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XIU小品文
出丽江,西北行5公里,下午3:30,我们来到束河古镇。古镇就在玉龙雪山脚下,和白沙镇紧邻。束河镇和白沙镇是纳西族先民最早的聚居点,也是木氏土司的发祥地。后来,随着茶马古道的兴起,丽江兴盛起来,于是木氏先祖将统治中心由白沙镇迁至丽江。由此可见,与丽江比起来,束河和白沙镇一带更为古老原始,是东巴文化的起源地。
我们的计划是在束河古镇住2天,游览欣赏古镇风情,以及周边的白沙壁画、东巴万神园、玉水寨、玉峰寺等景点,最后游丽江西南边的拉市海,返回昆明。
1、束河的阳光
来到古镇大门前,马上感到束河与丽江古城是不同的。这里的天更蓝,云层更清丽飘渺,风光也更为妩媚。一句话,丽江有现代城市的味道,而束河完全是一个花园般的乡村。街上没有一点儿拥挤和吵闹。游人不紧不慢,悠闲自在,这就是束河古镇给人的第一感觉。
束河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一站。因此,坐马车循古镇绕行一圈,体验一回当马帮的经历,是当地一项富有特色的旅游内容。马车都被精心装扮过,诺大的阳篷,下垂的车帘,让人想起了古代富家小姐出门时的那种荣耀与神气。随着车夫一声吆喝,铃铛轻响起来,千年以前那些有关茶马古道的传说仿佛已在眼前重现。沿石街漫行,马是悠闲的,车夫是自在的,跟在车旁的老狗是悠闲又自在的。它到底是在伴着主人、马,还是伴着客人前行呢?也许,三者都有。见车尾有一串数字,一开始以为是车牌号,心想连马车都管理的这么规范,后来才瞅清楚,原来它们是联系订车的电话号码。
店门前的招牌,大都用纳西文字和汉字双语显示。看到“上善若水”四个字,不禁又想起了上午在丽江购买纳西纸书时,让店主人签名写下的这句话。仔细观察,纳西文似乎由5部分组成,而汉字是4个,它们相互之间到底是怎么对应的呢?
街上很静,骑马的游客也不少。古旧的古道斑驳不平,见证着昔日马帮队伍的辉煌和茶马贸易的繁荣。马蹄在石道上滴答滴答轻响,主人在前面引路,客人坐在后面的马背上想什么呢?不管想什么,有一点很确定,他们的心情是惬意又放松的,甚至还有一份自豪感在里面。
东巴扎染,融合了白族扎染和苗族腊染的技艺,又加入了东巴文化的元素。丽江和束河属于纳西族的文化区域,大理是白族的聚居区,它们的扎染技艺有什么不同呢?我觉得,前者更富有神秘的气息。
纳西族的饰品同样是精巧美丽的。与白族的饰品比起来,其色彩更为明艳,图案和造型更为简朴明艳。
建筑是区别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古老的木格窗,精致的木雕,还有门头上那些神秘的人像,处处显着东巴文化的古老与神秘。午后的阳光暖暖的,照在古色古香的店面前,仿佛来到了遥远的异域。
四方听音广场,是束河的标志性建筑。每天定时有纳西族的民乐、歌舞表演。可惜我们到来时,演出刚刚结束。
此刻,广播里传来了五月天的歌曲《知足》。“如果我爱上,你的笑容,要怎么收藏,要怎么拥有;如果你快乐,再不是为我,会不会放手,其实才是拥有。知足的快乐,叫我忍受心痛……。”这首歌格调很柔,发着淡淡的忧伤。在异地他乡听这首歌曲,让人觉得时光是那么的久远,午后的阳光是那么的恬静,浑身被一种幸福与感动包围。虽然如此,但我觉得这里更适合播放一些纳西古乐,因为它是当地的一大特色,悠久绵长,会更加引人怀旧留恋。
小巷很清净,身后就是玉龙雪山。雪山和蓝天辉映,绿荫与檐角相衬,花儿竞放,阳光温暖,狗懒洋洋的,到处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纷扰,便走进了大自然的怀抱,相信每个想觅得清静的游人都会爱上束河。那些幽静的小巷,那些映着云影和花朵的溪流,那些宜人的春风和阳光,那些花藤爬上爬下的慢时光,都是束河的美,束河的生命。倘佯其间,一种隔世的安暖突然在心头涌起。也许,打开QQ音乐,听听江湖乐队吟唱的《束河的阳光》,是最为恰当不过的美了。
