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5574字,阅读大约需要16分钟)
【摘 要】本文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实用性文本阅读的要求和相关学业质量标准,结合非连续性文本的特征,系统梳理了小学阶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测试框架,探索了不同年级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表征,细化了学段分级阅读目标及建议,围绕“整合信息、整体感知、理解阐释、赏析评价和解决问题”等维度开展命题设计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命题策略,以引导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素养导向,促进学生阅读关键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学业质量标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素养;命题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根植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多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简明高效地传递信息,凸显出强大的实用功能,是人们阅读的主要对象。作为实用性文本的一种,非连续性文本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和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项目(PIRLS)以及各级质量监测中,都是重要的文本考查类型,旨在测试不同阶段学生的实用性阅读素养,有助于客观地反映青少年解决社会生活中问题的关键能力。如何基于学业质量标准,以非连续性文本为阅读素材编制试题,是信息化时代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命题研究的理据
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命题的研究,必先厘清义务教育阶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理据。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及各级学业质量监测要求,笔者和课题组结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素材进行了命题理据的探索。
1.非连续性文本的内涵、特征及价值
(1)非连续性文本的内涵
非连续性文本是在社会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文本形式,相对于由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其是指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的文本,又被称为“间断性文本”。[1]非连续性文本通常可分为图表类、文字说明类、多材料组合类等类型。
(2)非连续性文本的特征
非连续性文本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从表现形式上看,具有“直观醒目、简洁易懂、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即文本多以图画、表格、图文互补等形式呈现,简明直观、精练准确,易于通过比较发现文本信息之间的内在关系。
从阅读功能上看,非连续性文本表现出“实用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征,其内容来源于生活,涉及生活的诸多方面,如社会热点、科技创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生态环保等,体现了非连续性文本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能通过其中的信息解决生活中的各类问题。
(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价值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具有很高的价值。首先,阅读多元组合的非连续性文本,学生可以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提高获取、分析、整合、判断、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核心素养。
其次,非连续性文本丰富了语文阅读教学内容(见表1),体现出语文课程“应世”和“应需”的特点,是语文学科生活化、工具性特征的显性表现,使语文学习真正回归现实需要。
图片
最后,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形式的非连续性文本,如图表、票据、说明书、宣传海报或平面广告等。这些文本在传递信息、说明事物、引导操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可以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的需求,提高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和应对复杂情境的能力,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义教新课标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要求
在义教新课标中,各学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要求,延续了2011年版课程标准的规定。其中,第三学段“阅读与鉴赏”要求学生能“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2],第四学段要求学生能“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3]。结合“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各学段的学习内容,可明确其阅读要求:第一学段要求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认识图文中相关的汉字,学习认识有关标牌、图示、说明书等[4];第二学段要求阅读有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短文,学习留言条、请假条、短信息、简单书信等日常应用文,学习阅读说明、叙写大自然的短文[5];第三学段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学习记笔记、列大纲、写脚本、画思维导图等整理和呈现信息的方法[6]。在学业质量标准中,对各学段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和能力要求也作了明确的界定(见表2)。
