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往常一样,我起床后,在晨雾中沿着江边慢跑1小时,直到大汗淋漓,返程后的休憩点设置在一个码头附近,有长长的水泥路基倾斜着伸进冰凉的江水中,每天这个时候,会看到那条路上停满了车子,人们来来往往在船和车之间搬取货物。
我回到家冲了澡,吹干头发坐在餐桌上吃早餐,小孩去上学了,妻子跟朋友约好打牌,已经出门。再过半个小时,我将开车到市区内我的十个店面走一圈,看看员工的精气神,听一下店长的工作汇报,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给出指导意见,提出要求。
这样一上午时间结束后,我会去老地方那个面馆吃碗面,牛肉臊子,加一个煎蛋,随后回家睡个午觉,下午有朋友钓了鲜鱼,摆了一桌,邀请前去把酒言欢,因为是老友,就随意穿着,一袭棉麻衫,一双布鞋,摘了手表,把一个蜜蜡。喝茶听琴,谈空说有,多有惬意。倘若是应酬,必定是西装革履,金边陀飞轮手表配的一定是暗香浮动,觥筹交错,谈项目,谈投资,谈旅游,谈婚外情。
“吱”……“咚咚咚”,隔壁装修的声音又将我的一个清晨好梦吵醒,看看表,离闹钟响还有八分钟,睁开眼回味一下刚刚做的梦,起床,收拾自己,出门买两个素包子,到车库打发十年车龄的老马,看看窗外车库里五颜六色的车,挂上了D档。
以上两个生活的场景,一个是在梦中,另一个是正在努力前往梦中的路上。这座千万人口的城市里,过着我梦中生活,甚至更好生活的人实在太多太多,而我所梦想的,即如此,足矣,然而现实却是为了这样的生活,我还不知道需要打拼多久。
因为没有人知道,我刚刚从务虚的深渊里解脱出来。细细想来,从务虚到务实,也可以说从理想到认命,几乎耗费了我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掐指一算,一声叹息,二十年时光居然如此不堪。
小时候,外公家里的评书小说《薛丁山征西》、《回龙传》成了文学的启蒙,小学四年级写作文《我的爸爸》,800字长文轰动学校,被看作有作家天赋,初中以后读《白鹿原》,看到书中描写田小娥“两只奶子像白鸽一样”瞬间被石化,原来一部真正的好的文学作品是这样,如果我也能造出这样的书……
高中时,读《红楼梦》前后不下十遍的读,还是没有闹明白这书伟大在哪里,后来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感觉世界文学真奇妙,再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感觉自己也会成为一个作家,在北方老家冬天寒风凛冽的学校晨跑中,心中燃起一团火。
于是开始了我的写作,软皮本,硬皮本,正面写完反面写,从诗歌到杂文再到小说,不知写了多少本,除了自己看和班主任偶尔看,再没人看。写到毕业,同班另外一位喜好文学的同学自费出书一本,我无言以对,高中写作生涯告一段落。
高中时偶然迷上哲学,便常买些柏拉图黑格尔叔本华来看,上大学后,图书馆提供了读这些书的机会,于是弗洛伊德尼采贡布里西也杂读,终于读了一堆书之后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后来读到余秋雨《苏东坡突围》,感动到热泪盈眶,也开始重新写作,写什么呢?也写文化散文吧。后来有一篇《宿命的轮回》居然获了个什么征文比赛奖,又因着这篇文章获得了校长奖学金,那文章说什么,我几乎都记不清了。
写写写的同时,还要有样学样买买买,买什么?自然是买书。于是挤兑了生活费,挤兑了耍朋友的钱,挤破了几个皮箱,后来这些书走到哪搬到哪,几乎成了累赘,很多书看过,更多书没看过,特别是那些大部头的哲学伦理学心理学书中,一定有不少我看着睡着后流的口水痕迹。
大学毕业后,一脚踩入社会,吃了些苦头,碰了些尖刺,走了些弯路,才知道社会上衡量一切最好的尺度,是钱。没心思继续写那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章,赶紧训练谋生的手段,工作之余最大的消遣,不再是文学作品,而改成了电影。后来看多了,觉得电影成名较快,于是开是创作剧本,写了几个,不甚满意,遂作罢,某一天读到了史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感觉有些启发。