“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飘呀;苍茫的雪山,碧绿的草地,牛羊;斑驳的石板,小巧的流水,人家。纳西的姑娘,康巴的汉子……”
“涓涓的小溪,逆流的鱼儿,咦耶;大石桥上面,走来了一群,姑娘;看到了她们,我想起了我的姑娘……”
江湖乐队是通过在丽江酒吧驻唱成名的一支民间乐队,他们以浓烈的真情,唱出了束河的本色,更是把束河的阳光唱到了份儿。
那些坠在空中的花儿,那些在花叶上纤然闪耀的光与影,那些看不到却分明能的感到的、悄悄流动着的时光,都把这个古朴的小镇当成了自己的家。在这样的家里,宛若住了一位深锁闺阁的少女,她既在述说着束河的幽、束河的静、束河的美,仿佛又在追忆着纳西人那些古老的传说、种种迷人的故事。
束河没有那么多的商业化气息,与丽江比起来,更幽更静,更舒适自然。走在这丝丝缕缕的花廊里,一派原始、清新、田园的格调,想不放松都难做到。如果您有这样的感觉,就应该知足和快乐。
一片蓝天、几处白云、山水倒映、人在画中,不,一切都在画中,这就是束河的自然田园之美。束河,纳西语称“绍坞”,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这里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河水来自于玉龙雪山脚下的九鼎、疏河两个龙潭。进村后一分为三,绕屋穿田,四处流淌,流遍全镇。束河既有山寨之奇,又有水乡之秀,故被誉为“清泉之乡”。明代,徐霞客游至此处,在他的记述中这样写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十和"就是今天的束河古镇。
河面倒映着周围的一切,天上有个世界,地下有个世界,水里也有一个同样的世界,天上、地下和水里成了浑然的一个整体。天空是如此的纯净,纯净得一丝不染;水又是如此的清澈,清澈得如一面蓝色的镜子;层云低浮,它们仿佛既是在房顶和树头上飘忽,又仿佛就在身边脚下。假如此刻是静谧的月夜,我们定会与大诗人李白一样,发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惊叹。这就是“清泉之乡”的魅力,那魅力是如此的纯厚绵长。
我喜欢寂静的午后,因为午后有寂静的阳光;我喜欢寂静的阳光,因为寂静的阳光里有寂静的束河;我喜欢寂静的束河,因为寂静的束河有寂静的花影和寂静的时光。不要再行走,快坐下来,喝一杯午后茶,任时光滴答流逝,任花儿在身边轻舞。当镜水泛起丝丝涟漪的时候,眼前的世界便会灵动、妙曼起来……“飞花触水”就是束河最迷人的姿态。
脚下流淌的是什么?是蓝天、白云、垂柳、亭楼;身边充盈的是什么?是满满的幸福、无尽的欢乐,还有许多道不够的滋味。这就是束河区别于丽江,以它的楚楚之容来迎接我们的方式。此时,不禁想起了沈丛文和他笔下的湘西给人带来的魂牵梦绕之意。“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也许,住下来不走,束河给予我们的会更多更多。
云南和西藏紧邻,地域之缘加上茶叶古道的兴起,让纳西人成为沟通中原和西域文化的桥梁,因而丽江、束河地区还多了一份藏式风情。从建筑风格、饮食文化,到售卖的雪域高原物品,无不缺少藏族的元素。青山耸立,白云厚暖,阳光明耀,走进这街头的一角,仿佛走进了青藏高原的一个风情小镇。
看这处建筑,您会觉得是在江南吗?肯定不是的。那么,它是在丽江、束河,还是西藏?也许,您会选择西藏。这就是纳西族融合汉、藏、白族等多元文化后,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一队队的游人打马而来,路边的水果琳琅满目,水灵灵的真诱人。不妨下马买点,然而再上马重新出发。一旦有了这样的经历,也许您就成了茶叶古道上一位真正的旅人。
此刻,太阳已经西斜,我们来到古镇的西北边。不购物,不赶路,不着急,就在这古旧恬静的巷子里,不紧不慢,随意走走,便成了旅途上最幸福的人。如果正好又是一对热恋中的情侣,会幸福的无可无不可的。不是吗?
