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美好事物是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那么,未尽的追求目标则是一个难舍的情结。
2013年12月14至15日,我重续2011年因险情被迫中断登山活动的前缘又去了恋恋不忘的白云山。
上午10点多钟,包租的一大一小的两辆面包车将我们一行16人从德阳市区送达到绵竹市红岩煤矿。
在煤矿已经停止使用的简易办公室里,大家整理行装后出发了。
冰凌悬挂的屋檐上站着一只孤独的鸽子,它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我们这群登山人。
站在山下往上望去,远山近树都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雪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但与初次登白云山那种天上大雪纷飞,山体堆银砌玉的壮观景象相比,这次真的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薄薄的雪花不仅覆盖了密密层层的树木,也覆盖了弯弯曲曲的小路。
周遭环境相似让人难辨路径而误入到了一条泄洪沟里。
竹林密集而且低矮的地方,逼迫大家不得不像影子一样躬身或匍匐前进。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们相互照应,砥砺前行。
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白云山,我又来了!
走在云深不知处,来到一处悬崖边,领队才觉得似乎是离目的地越走越远了,因为据数次攀登此山的老驴子讲,过了杀人坪之后很快就可以到达白云寺。待电话咨询绵竹驴友然后折回头再找线路,结果是,同样都是左转弯但相距约10米的第一个路口我们提前左转弯了。
户外活动线路的选择就像选择人生道路一样,是非常重要的。只要一步之差,哪怕看上去是同一个方向的一小步,通途就会变成歧路。
下午5点30分钟,队伍抵达地处海拔约2145米的白云山顶的白云寺。
心向往之,临之已非。行之所至剩山残水,目之所及蓬断草枯,白云寺因为汶川大地震而毁于一旦且一蹶不振,庙宇东倒西歪,佛像七零八落,一片荒凉破败的惨景。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然而,在我等升斗小民看来,衣食住行冥心即禅,出世入世静处即安。
不同寺院的祖师殿供奉的祖师是不大一样的。祖师殿为供奉僧宝之处,所供者多为开辟或中兴道场之大德。彼等铁肩担道义、慈心施法雨,绍佛种、续道统,为法忘躯,兴辟道场。及至身后,万民追思,于是立殿供奉以示怀仰。
宿营地点任由各自选择。由于多数人都没有背帐篷上山,因此偏殿、客堂、屋檐等地方成了大家的首选之地。
不怕冷的美女驴友,为了不让辛辛苦苦背上山的帐篷白带了,干脆将帐篷搭在雪地里了。
待队友们铺排就绪之后,我和另一个男驴友最后选择的地方是祖师殿,他将帐篷搭在供奉祖师爷的香案前,我则只用了一张地布、一床防潮气垫和一个睡袋铺在几张拼凑一块的桌面上。
井井有条地筑好“安乐窝”以后,大家慢慢吞吞地去了“伙食团”。
不大的屋子里同时升起两团火,一盆取暖烤鞋袜的火盆,一个用来煮饭的火炉。熊熊火光,蓬荜生辉。大家围坐在一起虽然已经被浓烈的烟火熏得泪流满面仍然岿然不动。
烟雾腾腾,腾腾烟雾啊!PM2.5绝对爆表的烟雾。受不了,就连我这个“老烟鬼”都有一点受不了啊!我宁可让寒风吹让小雪打也要时不时地走出去换一换气。
一口不锈钢锅、一锅清水、两袋火锅底料、一堆菜品(火腿肠、五花肉、莴笋、青笋、萝卜、白菜、面条等),每人一副一次性的方便碗和方便筷,各取所需的三个品种(凉面的一斤红星二锅头、随缘的两斤药酒、我的一斤粮食酒)共四斤白酒,这就是饿了吃啥都倍香的一顿丰富的篝火晚餐啦!
寒冷让我彻夜迷迷糊糊,劳累却是一个好枕头,大家都是睡到自然醒。
山上用水极其不方便,取水来自于白雪覆盖着的圆形盖子下的储水窖。次日早上,既然取水不方便,而且水还冰冷刺骨,我和大多数驴友一样都没有洗漱就着温吞水吃了点干粮。
合影留念,准备下山。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白云寺,再见啦!
我的这双冰爪质量不是太好,行走起来反倒碍脚而不得不脱了下来,扔了。
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此段路程是最危险的一段路程,背后危峰多叠嶂,地面乱石如累卵,山下悬崖兀凌空。
白云山确如一些驴友所说,是一座海拔不是很高、距离不是很远、危险程度不是很大的当地名山。据说,站在这一带能够眺望到因九座顶峰相连而得名、与绵竹清平接壤的九顶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大山子民依靠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山货与药材。
我们来去都在此歇脚的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小木屋中的的这位清贫自守的山民并没因为药材价贱而停止种植黄连等中药材,依然秉承着“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人生价值观念和“逢快莫赶,逢贱莫懒”的生产经营理念。
你来我来大家来,下山途中先后遇到三伙人上山,从其随身携带的物品来看,差不多都是去烧香还愿的善男信女。
从绵竹白云山归来,终于了却了两年前未能成功登顶的小心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