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在外公外婆家长大,不是在山间田野和小伙伴疯玩,就是跟着二老去地里种菜,去鱼塘放鱼草,去给村子里的乡邻们榨油,当足一天的跟屁虫。睡前最雀跃的事情是听外公 "讲古",讲他们从那个艰苦的年代里生出来生活的智慧和勇气,讲各种离奇的山野精灵,狐仙报恩的故事,讲古代雄滔伟略的英雄们。这些是我最初有关阅读的被动输入,也是我孤单的生命底色里一抹浅浅的暖色。
再长大一点的画面,是放学后坐在门坎上等着去地里劳作的外公外婆回家。夕阳的余晖穿过门口的葡萄架,将葡萄叶染上一圈金光,再把拉长的影子投在脚边,随风晃动。将暮未暮时,扛着锄头的外公,拎着地里新摘蔬果的外婆慢步到路口,笑眯眯的喊:欣欣放学了,外婆摘了菜,写完作业就吃饭啊。
回父母身边后虽不再有故事可以听,但老爸是教书匠,他的书架上有许多大部头书。而我的书桌每年开学都会多一套老爸买的儿童读物,依稀还能记起来的有鲁滨逊漂流记,钟楼怪人,365夜,安徒生童话,小溪流杂志等等。那些书在当时的乡村很稀少,小伙伴轮翻借,几经辗转家里一本不剩。年后在表妹家看到其中一本,说是借同学的。菲页上我的名字被涂掉,写了她同学的名字。至此,对借书很有抵触,被借书等于再也拿不回来的信念支配,喜欢的书立马买下来拥有,不喜欢往外借书,也不喜欢问朋友借。初中开始自主选择课外读本,高中时的周末会去校图书馆借几本书回宿舍啃,读过一本知青下乡的书,书名己经记不清了,但故事里透出来的孤独悲凉到现在还末曾消散。
阅读于我是习惯,是件有空便为之的事,也是件能让大脑里奔腾不息的念头有机会停止的事情。
关于阅读与熹哥一岁半左右开始亲子阅读,每晚睡前,奶声奶气的小软娃将小脑瓜靠在我肩膀上,听每一本绘本故事,偶尔抬头满眼纯真的问十万个为什么。从只有简单的图,到有简单的字,最后到只有文字的长篇故事。期间生活类绘本解决过各类生活上别扭不配合的问题,情绪类绘本帮娃识别自己的情绪。也经历过要求一本一本又一本的讲,直到睡着,经历过同一本书翻来覆去的讲好多天。出门玩带书,回两边老家也得带上他喜欢的书。买了新书高兴得能跳起来,急不可耐的拆开,坐地板上一本本翻看,排好顺序让按顺序一本本读,还不认字时己经可以讲出整本绘本的内容大概。试过用一个月的睡前读完绿野仙踪,也试过用两个月的睡前读完一套我的世界游戏攻略。娃还试图让一晚上给读完一整本罗尔德达尔。
亲子阅读坚持六年,己经变成与吃饭睡觉一般稀松平常的事情,而初心仅仅只是给娃读他喜欢的故事,对着书念是因为背不下来那么多的故事,哈哈…
娃儿今天放学后来提要求:想周二在学校托管,想看书,学校阅读室有很多家里没有的书。从被安排到自主安排,这孩子一晃神就长大了,白驹过隙,那个抱在手里的小软娃儿己长成了有主见的小少年~
转校的二年级,新环境适应,作业量增多,日常节奏被语文数学英语给充满了,再加上有拼音的读本娃己经独立阅读,猛然惊觉睡前亲子阅读己中止很长时间了!
关于阅读这些是今晚娃给下的任务,接下来要亲子共读的书。好吧,已逐步适应新学期,新校园的节奏,睡前阅读也该回归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