各种特色小店、咖啡馆、酒店客栈、民坊,一家挨着一家,它们都是花团锦簇,临水而建的。走累了,可以随时坐下来小憩一会儿,吃饭、上网、发呆、品茶,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住下来不走,更是不错的选择。那样,吃饭、上网、发呆、品茶,完全可以随自己的意愿去尽情发挥。
汽锅腊排、东巴烤鱼、干锅土鸡、干锅虾、水性杨花,都是束河的特色餐品。千万不要被“水性杨花”这道菜吓住,它只是一道清炒野菜。
如果说这些木屋子是古朴厚暖的,那么,轩窗四开就能把户外的美引进屋里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开轩意思就是开窗,虽然窗外不是乡村秋收的场面,却也是一道让人赏心悦目的景象。此刻,我们已经来到了束河的四方街,方圆不过30多米,比丽江的四方街小了许多,但布局和周围的景致是相仿的。茶马古道博物馆就在眼前。
2、茶马古道博物馆
茶马古道博物馆,位于四方街的旁边,也称大觉宫,原是明代木氏土司的“束河院”,后辟为博物馆。里面展示了茶马古道、纳西族风俗和普洱茶文化等诸多内容。接下来,让我们重点说说茶马古道的来历吧。
茶马古道,实际上是一条以普洱茶为核心的商品外销之路,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
公元641年(唐贞观15年),吐蕃王松赞干布向唐皇请婚成功,文成公主进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也带去了饮茶习俗。从此,饮茶成为青藏高原地区御寒、助食、养生、交际礼仪的至宝。
唐玄宗天宝年间,唐蕃关系紧张,唐王下令禁茶入藏。无奈之下,吐蕃王朝唯有利用早年开通的滇藏通道,从民间大量购茶,从此茶马古道开始兴起。云南茶由这一通道进入西藏,并辗转流入印度、西亚和欧洲。这就是茶马古道的起源。
到了宋朝,政府为了抵御辽、夏、金对北方边境的侵扰,出于军事需要,采取了以茶叶换马匹的方式,大量从西域购买战马,从而刺激了茶马互市的繁荣。元明清以来,茶马贸易进一步扩大。最终,这条贯穿中国西部人文风情的古道,成为滇、藏、川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也成为除丝绸之路之外,中国大陆最古老的国际贸易通道。这就是茶马古道的兴盛与历史地位。
古道分南北两条主线:川藏线(北线,起于四川)和滇藏线(南线,起于滇南),此外还有许多支道,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运输网。我们此刻说的是南线-滇藏线,云南茶从西双版纳、思茅、普洱等产茶区出发,经大理-丽江-迪庆-拉萨,延伸至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后拓展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成为贯通中西方的国际贸易通道。这就是茶马古道的线路。
需要说明一点,在横断山区(今四川、云南和西藏三省交界处),茶马古道和陆上丝绸之路相互重合,共同走进西藏,走出国门。丽江就位于三江并流、地形复杂的横断山区,是进出西藏的必经之地,因而丽江兴盛起来,成为茶马贸易的三大中心之一,另两个中心是四川的康定和西藏的昌都。
借此机会,让我们普及一些普洱茶的知识。为什么普洱茶也叫七子饼茶?七子饼,是一种普洱紧压茶,外形美观,酷似满月,故又称圆茶。每饼重357克,每7饼为1筒,故称七子饼茶。为什么要这样制作?因为七饼组成的一筒正好2500克,折合为5市斤。这样既免去了出售时现场称重之劳,还便于茶叶的运输携带和长期贮藏,这就是古人的智慧。这一方法延续至今,就形成了如今的七子饼茶。
每7饼为1筒,每4筒茶装为1筐,左右2筐各置于像马鞍一样的驮具上,即可出发。这就是马帮们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为方便长途运茶而总结摸索出来的经验。由此,我们可以算出,一匹马驮2筐,共有56个茶饼,重40斤。西双版纳距离西藏3800公里,是要走大半年的。这40斤茶叶能赚多少钱呢?很明显,一位马帮应该不只有一匹马,只有形成了规模才合算。马帮队伍浩浩荡荡,川流不息,成了一道奇异的景观。说白了,他们从事的就是早期物流工作,从功能上说,与如今的长途运输、顺风快递无甚区别。不是吗?
