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散记(五B):丽江

作者: pixiu小品文 | 来源:发表于2019-07-26 19:40 被阅读213次

            --小品文/PIXIU

      今天是4月24日(星期三),阳光明媚,我们的计划是上午游览丽江古城,下午到束河古镇,继续体验纳西族的风土人情。在游览之前,让我们先看一下丽江古城的结构布局。

      古城的特点:第一、历史悠久,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第二、街巷密如蛛网。四方街是古城的心脏,以此为中心辐射开去,街巷四通八达,尽显其繁华。第三、水系布局完整,桥梁密集,家家门前有流水,户户鲜花簇拥,属于一个花园般的城市。古城三面环山,俗称丽江坝子。河水源于黑龙潭,从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龙桥下,入城后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我们见到的大水车就位于北门的玉龙桥畔,然后三条支流经多次分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城内建有桥梁354座,成为一大特色。第四、丽江还是中国唯一没设城墙的古城。为什么?因为丽江世袭的统治者姓木,筑墙围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丽江是纳西族的集中地,纳西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因此,来这里旅游,一方面是体验古城独特的文化与民族风情,另一方面是让自己放松下来,享受小桥流水的生活。

        1、古城风貌

      上午9:30,我们从宾馆出来,没有从大水车所在的北门进入古城,而是穿过就近的小巷,从狮子山一带进入。街上很静,游人稀少,猜想绝大多数游客白天是要去玉龙雪山的,午后和晚上就会人群密集起来。

      顾彼得旧居,位于狮子山西路,是俄国作家顾彼得在丽江租住的地方。顾彼得享年75岁,他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终生未婚。40岁时,来到丽江,一住就是9年,成为他生命中最美的一段时光。正是这些经历促使他写出了《被遗忘的王国》一书。他在书尾说:“我一直梦想找到一个被重重大山与外界隔绝了的美丽的地方,并生活在那里,也就是詹姆斯•希尔顿在他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所想象的地方。小说中的主人公偶然间发现了他的香格里拉,凭着我的设想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丽江我也找到了自己的香格里拉。”

      这就是丽江在作家心中的地位。这本书也是了解1941-1949年的丽江、感受纳西民族风情的最佳读物。如果您感兴趣,不妨读一读。

      狮子山一带的地势比较高,每下一段台阶,每转弯进入一个小巷,都是不同的风景。晨光在古旧的石头街道投下了长长的影子,藤条顺着花枝向上攀爬。鲜花一半藏在暗影里,另一半在阳光下吐露芬芳,惹人怜爱。它们映着青砖白墙的老屋,整个小巷被装扮的分外优美闲静。

      时间已近半上午,大部分店铺开始营业,但是还有些没开门,说明当地人的生活节奏是不紧不急的。一些年轻的女子展着优雅的身姿,婆娑于街巷里。来到丽江,购物已经不是她们最主要的目的,拍照留念反成了最爱。

      纳西人信仰东巴教。因此,街道的墙上有不少图腾画像,格调灵异神秘。有关东巴文化的详细情况,我们会在后面专门介绍。

    犄角旮旯

      这家饮品店起的名字真好,名叫“犄角旮旯”,可以说完全体现了丽江街巷交错、曲径通幽的特点。桥下流水淙淙,桥上安然宁静,沿台阶逐级而上,即可到达万古楼。

     

    万古楼

       万古楼,纳西语称“温古轮”,意为“观览畅怀于制高点”。因谐其音,名为“万古楼”。登上斯楼,整个丽江坝子尽收眼底。景区收费,我们没有进去。

      神秘树客栈,神秘吗?不用多说,光是看到这日光流逸的庭院,就足以让人感叹它为什么会如此迷离神秘!