图片
综合上述义教新课标中关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要求,下面从整合信息、整体感知、理解阐释、赏析评价和解决问题五个维度,对小学阶段应学习和具备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关键能力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明确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测试框架(见表3),以更好地指导命题实践,明晰试题编制方向。
图片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编制实践
基于学业质量标准中关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要求,整合恰当的文本材料,根据文本特点进行试题编制,以考查和提升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1.确定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编制学段细化目标
依据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元素,课题组拟定了各学段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培养的分级目标,作为试题编制的重要依据,使试题编制适合不同阶段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发展需求。课题组还依据各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以及各册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内容,提出了对各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类型及篇幅的建议,探索不同学段学生阅读这类文本的能力表征,形成有效的阅读序列和阅读范畴,为更好地促进和适应学生阅读发展能力水平提供依据(见表4)。
图片
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编制策略
编制试题时要充分解读选定的文本,把握各学段关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目标,整体观照文本结构,挖掘出适切的测试点。设计题目时,要以典型问题和任务为导向,围绕表3上的“整合信息、整体感知、理解阐释、赏析评价、解决问题”等能力维度进行设计。试题一般分为客观题与主观题两种类型,客观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主观题多以内容概括、评价鉴赏、思考建议、解决问题等形式呈现,促进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向高阶思维层级发展。以五年级为例,考查能力层级比例可参照图1设置,在实际编制过程中,可依据不同学段、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作出适当的调整。中低年级可适当提高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比例,降低赏析评价、解决问题等高阶思维能力训练的比例;高年级可反向行之。
下面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小同学,你睡得好吗?》为例,阐释试题编制的具体策略。
(1)检测整合信息的能力
提取、整合信息,是指对文本信息进行定位、识别、提取和整合加工的过程,包含提取显性信息和推断隐性信息两个层面。显性信息包括文本中的概念、定义、事实、支持性细节等明显信息;推断则是通过阅读获取作者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某些隐性信息。这类试题的分值在阅读题中约占25%,可从以下角度编制:多元、多向获取实用类文本中的事物概念、事实、事物特征、观点等。提取显性信息的试题,是思维含量较低的一类试题,学生通过阅读就能较好地把握。思维含量略有提升的是联系文本中的相关信息推断出作品中丰富的隐含信息、潜在信息,进行筛选组合,作出正确判断的试题。示例如下:
例1.人体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是哪个时段?( )
A.23时至凌晨1时
B.20时至凌晨1时
C.22时至凌晨1时
D.22时至凌晨3时
例2.关于中小学生每天应保障的睡眠时间,以下哪一位同学的做法是最科学的?( )
A.7岁的方方,每天睡8个小时
B.11岁的小昊,每天睡10个小时
C.12岁的李龙,每天睡12个小时
D.14岁的东仁,每天睡7个小时
例3.根据阅读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每晚睡眠少于8个小时的孩子,半数以上学习跟不上
B.每晚睡眠少于8个小时的孩子,大多数学习成绩很好
C.每晚睡10个小时左右的孩子,只有少数成绩属于中等
D.每晚睡10个小时左右的孩子,大多数学习成绩很差
例4.以下哪一项属于良好的睡眠习惯?( )
A.每天晚上熬到12点也得把想看的书看完
B.睡前刷手机看视频,眼睛疲劳更容易入睡
C.睡前到楼下加速跑3公里,越累越容易入睡
D.每天早上固定时间起床,晚上固定时间入睡
例1考查的是识别和提取单一信息的能力,例2和例3考查的是从多处识别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例4考查的是学生从显性信息中推测出隐含信息的能力,思维含量略高。
(2)检测整体感知的能力
整体感知能力是指在阅读中能够对文本的主要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和初步概括的能力,例如,概括出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的线索、脉络,包括文本写作的顺序、内容的脉络等,强调对文本内容、语言等的直观感受和体会。这类试题的分值在阅读题中占15%左右,可从以下角度编制:梳理文章的表达思路、概括文本及各部分的内容、意义、关系与作用等。示例如下:
例5.试给三则材料加上小标题:(1) (2) (3)
这道题通过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有关睡眠的三则材料主要内容的把握,考查整体感知的能力。
(3)检测理解阐释的能力