为什么普洱茶会受到藏人喜爱,并远销海外?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主产区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思茅、普洱等地。早在3000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今布朗族)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可见,普洱茶很早就成为朝廷的贡茶。这就是普洱茶成名的起源。到了唐代,因国力强盛,普洱茶销往四面八方,并与丝绸、瓷器等一起成为中国最古老的出口货物。普洱茶的另外一个优势在于:色泽浓艳,口感醇厚,纯而润口,绵软回甘,且久泡不淡,生性发暖,因而受到高寒地区的藏人喜爱,并成为酥油茶的制作原料。这就是普洱茶的能够广泛传播的原因。
我们常说的生茶和熟茶,到底有什么区别?从前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茶叶从云南出发,一路跋山涉水,运至西藏,中间要历经亚热带的平原、温带的丘陵山谷,高海拨的寒冷山区,直到常年冰雪覆盖的青藏高原。在长途运输中,环境各异,气候不同,冷热交替,生茶到了西藏后,变得绵软润泽,十分可口。为什么?因为生茶经过长途跋涉得到了自然发酵。马帮们发现了这一秘密后,直接在原产地,通过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借以完成人工发酵。于是,就有了生茶和熟茶之别。也就是说,发酵过的叫熟茶,未发酵的为生茶。生茶放的年头越长,经历的气候变化越复杂,味道就越纯正,因为它们吸收了天地之精气、日月之精华,得到了自然发酵。自然的就是最好的,自然的也是绿色与稀缺的。这就是普洱茶的收藏价值所在。
为什么纳西人会成为茶马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因为丽江地处滇藏要冲,是进出西藏的重要关口。中国的茶叶通过这条通道输出国外,同时域外的珠宝、香料、象牙等也输入中国。茶马互市,促进了东西方贸易,也让纳西民族成为连通滇藏、连接东西方的重要纽带。正是因为如此,丽江才能够兴盛为城,木氏先祖将统治中心由白沙镇迁至丽江,也是源于这个原因。
写到此处,突然生出一个想法:如果您想了解茶马古道的详细历史,可以自行规划一条专题旅游线路。从云南的西双版纳(景洪)出发,经普洱-云南驿-大理-丽江-横断山区(香格里拉、德钦)-昌都-那曲-羊八井(纳木错地区)-西藏拉萨。沿着途经的驿站,一站一站走下去,就成了一趟十分有意义的长途旅程。
相信这一壮举,是妙不可言的。好处是能够欣赏到沿途各地的自然风光,见识不同民族的信仰习俗和风土人情。更为主要的是,您一定会被昔日马帮队伍在这条长达3800公里的古道上,所付出的艰辛、流过的血汗、踏出的足迹而惊奇惊异惊叹!当然,一次走完是不现实的,不妨分成数段,用几年时间来完成。需要提醒的是,可以在西双版纳、普洱、大理、丽江这几个地点,分别买一个七子茶饼。等到达西藏后,开封对比品尝,考证一下不同的时间段内和不同的地域环境下,茶叶自然发酵的结果到底有多么大的区别。
3、皮匠村的秘密
出茶马古道博物馆,即来到束河皮匠历史展览馆。馆内展有古旧的皮具,诸如皮囊、皮靴、腰包之类,有关皮革工艺的流程也有详细的图解说明。