      花条丝丝缕缕,从高处垂下,一串一串坠在空中,闪耀着光影。眼前的世界美如花园,或者说是古代淑女的闺阁。院外热闹,院里静的出奇,也许住下来不走,才是最没有遗憾的。

      山坡上的饮吧,不仅有情调,而且是观赏丽江全貌的绝佳之地。端杯冷饮,面向窗外的景致,给别人留一个背影看。那个时候,丽江的美一定是早已在胸中升腾环绕起来。

      4月,春光和煦,老树生发,古道光洁,行人悠然。沿狮子山一带的高坡随便走走,春风就已入怀,此外还想要别的什么?也许,像这位虔诚的佛者放下欲望,不紧不慢地踏足于红尘俗世,便会觉得禅意的生活无处不在,且又如此旷味十足。

      山上的观景雅座位置优越,甚是绝妙。视线绝无阻挡,空中流动的是风,是眷恋,还是欣喜与亲切?坐在这样的高处,极目处尽是烂漫的春光,不雅致、不舒心也许就不对了。

     

      那些廊边的花儿,那些挤进天井的阳光,那些或明或暗的角落,那些慢时光,它们都是构成丽江的美的元素。好想多看看、多品品,难道您也是这么想的?

         2、禅馆

      扑庵画禅馆,名字很有意蕴,由一对中年夫妇经营着。屋里摆放的全是瓷茶书画,错落有序,相得益彰。进屋便会被一种特殊的气氛摄住,忍不住要件件端祥一番。

      男主人40多岁,中等身材,很热情。他介绍说,因为自己喜欢上了一位道家高僧的笔墨,于是开了这家书画店。他一直相信,会有别人像他一样喜欢上这位高僧的画的,其价值也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显现出来,这是他的一个预判。让他这么一说,便觉得这些画更加有品味了。

      我们先不管这位高僧的画峰如何,第一眼看到就觉得非常有境界,笔法老道宽容,由一位上了层次的高人画出,非普通人能为。如果您觉得没什么高深之处,不妨试着画一画,反正我是画不出的。

      突然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也不必说按一下斑蝥的后尾便有噗的一声响动,光是阿长说的响尾蛇变成美女的故事,便会让我们冒出许许多多的遐想。小时候学课本时,那些画面此刻又回到了眼前,真是终生难忘。

      禅画+禅诗=?答案是禅境。静心品品这些画,悠然间心灵便获得一种回归。扑庵画禅馆就有让人回归自然的感觉。好想把它们挂在自己的书房里。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意思是说,“以般若智慧,观照自心而获得解脱自在的菩萨时,会观察洞见到佛家所言的五种要素(肉体、感受、思想、意志、心识),它们是因缘相依的,本质为空”。如果您不理解这段文字的妙处,很正常,因为我们还没能修到佛家的境界,需要不断地修身、修心、修性。

      一物或宏大或渺小,或简单或庞杂,它们都是组成这个空间的一部分。空间因有你而增色,又不因你的不在,而变得无所适存,它照样会绽放出应有的和谐与美来。这就是自然的和谐法则。杜甫说的好,“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花开不是为了自开,而是为了装扮和芬芳周围的一切。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都需要时时点亮心灯,做一个生机勃发、竭力吐芳的人。

       壶说八道,说的是哪“八道”呢?一曰神、二曰型、三曰工、四曰料、五曰功、六曰火、七曰养、八曰款。其实,说的都是如何选壶、养壶的方法。我以为,茶道之妙在壶、在水、在茶,除了这些有形的物质,更少不了无形的心境。一个人只有心静了,才会品出茶和生活的味道来。所以说,喝茶喝的是一种风雅和心境。通俗而言,喝的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云南茶是知名的,尤以普洱为最。在丽江,卖茶的店铺比比皆是,不妨买点尝尝。

