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如果看完后一定写点什么,或是有些解不开的结在云绕,或是愿意再多看几遍,那它一定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因为对国产电影怀着没意思、不酷、没向往的偏见,这部25年前就上映的电影虽然评价一直很高,但一直没有耐心去点开。一日看了一篇幅颇长的影评,有了兴致,是什么的作品值得有人如此深度?
回头再看众多影评,有单说袁四爷的,有讲哥哥拍戏点滴的,有讲历史车轮与个人的,有点思想,与电影相比,不够震撼。
开场剪辑略为低调,两个穿着京剧服装的人走在黑暗的背景里,像鬼片。不像是《霍元甲》把最精华的部分承现,不过相同是剪辑过后的是故事的收场。
京剧在二十世纪初到中叶是最火的时候,可那时的中国乃至全球都在急骤地发生变化,变化之大五千年来未曾有之,发生两次世界大战。那时的电影还没有听说,其它娱乐,像影片提到的斗蛐蛐等娱乐受众只有一般无业青年,再就是逛窑子,那是有钱人的消遣,受众也是小,角就好比现在的超级巨星,受万千恩宠。有了巨星,就有了追星一族,四爷就是那个狂刷超跑的主,不过四爷是一个有内涵的资深票友。“是人就得看戏,像猪呀,羊啊,它们不看戏。”足以证明当时的京剧氛围。
说一下,他们的儿时吧。那个给予他们精神、让他们成为人环境。有些教育和习惯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身上。一是成角后,不在一起演出了,师父打他们,霸王脱裤子受罚还是小时候的模样。一是捡回来的孩子小四已成年,不听话,要管教时,虞姬还是用老一套责罚他。老师还有助教每天就是各种罚和各种练,它们从儿时残酷的学艺生活里一路艰辛走过,高强度下跑了的,自杀了的,更多的平庸了的,最后成了红极一时少数的人前显贵的角。反映那时的剧场,票友(男女老少),剧团(梦工场),角(巨星)等产业链的十分完整。
人的成长难免受到的戏外的影响,出身在窑子的他,在班里会让人笑话,夺他所爱的也是窑子出来的人,所以他对菊当然是轻蔑的。他吸大烟,过得醉生梦死的生活。遇到危险时,他会退缩。他不懂战争,日本军,国军和共军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样的让人恐慌和害怕。他们的世界里只分两种人,爱和不爱看戏的人。就是这样一个与英雄无关的人,他确有很多个时刻打动着戏里戏外,影片内外的人。在他决定回去挨打时一声不吭的时候。在他感受不到外界的影响全神忘我演绎的时候。在那个全世界都知道没有人比他演虞美人更好,养子却跳出来取代了他,透过京剧的面具也能感知到他的内心在颤抖。在那场灭绝人性的运动中,只有他依然妆容如故出现,那一瞬,我理解了什么叫从一而终。那是对初心、对善念、对角色、对艺术、对事业、对爱情、对人生始终如一敬仰。理解这个,或许,我们能明白最后他自杀时有多迷恋、有多绝望,有多残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