束河是著名的“皮匠之乡”。茶马贸易兴起后,这里产生了一群靠皮革手艺起家的匠人。他们怀揣一把锥子,跟随“滇茶进藏”的马帮一路前行,走进西藏,甚至还走出了国门。“饿不死的臭皮匠”、“一把锥子闯天下”,至今让束河皮匠们倍感自豪的是,在香格里拉、盐井、拉萨、尼泊尔、印度的加尔各答,都有他们建起的皮匠村、皮匠街。
孙膑像相传,皮靴的发明者是战国时代的孙膑,没有想到吧?孙膑不仅是以《孙膑兵法》著称的军事家,还是皮匠的祖师。九鼎龙潭旁边的“三圣宫”内,塑有三尊神像:中尊观音,右尊龙王,左尊孙膑。束河人是把孙膑的地位视为与观音、龙王一样神圣的,每年农历8月15日都要来“三圣宫”隆重祭拜皮匠的祖师。
时间已经不早,快傍晚6:00了。在结束今天的行程前,看到路边有纳西老人在摆摊卖货,衣服的双肩前挎有两根交叉的带子,她的衣服吸引了我。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纳西族的服饰有什么特色。
4、纳西民族的服饰
纳西族服饰的第一个特点是:厚重。以女性服饰为例,上身第一层为衬衣,第二层为后摆直达小腿部的夹层大褂,第三层为粗呢“氆坎间”,第四层是“七星羊皮”。一套传统的服饰重量少则七八斤,多则十余斤。从生活环境与气候角度看,横断山区“早晚冷,中午晒,夏爽冬寒”,为了抵御寒风,故她们有较厚重的着装。
第二个特点:男女皆披羊皮。从生产力水平看,这与前面我们介绍的皮革工艺有关。无论男女,他们身上大都外披一块羊皮或毛毡披肩。为什么?其一有装饰之美,其二有实用价值,用以保护背部。因为古代纳西人主要靠肩背来运送重物。在出门劳动时,披上这样的羊皮披肩,可以保护后背。披肩的布带大多为白色,在胸前挽成两个交叉的长条,十分显眼。这也是一大特色。
第三个特点:背部有“披星带月”的图案。在纳西人的披肩后背上,并排钉有七个小圆布圈,代表七颗星星。小圆圈中间有垂穗飘出,用以表示星星的光芒。
这有什么寓意吗?有两种说法。传说之一,上古时期,有一位聪明美丽的纳西姑娘,名叫英古。她与旱魔搏斗,奋战了9天,累倒身亡。后来,由雪龙精出面,才制服了旱魔。为此,三朵神把七个冷太阳捏成七个圆星星,镶在了英古的顶衫上,以表彰她的勇敢行为。后来,披肩上的七星图,成为纳西服饰的一大特色,象征着族人披星戴月、勤劳勇敢的美德。传说之二,纳西人自古认为,青蛙是智慧之神,能解人危难。那些小圆圈代表青蛙的眼睛,是一种图腾崇拜的历史遗痕。
第四个特点:纳西族既崇尚黑,也崇尚白。老年人以深色衣服为主,年轻人则色彩明艳。未婚女子一般梳长发或扎长辨,批垂肩后;已婚妇女则在头顶梳发髻,喜带蓝帽子。
东巴为智者,且有宗教神职的身份,他们的衣着非常特殊,名为法服。有的非常精美艳丽,颇具藏族特色;有的朴素简单,透着一种古老的神圣感。东巴的头顶上都带着“五神冠”,有的用动物的羽毛装饰,有的顶带红布,还有的披一些古老的经文布。除了法服,还有各式的法器和配饰,一般在重要的场合才会佩戴出来。这就是纳西族的服饰文化。
5、晚餐与住宿
傍晚,在古镇里,我们选了一家小四合院住下来,房价只有百余元。住宿吃饭均可,很是方便。店主人是一对中年夫妇,看我们走了一整天,已经很累,直接推荐了他们的纳西土鸡火锅,价格188元。等我们下楼就餐时,已经煮好。
锅上热气蒸腾,锅下炉火闪耀,绿盈盈的蘸水与红火的气氛相映,让人顿时生出一股就不出来的暖意,仿佛找到了家的温暖。除了主打的土鸡,锅里还配有西红柿,许多不知道名字的菌类、野菜和中草药。有汤有水,味道鲜美,还有中药滋补,这样的饭菜太适合外出旅行的人了。越煮到后面,汤料越浓,口感和味道越好,禁不住要感叹,店家真是太理解游客需要什么啦!