      丽江最早是因茶马古道而兴起的一个贸易集散地,后兴盛为城。有关茶马古道的文化,我们将在游览束河古镇时述说。

      窗外阳光静暖,溪流明艳,门边插的几把扇子甚是轻巧,让店面生了许多的灵性。扇子上题的是什么诗句呢?正这么端祥着,店主人开了口。他一边蹲在地上忙着装裱画框,一边说:“不好意思,有客人订了画,需要尽快裱好送去,所以没法儿和你多聊。坐下来,写写毛笔字吧,纸就在桌子旁边。”听了这话,我连连摆手,自觉惭愧。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诗与画配的多么贴切到位,又有意境。这句话是说,“不要执著于想要看到佛的样子,听到佛的声音,那是世人错误的法门”。

          那么,佛在哪里?其实,它就在我们的心中。常见许多人一边夸耀自己信佛如何如何的虔诚,念佛又有多么久的时间积累,学到了多少知识和道理,又有多少次在梦中见到了佛在自己眼前。他们一边这样说,却一边在报怨人生。感叹自己为什么总是不如意,别人对自己如何如何的不好、不关心。持这种苦痛说法的,女士比男士多,且经济条件并不差。既信了佛,为什么还会如此说?真是让人不解,大抵是因为没能放下欲念、不满足之故。

      出了禅馆,见门前的小巷依旧宁静可亲,只是日头变得更高,地上的影子没有那么修长了。正在回味着刚才在店里的情形,一条绿枝从檐顶悬下来,荡在空中,差点碰到头顶。突然觉得,连禅馆门外的巷子里都充满了禅意。可惜,没有买一幅禅画带回家,甚感遗憾。

      怀胎豆腐,色泽诱人,吃起来外焦里嫩,香味扑鼻。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先把豆腐切成方块,在中间横切一刀,将配好的肉馅填到里面,这样豆腐就“怀了胎”。然后裹上湿淀粉,放入七成热的油中稍炸,不要太老,炸好后盛入盘中待用。接着就是用鲜菇、调料浇汁。最后在豆腐上撒一些葱花,将调好的汤汁淋到上面就可以了。如果您喜欢,可以回家做一份试试,权当作学了一门“滇菜”的技艺。滇,是一个古族名,在今滇池地区,故云南简称为“滇”。

        3、油纸伞街的风采

      穿街过巷,来到了现文巷时,发现这一带游客开始拥挤起来,街巷的上空挂满了油纸伞,成为知名的网红景点。游客纷纷被吸引,不住地抬头观看。

      一阵微风吹过,漫天的油纸伞轻轻旋舞,引得墙角的花儿探出小脑袋,好奇地张望,瞬间一切都活了起来。我们仿佛在移动的花廊里游逸。这就是油纸伞街的风采。

      说说油纸伞的历史吧,它不仅是实用的遮雨工具,还富有极大的人文元素。相传,最早的雨伞出现于春秋末年,由鲁班的妻子云氏发明。木匠鲁班在野外作业,遇雨天常被淋湿。他的妻子想做一种能遮雨的东西,就把竹子劈成细条,蒙上兽皮,外形像“亭子”,收拢如棍,张开如盖。这就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东汉蔡伦发明造纸以后,伞面由兽皮变成了纸张,上刷桐油以防水,之后油纸伞不断得到改进,变得越来越雅致。

          在客家方言中,“油纸”与“有子”谐音,故客家姑娘婚嫁时,通常会以油纸伞作嫁妆,含“早生贵子”的意思。一些文人雅士亦喜欢在伞面上题诗作画,最后演变成了今天所见的油纸伞。它们带了艺术韵味,还是浪漫爱情的符号。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戴望舒的这首《雨巷》写的多么富有情思!假如此刻天空飘来了雨,该有多好!那样,我们便真正的走进了“古镇+雨巷+油纸伞”的诗境里。

         4、东巴文化体验

      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位于光义街现文巷,进屋马上觉得十分神秘而有特色。接下来,让我们具体介绍一下纳西族的文化。

      以东巴教为核心,东巴文字、东巴画、东巴舞蹈、东巴音乐、医学、历史、天文学、哲学,还有各种祭祀仪式,共同构成了纳西族的文化体系。因为它们是由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所以又称为东巴文化。