理解阐释是指利用文本信息和个人经验对问题作出合理解释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深层意义,包括文本的内容和形式,作者的观点、意图等。在这个层次上,学生需要通过分析细节、逻辑推理等方式来解读文本,用自己的方式解释问题出现的原因与结果,比较不同观点、写作特征等。这类试题考查的是较高级别的阅读能力,需要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阐释文字背后的意义,分值在阅读题中占20%左右,可从以下角度编制:联系上下文解释关键语句、细节等文本信息,体会事件之间、细节之间的关系,说明文章运用的表达方法、写作特征,但不涉及评判这一层面。示例如下:
例6.班上的长跑健将林林为了在校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每天晚上完成学习任务后进行强化训练,白天上课常常浑身疲劳,学习效果较差。请结合材料三,帮林林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这道题引发学生对某种现象的思考,考查的是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进行合理解释的能力。
(4)检测赏析评价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赏析评价是指对文本内容、思想内涵或表达方式等,通过比较、对照、分析等方式,作出合理判断、评价鉴赏。评价鉴赏文本可以从写作内容、语言形式两个方面进行。内容维度有评价作者的观点与文本表达质量、文本叙述事件的可信度等;品味作品的语言形式,则可从表达技巧、语言技巧等方面进行,也可从文本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着手,结合阅读体验赏析、评价文本的内容和表达。这类试题考查的是最高级别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能评析、鉴赏文本本身,考查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分值在阅读题中占20%左右,可从以下角度编制:评价鉴赏文本传达的信息是否合理实用、个人阅读后的独特感受、文章构思以及语言表达的特点等。示例如下:
例7.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插入了图表来说明,你喜欢这样的表达方式吗?以其中一项为例,说明理由。
本题考查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表达方式的评价和鉴赏,这是小学阶段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和关键能力。学生基本能认识到图表在表达方面的作用,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解决问题是指阅读者综合运用文本信息,处理和解决具体情境中的问题,需要结合自身认知经验,借助文本信息创造性地完成。解决问题类题目通常在实用类文本中出现较多,如根据文本信息提出合理建议、给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对误解者进行劝解等。这是最高级别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借助获取的信息和自身经验实现高通路迁移,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这也是信息类文本阅读能力培养的高阶目标——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其分值在阅读题中占20%左右。示例如下:
例8.六年级的表哥即将参加期末考试,白天安排了多种兴趣培训班,晚上熬夜看书学习,一天只睡7个小时,时常感觉焦虑,睡不着的时候便刷手机视频消磨时间。针对这种情况,你会给他提出什么建议?请结合三则材料“对症下药”。
本题采用简答题的方式,考查学生从文本中准确获取相关信息,并运用信息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题中所列的情况也是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建议,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信息类文本阅读的价值取向——运用信息解决问题,指导生活。
解决问题类的练习还有如下示例:
例9.材料一中的两个小朋友都出现了情绪管理问题,请你选择其中一人,结合材料,为他提出针对性建议。(选自非连续性文本《情绪的主人》阅读题)
例10.“双十二”网购节,某小区居民收到大量快递。社区准备进行关于“快递包装”的宣传。如果你是小小志愿者,负责“快递包装垃圾的危害”和“快递包装建议”两项内容,请结合文本列出宣传提纲。(选自非连续性文本《快递包装主题阅读》阅读题)
以上评价鉴赏类、解决问题类题目均属于高阶思维层次的练习题,解决这两类问题需要比较、分析、综合、推理、评价等较高认知水平的能力,通过这两类题目提升学生的关键阅读能力,实现结构化拓展和系统性迁移运用。
非连续性文本的命题研究以考查和提升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为出发点,以学业质量标准为评价依据,通过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编制策略的研究,我们进一步明确了阅读试题的素养立意导向。各阅读能力层级的考查逐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优化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效果。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贯彻“教—学—评”一体化的思路,依据文本特点和教学的具体要求,从整合信息、整体感知、理解阐释、赏析评价和问题解决等维度进行教学,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学生分析与综合、推论与判断、提炼与阐释、评鉴与运用等高阶思维水平,全面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祖庆,戴一苗.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与测评[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7:8.
[2][3][4][5][6][7][8][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2,15,23~24,24,24,38,39,40.
(江华:福建省厦门市滨东小学)
[本文原载于《语文建设》2024年7月(下半月)]
(微信编辑:寇嘉;校对:时玲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