于是下班后,几乎断绝了所有社交,潜心写小说,平台选在了榕树下网站,那时已经有所谓YY小说大神,一年挣的真金白银上千万,而我想,还是纯文学会流长,于是以一个正统文艺青年的清高,开始在网上连载长篇小说,一写就是两部三十多万字,两部都跟榕树下签了约,还被加精,点击率一度过万,感觉自己果真会成为一个作家了。
然而后来才知道,小说是需要付费阅读,能够变现的,好的小说能赚不少钱,而我之所以没有实现大额度提现,还是因为写的不够好,纯文学没出头,YY小说不愿放下身段去写。悟得此理,恰逢榕树下整顿,第三部长篇折腾了六七万字,老是审核不过关,便毅然停止了更新,一切来得太快,去的也快,那时我想,我可能真的无法写出陈忠实那样的作品。
因为工作关系,我又开始了佛学的学习,自我感觉有些感悟,但又觉得自己始终还是门外汉,不敢轻易去跟人交流,计划写点东西,写出来后不是自己想要的,既没有阐明佛理,也达不到让人顿悟,终觉不是路子。后来还想捡起大学时就喜欢的国画,想开始练练书法,甚至想去浪迹天涯,但小孩嗷嗷待哺,统统作罢。
一晃二十年,纵向回首,发现自己练习的没有目标,学习的缺乏验证,展示的没选好平台,读了那么多散文,没能写出感动的一篇,读了那么多诗,没能吟诵出走心的一首,写了那么些小说,没能创造出自己的自信,看了那么多电影,编不出自己内心的剧本,读了那么多哲学,没能发现生命的规律,参了这么些年的佛,也没搞明白这一生该如何过。
横向一看,那些不读书的人,开始读起了书,做工程的发了财,开酒店的赚了钱,卖奶粉的出了国,境界高的信了佛。一路标榜文艺青年,一直鄙视拜金,做了好几年职业经理人,也没积累到什么资源,没能能把自己的公司做起来,年过三十,还得从头打拼。
这二十年我究竟干了什么?后来看习大大的名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才若有所思,后来看到史铁生的《务虚笔记》,才知道自己这些年,都务了虚。
在对未来的迷茫中,想想自己这么多年是怎么样的务虚的路子上越走越远的,想到高中时摘抄的那些名人名言,“仰望星空”、“诗与远方”等等美好词汇的堆砌,自我营造了一个臆想的完美世界,并为之激情燃烧。
这个年龄总结出了务虚是因为激情的欺骗,那就务实吧。可是务实从哪里下手?开家小店?做家民宿?代理微商?还是自创品牌,都可以,也都不可以。后来看到推送《简书》APP,感觉找了组织,找到了好平台,想还是再搞搞写作吧,虽说不精通,但毕竟是爱好。打开一看,大片教写作的文章。
这些文章标题全是感叹句或疑问句,还有数据夹杂其中,感觉很有说服力,文章分段明确,条理清楚,还有阅读脑图树形结构,于是一口气订阅了一堆,开始细细读,想跟着这些简书老手们的套路,也搞个月薪两万,不用上班,更不用开店。看了半天,觉得还是得写,于是写了篇这些年做旅游的心得,不像小说,也不是实用教程,更像自传体的流水账,写完发布出去,晚上睡觉一听慧能大师类自传的《六祖坛经》白话文诵读,感觉自己写的东西逊毙了。
两天之后翻看,阅读率只有4,感觉还是实用主义要好一点,至少那些教人写文章的文章,阅读率上了百。我删掉了简书第一篇不成功的文章,也没有被据说有魔力有粘性的写作指导文章粘住,付费加入学习班,同时,也基本上打消了因此实现财务自由的妄念,榕树下试过一次了,除非文风和写作题材改变,否则,结果可能一样。
但是不写了吗?还是要写,书也还要读,只是,20年务虚路,今朝开始务实,多在事上磨心志,踏实做点生意,不再去打工,踏实写点文字,练练手,也写写书法,不图由此成名,如王朔所言的,且作为彷徨之心在人生低谷处的疗救。
下一个五年?下一个十年、二十年,激情改变不了的人生,且由自律来改变吧。最后引用村上春树《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引用的伊萨克·迪内森的话“我既没有希望也没有绝望,每天写上一点点”,结束这次叨叨。
In the Jante Hous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