      什么是东巴?是纳西族对传统宗教神职人员的称呼,意译为“智者”,是本族最高级的知识分子。他们多数集歌、舞、经、书、史、画、医为一身,以传播东巴教为己任。因此说,东巴文化也是一种宗教文化。

      《东巴经》是东巴教的经书。由东巴口诵手抄,世代相传,保存至今。早在1000多年前,纳西族创造了本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东巴象形文字和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东巴经》。内容极其丰富,哲学、历史、宗教、医学、天文、民俗、文学、艺术等无所不包,被誉为纳西族的“百科全书”。

      东巴文字,纳西语称“司究鲁究”,意为“书写在木片或石片上的印迹”,是一种目前仍在使用的比甲骨文还要原始的文字,因此被誉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字的形态原始、大胆、有趣,像一种印象画。比如“洗头”一词就是一滴水和一个人把长发伸进水盆的图画。

      “砍”字更加形象,斧头所到之处,树干从中折断,多么逼真传神!这种象形字除了有表意的功能外,还兼有表音的成分。纳西人有专门的东巴字典,里面约有1300多个字形。2003年,东巴古籍文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

      学习是一件苦差事。看上面的“学习”二字,怎么还给人画了一幅大“眼镜”呢?难道说在遥远的古代,纳西先人创造自己的文字之初,就已经有了近视的人?亦或画的只是一对放大的眼睛,为了说明学习需要睁大双眼,瞅的清清楚楚,下番功夫才行?

    云南散记(五B):丽江

      在体验馆里,可以坐下来摹写(确切地说是摹画)一段东巴文字,留作记念。在临摹这种古老的文字的过程中,您一定会感到它们是何等的神圣奇特!

      如果您觉得自己认识了不少东巴字,不妨到“猜字壁”前试试,看看壁上说的是什么内容。

      东巴画,主要用于东巴教的各式仪式。东巴教是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它的核心是自然崇拜,所以绘画的对象主要是神、鬼、鸟、兽。特点是不注重形体的比例,更强调线条的表现,因而更具原始、粗旷的味道,成为研究人类原始绘画艺术的“活化石”。有的亦画亦字,保留了东巴文字的书写特性。由此可见,不论古今中外的哪个民族,文字都是由早期图画演变而来的,于是有了“原始图画是文字之祖”的说法。

    东巴宫

      东巴宫,顾名思义就是“智者云集的地方”。它位于古城东大街,是一座小而全的民族文化艺术博物馆,里面有纳西古乐和民间歌舞表演。

      纳西古乐,属于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之一,由《白沙细乐》《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组成,其中《皇经音乐》现已失传。据考证,纳西古乐起源于14世纪,是纳西人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创建的艺术结晶。它融入了道教法事音乐、儒教典礼音乐,甚至是唐宋元的词曲牌音乐,形成了独特的灵韵,从而被誉为“音乐化石”。来丽江,不听听纳西古乐,无论如何是一个遗憾。

      置身古乐和歌舞表演的现场,仿佛走进了一个遥远而神秘的灵异世界,散发着迷一样的魅力。乐师们多是高龄的老艺人,他们手上所持的乐器各式各样,都不知该叫什么名字,据说皆有上百年历史。这也是彰显纳西文化底韵之处。

        5、东巴纸坊

      东巴纸坊,是纳西人最原始的造纸作坊。在这里,亲眼见证了手工造纸的过程,知道了东巴纸的独道之处,就忍不住要挑选一些纸书带回家收藏。

      东巴纸由天然树皮加工而成,原料为丽江地区的高山野生稀有植物-荛花树。树皮纤维丰富,有微毒,故而有虫鼠不噬的神奇特性。所制纸张韧性强,保存时间可达800-1000年,因而让东巴纸有了“千年不腐”的美誉。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制作过程十分讲究,纯手工。包括了数十道东巴家传的工艺,其中有8个关健环节:备料、蒸煮、漂洗、舂料、捣浆、抄纸、晒纸、研光。据说工艺完全沿袭了唐代的技术,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第三个特点,东巴纸最早是用来记录《东巴经》和绘制东巴画的一种专用纸,湿水后字迹不阴不晕,因而十分珍稀。在中国所有的手工纸中,它是最厚实耐磨,且唯一可以双面书写的手工纸。