小店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酒品,但男主人并不像那种喜欢喝酒的人。问了情况之后,他说:“我确实喝不了多少酒,但喜欢收藏各种各样的酒,这是一个爱好。”红酒、白酒、啤酒、冰酒、花果酒,应有尽有,把一个小店装饰的纷纷扰扰。看来,他们是一对有情调又很会生活的小夫妻。
楼下就是临街的店铺。夕阳西下,还有一辆辆的马车载着客人,在古镇里悠然环行。马蹄声滴答轻响,车铃阵阵,有的马车还播放着一些音乐,这样的场景一直持续到深夜才消逝。这就是束河的夜。
第二天清早,当晨光把天边染红,街面洒满金光的时候,我们决定马上离开此地。因为昨晚,同行的朋友出现了高原反应,一夜没能入睡,头晕,呕吐,翻来复去,无法安宁。
束河的平均海拨只有2400米,为什么会有高原反应?昨天,我们还上过了4000米以上的玉龙雪山,如今怎么突然会这样?此前,我并不觉得高原反应有多么厉害。如今,彻底信了。这就是我们在前一章节记录玉龙雪山的行程时,一再强调“一旦感到身体有了不适,就不要强行登山”的原由。昨天上午,在蓝月谷,一位20多岁的大学生因出现高反而昏迷晕倒。此刻,完全理解了她的难受劲儿。
千里之行,始天足下。由这件事,也许我们可得到一些人生的启发:第一、万事为可强求,随心随缘,方为上策。第二、不要超过自己的能力去逞强,知难而退也是人生应有的态度。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次没能领略的风景,可以放到下一次再来。第三、有备而来很重要。常听许多想去西藏的人说,要提前几个月锻炼身体,如今才知道这么做的意义所在。也常常听到许多人说,“等退休了,我要走遍世界各地,我要XX,还要XX”,有说不完成的计划和愿望。其实,人生就是一场不舍的旅行,生活、工作、事业、爱情都是组成这场旅行的梦想。完全可以一边走,一边去实现那些梦想,为什么要等呢?且行且珍惜,人生才会走的扎实丰富精彩,不是吗?
5、小结
4月25日一大早,我们从束河出发,过丽江、经大理,直奔昆明,下一步准备去石林和九乡。这样,就没有机会游览规划中的白沙壁画、东巴万神园、玉水寨、玉峰寺、拉市海等景点。虽有遗憾,却也无妨,只想等下一次再说。最后,将这几天的所见所闻,小结如下:
(1)、束河古镇和丽江古城比较,哪一个更美?
我觉得,可以用下面几句话来说明。第一、如果说丽江是一位精致精巧、富有现代气息的时尚女士,那么束河就是一位没有巧饰、原色原味、纯朴大气的乡村姑娘。第二、丽江本质上是束河的翻版。丽江有四方街、小桥流水、溪流穿堂过屋、流遍全城的山容水貌,这些束河一样也不少。因为木氏先祖虽然将统治中心由白沙镇迁至了丽江,但东巴文化的根仍然在他们的发源地。两地的布局规划是一样的,只不过丽江比束河要繁华、现代。第三、如果您喜欢听听民谣,束河的酒吧仍然是朴素的。许多民间歌手如一只只鸣蝉,一边弹吉它,一边吟唱着心中的梦想,很纯朴,也很怀旧,这种气氛丽江是没有的。如果您喜欢摇滚刺激、灯光眩目的迪歌夜场,这一点无疑是属于丽江的。第四、丽江是美的,但商业化也是开始的,它属于半城半乡的景象。束河也是美的,但商业化不重,乡村田园的成份居多,只是略显旧败。这就是两地的区别。
(2)、纳西族和大理的白族比较,有什么不同?
第一、信仰不同。纳西族主要信仰本土宗教—东巴教,同时也信仰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道教,信众最多的是东巴教。以东巴教为核心,东巴文化是纳西族独有的文化体系。白族全民信教,主要是本主崇拜。只要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人(王室、贵族、英雄、平民、传说)和事物(山川树木、虫鱼鸟兽之神)都可以成为本主,这充分体现了白族的原始崇拜情结。
纳西绘画第二、建筑和饮食文化不同。纳西族受中原文化影响极大,建筑和饮食兼有汉族、白族的影子,还融合了藏式的成份,建筑以木结构居多。白族因地处大理石产区,石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居多。“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院落布局,是两个民族共有的形式。
饮食文化上,白族婚宴时惯用“喜州土八碗”,待客交友时的三道茶”,均是本民族的特色。白族“三道茶”驰名中外,制作过程比较复杂,有“一苦、二甜、三回味”之程序。头道茶什么也不放,故称“清苦之茶”;第二道茶要加入红糖、乳扇、桂皮等,故称之为“甜茶”;第三道茶已加入蜂蜜、炒米花、花椒、核桃仁,因此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它告诫人们,切记“先苦后甜”的哲理,凡事要多“回味”。这三道茶程序讲究,仪式高雅,是白家人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去了大理地区,一定要品尝的。
白族三道茶
