,哲学与文学,他写戏剧,喜欢跟朋友通信。

    在第二部分我们揭秘了柳比歇夫可以做出几倍于常人的工作量的秘诀,就是他的时间开销法。从他的生平经历中拆解出来这个方法的三个部分,分别是记录,分类和总结。依靠这个方法,柳比歇夫得以高效的利用时间,收获了异常丰沛的人生。

    第三部分,我们结合柳比歇夫的时间开销法,具体谈了谈我们在时间管理方面的可以借鉴的4个要点。分别是准备好长期坚持的心态,准备好适合自己的工具,把时间记录养成习惯,找到你坚持的驱动力。

    柳比歇夫的一生是不断成长的一生,他没有建立丰功伟绩,可他建立的比功绩的意义更为重大,那就是过了很好的一生。

    一个人珍惜每一秒钟,每一秒钟都过得很有意义。我们觉得这是奇特的,然而对他来说这是自然而然的。

    哪怕几十年过去,他的时间统计法依然给人们带来新的感悟和启示。这个方法虽然不能增加额外的时间,但它可以节约时间,而它的关键不在于时间的数量上,而是在于时间的质量上。

    希望你在学完了今天的内容之后,可以把方法真正在生活中做到践行。

    愿你提升时间质量,过上高效人生。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亲爱的朋友们,再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秘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oo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