     

         我每次来丽江都要光临这家纸坊。今天,再次见到《纳西纸书》和《茶马纸书》,感觉十分亲切,于是又买了一套。这样,手里就有了三个版本:第一套是2011年第一次来丽江时买的,单价60元;第二套是朋友来丽江带回的,标价80元;如今,它们的单价已经涨到120元。突然觉得,这两本书可以用来投资,假如我们8年前买进1000套,如今已经翻倍,比现金存银行强多了。

          从投资角度看,也许店家可以设计一个“纸书代存、客户随时可以提货”的权利性产品。这样,客户不必真正买书,即可获得价差,相当于提前存了一批货,若干年后由店主回购。当然,店家是要严控发行规模的,不能违背实物市场的需求而过量发行。

      在新书的扉页上,请店主人亲自写了东巴文的祝福语,一本写了“上善若水”,另一本是“厚德载物”。他又是签名,又是盖章,忙的不亦乐乎,好似在完成一庄神圣的事业。他身上穿的羊皮袄,让人更觉得神圣庄严。

    .  记得第一次来丽江时,售书签名的是一位70岁左右的长须老人。他穿着蓝布衫,体态清瘦,如一位得道的仙人。如今,店主人变成了这位性格温和、举止儒雅的年轻人。问了原因。他说,老人年岁已高,如今不宜再出门做这些,正在家里安度晚年呢。听到这个消息,不禁感叹:真是时光难留,岁月催人老去!感谢他们一家几代为传承东巴文化而付出的辛劳。

      他把题字、签名、盖章的过程看到很重,我也一样。说一下为什么要收藏这两本书吧。理由如下:(1)东巴纸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手工纸,因为稀缺,所以一直在涨价。(2)请店主人写下东巴文的祝福语、盖章、签名,不光是到此一游的证据,更是收藏它们的原始可信的证据,防伪。(3)随着科技的发展,假如未来若干年,东巴文字消失,古老的手工造纸技艺失传,甚至是木质纸张完全被电子纸张代替,那么,东巴纸书的价值一定是不菲的。也许,届时它们不仅仅是“洛阳纸贵”这么简单的问题,而是上升到考证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了不起的话题。未来的东巴纸书会成为珍稀品,不是吗?

      由此,我们也可得到另外一个判断:木质纸张总有一天会从地球上消失,完全被电子纸代替。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收藏纸质古书是一项不可估量的伟大的事业!如果您不相信这一点,可以到“孔夫子旧书网”查一下,70-80年代的一些精典文学书籍,至今价值最高者已经升了数十倍。

     

         东巴纸明信片,买一张帖上邮票,去四方街的邮局寄出,寄给亲人、朋友、同学,是不错的选择。在电子网络瞬间连通你我的时代,相信收到这样朴素雅致的明信片,一定是亲切的、怀旧的,因而也是温馨感伤的。因为电子传递信息是感觉不到温度的,更是没有小时候那种难忘的纸墨书香气的。

      当然,邮给自己也行。出门回到家,发现收到了自己寄给自己、用纳西文写下的祝福,也是一种幸福。常常看到有好友远游时,每到一处都会给家人或者自己寄回一张明信片,让人好生羡慕。这样做不仅是一种旅行过程的印记,更有一份特别的情感在里面。多年后,一张一张拿出来看看,会有什么感受呢?一定是会忆起自己当年来丽江的种种故事。