第三、服饰不同。白族崇尚白色,以白衣为尊。纳西族既崇尚黑,也崇尚白,羊皮披肩上的“披星戴月”图案是纳西装最大的特点。
第四、语言和文字不同。纳西族有纳西语和东巴文字,白族有白语和白文。也就是说,两个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均通汉语。
白族服饰第五、民族节日不同。三月街是大理白族最盛大的节日,也是云南省和全国少有的规模最大的物资交流盛会。它最初带有浓厚的佛教庙会色彩,后来逐渐发展成交易货物的集市。三月街期间,还有唱大本曲、打霸王鞭等传统文艺活动。
纳西族三朵节“三朵节”是纳西族最隆重的节日。相传,三朵是玉龙雪山的化身,千百年被纳西族崇奉为保护神和战神。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古时一位猎人在玉龙雪山发现了一块奇异的雪石,准备背回家。刚开始觉得很轻,背至北岳庙时,石头重起来,稍微歇息后,再想背时已经重的背不动。大家都认为这是一块神石,是神的化身,于是就地建祠供奉。据说“三朵”属羊,每年的二月初八,纳西人都要到北岳庙(三朵庙)祭拜祈福,这就是“三朵节”的由来。节日期间,各种展览、郊游、赛马、对歌、跳舞等颇具民族特色,纳西人还会带着火锅到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欢庆。
火把节,纳西族和白族都有,节日时间大体相仿。有关火把节的内容,我们将在游览彝族石林时,详细介绍。
(3)简要说一下我们原本想去的几个景点。
白沙壁画白沙壁画,位于古老而美丽的白沙古镇内,以大宝积宫及琉璃殿内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而著称。白沙镇位于丽江城北16公里,是纳西族在丽江坝子最早的聚居地,更是木氏土司的发祥地。大宝积宫现存壁画558幅,从明代至清末300多年的时间里,陆续绘制而成。壁画吸收了汉族绘画中精细洗练的笔法,融会了藏传佛教绘画中流畅绚丽的风格,又不乏纳西族性格中的粗犷。最为罕见的是,他们大胆地将藏传佛教、东巴教、儒家、道家文化集于一张画上,兼收并蓄,独树一帜,所以成为壁画艺术中的珍品。 .
东巴万神园东巴万神园,地处玉龙雪山南麓的玉水寨旁,是弘扬古老神奇的东巴文化的奇丽景观。园内展示了东巴教艺术中杰出的辉煌巨著—“神路图”,充分表现了纳西人哲学观念中的“神界、人间、鬼域”所构成的世界,借以感悟人类崇尚和敬畏自然的真谛。它与玉水寨、玉柱擎天、玉峰寺、玉龙雪山、东巴谷、东巴王国并称为“三东四玉”。
玉水寨玉水寨,位于白沙镇北部,寨内的东巴村完全按纳西族的传统生活方式而建,保留了纳西民族生活的每个细节和古朴的风貌。现有三位东巴大师主持日常事务,有数名学生在此学习东巴经文、东巴舞蹈、东巴祭祀仪典、东巴艺术等。每年农历3月5日,各地的东巴还要聚集于此,举行一年一度的东巴什罗会。 纳西族原是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白沙地区定居下来。因此,玉水寨是丽江古城的溯源地,被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指定为:东巴文化传承基地、白沙细乐传承基地、勒巴舞的传承基地,借以让东巴文化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玉峰寺,离玉水寨不远,是丽江城郊的五大喇嘛寺之一。寺内有一棵山茶树,植于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年,被誉为"云岭第一枝"、"世界山茶王",并有"云南山茶甲天下,丽江山茶甲云南"之说。玉峰寺虽小,却因“万朵山茶"而名播海内。
拉市海湿地公园拉市海湿地公园,位于丽江西南10公里处。在纳西语中,“拉”为荒坝,“市”为新,意为新的荒坝。大湖,称为海,故有”拉市海“之名。许多网友说,这里只能骑马绕湖,去不去,意义也不大,不知所言真假?
因我们急于离开束河,上述景点,只能下次来参观了。总之,来丽江和束河旅行,我觉得,在小桥流水的环境里,让身心得到放松是一个方面,最吸引人的还是古老而神秘的东巴文化。纳西族是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他们不仅拥有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而且创造了本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色。正因为如此,才让丽江和束河地区成为一个多姿多采的圣地。
今天是4月25日,星期四。束河到昆明的500多公里,预计傍晚达到。在直奔下一个目标地-石林的路上,我仍然回想着东巴文化那迷一样的魅力,几天来它带给了我们无尽的回味、遐思与怀想。
敬请关注云南散记(七):石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