      离开东巴纸坊,看到“温暖小筑”客栈的庭院,心里是暖的。其实,刚才在了解神秘的东巴文化的过程中,也得到了温暖。二者叠加在一起,心里就变得暖意无穷了。此刻,我们离木府越来越近了。

         6、木府

      木府大门前的忠义坊,由明朝的万历皇帝批建。它显示了一个身处西南边陲之地的家族与中原皇家汩汩相通的关系。这个显赫的家族是谁?就是丽江木氏土司。他们历经元、明、清三代,直到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而衰落,历22世470年。

     

       木府,是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来到丽江,常常会听到“木氏土司”和“改土归流”这两个词语。它们是什么意思呢?了解了其涵义,便知道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史。

      木氏土司原是纳西族的封建领主,他们是丽江土地、森林、河泽的所有者,也是政治上的统治者。公元1382年,率从主动申请归顺元朝,此举大获朱元璋的赏识。当时,他们没有汉族的姓氏,据说是朱元璋将自己的姓去掉一撇和一横,钦赐其“木”姓,承认其首领地位,并可世袭传承下去。这就是木氏土司的由来。

      什么是土司制度?它是一种“以土官治土民”的管理方式,由中央政府给地方领主予官职头衔,以进行间接统治。元代,纳西木氏土司兴盛起来,并受到中原文化的极大影响。

     

       “北有故宫,南有木府”,说明木府的地位是辉煌的。鼎盛时期,木府占地一百多亩,有近百座建筑,成为大研古城的心脏所在。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叹木府曰:"宫室之丽,拟于王室"。简单地说,五六百年前的木府,就是大研古城里的“紫禁城”、丽江文化的"大观园"。

      丽江古城为什么又叫大研古城?据说是因为建城时,按木氏土司的印玺形状而建,取“权镇四方”之意,故名“大研”。

      到了清代“改土归流”后,木氏家族的实力大不如前,直到室微。1723年,清雍正王朝对丽江实行“改土归流”。委派流官任知府,把木氏世袭土知府降为世袭土通判,从而解除了木氏土司的治权。

      改土归流的本质是把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由政府委任官员管理。土司是原民族的首领,流官由朝廷中央委派。“改土归流”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这就是木氏土司的发展史。

      "天雨流芳",纳西语的谐音为"读书去吧"。在云南土司的历史上,木氏土司接受汉文化最早,史称“云南诸土司,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

          “天雨流芳"四字体现了纳西族对知识和教育的推崇。后面,在科贡坊,我们可以看到纳西族出了不少中举的人才。

      在丽江,最不缺少的是小桥流水、浪漫温馨之气。阳光明媚,溪水潺潺,花儿吐芳,洁白的阳伞下坐满了游客,这样的景象随处可见。或小憩,或品饮,或看书,或发呆,身边充盈的总是一种闲适与放松,一种难得的惬意;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车水马龙,有的只是轻风水流,无拘无束,自自在在。这就是许多人喜欢在丽江渡假的原因。

      正羡慕着这一切,突然感到肚子在咕噜咕噜叫。看时间已是午后1:00多,不能再迷失于丽江的街街巷巷无法自拨了,该找地方吃午饭。

         7、午餐

      我们来到一家有十年历史的米线店,米线的香味盈满屋里门外。走了一上午,要不是丽江到处吸引着,否则早该歇息就餐了。

      店里环境优雅,格调清新。青砖砌就的墙壁显得十分古朴,墙着挂着如茵的花篮,阳光从天井射入,一只小狗从二楼跑下,迎接着我们,真是亲切温暖!这气氛是家的样子,还是饭店?我觉得,更像前者。

      砂锅米线很快上来了,光是配菜就有一大堆。组合搭配的花花绿绿,晕素兼备,甚是诱人。来云南不尝尝正宗的米线,确实说不过去。

      人很怪,饿着肚子可以继续前行,更可以干活儿。一旦吃过饭就不想动了,只想找个地方睡一觉。因此,吃过午餐,我们就放弃了打算继续参观的念头,准备出古城,奔向束河古镇。

       丽江的每一个角落都是有情调的。沿路都是古老的石墙与木格子窗户,窗下花儿绽放、溪流清洌,一派田园气息。虽然街上游客甚多,但并不影响它的优雅舒适。

      汨汨的流水就在身边,浑圆的磨的发光的石器无不见证着丽江的古老。这不息的流水,难道不也同样见证着时光的流逝?

     

        纳西人以胖、黑为美,男子都称“胖黑哥”,女子都叫“胖金妹”,但后者专指还没有出嫁的姑娘,不是对所有女子的称呼。

      科贡坊,建于清道光年间,相传是为杨家的“一门三举”而建。清嘉庆年间,家住科贡巷的杨兆兰、杨兆荣两兄弟双双中举。道光年间,杨兆荣的儿子杨硕臣又中了举人,于是官府和民众捐资在巷口建了此坊。

      我们在木府门前见到的 “天雨流芳”牌坊,显示出纳西族非常注重教育,科贡坊就是重学之风开花结果的最好证明。据统计,丽江历史上出了2名翰林,7名进士,61名举人,12名副榜,154名贡生,其余廪生、增生、附生难以计数。

    .

      石碑上这段东巴文,虽然无法看懂,但猜想它一定是在颂扬“一门三举”的杨家荣耀,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到中原文化在丽江的影响有多么的巨大。

      我们快出古城了,再次绕回狮子山时,从高处回望,见丽江古城全是青瓦连片的景象。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这样描述明末的丽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表明那时的古城已颇具规模。

      借此机会,让我们说说丽江的建筑风格吧。与我们在大理见到的白族民居比起来,总体说这里更多地体现了中原建筑的风格,尤像江南的水乡古镇。在外部造型与结构上,又揉合了藏族、白族建筑的技艺,形成了纳西人自有的风韵,迭落式屋顶、小青瓦、木构架等建筑手法,值得细细品味。在院落布局上,“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形式,大体与白族建筑相仿。

     

       方国瑜故居,是丽江民居建筑中的保存最完好、规模较大的典型院落。有主院、两个”三坊一照壁“的书屋小院、一个后花园,共同构成多进院落。如果您喜欢建筑,不妨来这里研究一番,看看纳西建筑到底有什么特色。

      方国瑜(1903-1983),出生于大研镇一个书香世家,是当代知名的历史学家。在中国民族史、中国西南边疆史、东巴文化等领域,他的研究都是开创性的和奠基性的,被誉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如果您想西南边疆文化,方国瑜先生的书籍是权威的。

         8、小结

      至此,我们即将结束丽江古城的行程,一会儿准备去束河古镇。接下来,让我们回头小结补充如下信息:

      (1)关于丽江的水系布局。开篇我们已经介绍过,现补充一些知识。丽江城内的水流来自城北的黑龙潭,在玉水桥一分为三河,东河、西河、中河又分出若干小渠,呈蛛网状,穿街过巷,流遍全城,形成了全城水系环绕、小桥流水的格局。黑龙潭的水来自玉龙雪山的冰雪融水。据说,早年居民们是可以直接饮用门前的这些泉水的。

    黑龙潭

      丽江的排水系统也是一绝。四方街是一个梯形的小广场,中间稍微凸起,两边凹下,犹如一片巨瓦。它是茶马古道贸易的核心区域。在古代,每到傍晚收市,居民们就关上广场边的水闸,小河的水位立即上升,顺着瓦形的坡度漫过整个广场,然后流到四周的暗沟里。这样,从地面到地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排污系统,把四方街冲洗得干干净净。丽江古城水系设计的高明之处,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

      古城的环境是优美的。街道全用五彩石铺砌,晴不扬尘,雨不积水。几乎每条街道一侧都伴有潺潺流水。由此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周围店铺客栈环绕,沿街逐层向外延伸的格局,如一个集山容水貌于一体的大花园。这就是丽江成为昔日茶马古道的重镇、今日渡假者喜欢前来发呆放松的魅力所在。

      (2)关于住宿问题。建议大家住在古城内,方便游览,但车子需停在城外的停车场。我们没有住在古城里,虽得到了宁静,却多了出城的路途。其实,如果您嫌城内吵闹,可以选择住在狮子山一带,那里是闹中取静的幽地。每一家客栈都有自身的特色,但相同的一点是四处繁花纷绕,悠然淡然。出门随便走走,都不失情调。因为纳西人爱花木盆景,“丽郡从来喜植树,山城无处不飞花”,让丽江成为一座自然的大花园。

      (3)关于餐饮问题。纳西族比较有特色的招牌小吃有:麻补(米灌肠或饭肠)、灌猪肺(用荞面糊糊灌入肺管煮熟)、野生菌火锅、腊排骨火锅、鸡豆凉粉、过桥米线、纳西烤肉等。

      当然,如果您在大理没有品尝过喜洲粑粑,一定要尝尝丽江粑粑。再有云南的花果酒、菠萝饭、酥油茶,同样值得尝尝。丽江人素喜牦牛肉、酥油茶,因为云南与西藏紧邻,茶马贸易成了联系纳西族与藏族的纽带,因而在纳西餐饮中还多了一份藏餐风。

      (4)游览时间。在城内呆1-2天最好,呆一周也不会觉得过份。因为光是把丽江古城的每一个街巷走遍,没有2天时间是不够的。古城外围还有玉龙雪山、束河古镇、白沙镇(东巴谷秘境和玉水寨)、拉市海湿地公园、黑龙潭等。 .

      (5)城内其它重点景点:雪山书院、王家庄基督教堂、丽江民间手工艺术馆、纳西人家、百岁坊,我们没有去。如果您的时间足够,最好不要错过。现简要介绍如下:

     

       雪山书院,是古代丽江的最高学府,也是文化教育的摇篮。由丽江首任流官知府杨馝所创建,办学历史长达180年,是古代丽江平民子弟普遍接受汉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王家庄基督教堂,位于五一街王家庄巷。由英国传教士安永静、杰西夫妇设计建造,落成于1930年,风格为欧洲与纳西民居建筑相结合,是丽江最早的砖柱建筑物。

    纳西布艺

      丽江民间手工艺术馆,位于基督教堂旁边。馆内有东巴陶艺、东巴造纸、纳西皮艺、纳西铜器、纳西刺绣、纳西木雕等展示。

      纳西人家,位于新义街积善巷。由纳西节庆习俗、传统手工艺、传统文化传习、饮食记忆文化组成。每周星期二、六定期举办纳西族婚俗-东巴婚礼。

      上面介绍了这么多内容,您也许会问,丽江的美到底在哪里?我以为,在于它小桥流水的城市布局,在于四季如春的自然生态,更在于它的人文气息。这就是我们用大量篇幅介绍其历史文化的主要理由。总之,丽江是一个值得住下来细细品、悠闲而有底韵的古城。

      这次出行回家后,再次拿出8年前第一次来丽江时,购买的东巴文的木画,仔细端祥,觉得丽江值得记录和回忆的地方有许多。

      木牌的正面是东巴文,背后特意让店家写了汉解:“人生的经历是无法预测与探索的,只有靠自身的坚强毅志与顺其自然的心态,合二为一,人生的经历才能完美。”

      其实,人生原本就是一场跋涉奔波的旅程。要走好一生,坚强的毅志和顺其自然的心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合二为一,且行且珍惜,才能享到一路的风景。不要报怨人生,只要过程是丰富精彩的,它便不会苍白空洞乏力,不是吗?


    敬请关注:云南散记(六):束河古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云南散记(五B):丽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ir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