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亿亿万万人中每一个人至少要痛哭那么一次。
看书的背景音乐必须是《我在人民广场吃着炸鸡》。
全文通过对话展开,只有一位女佣人和一位旅行商贩在广场上从下午到夜晚的对话,除了光线的变化,没有其他环境描写。只要是没有明确指明的高卢广场,统一默认为《红磨坊的舞会》。
在广场上有音乐的咖啡馆里,从下午坐到晚上,同一个陌生人畅聊。光是设定便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我最近一次去广场喝咖啡是去万达广场买9.9一杯的瑞幸。自从瑞幸开始9.9战略后,买其他咖啡,我都要犹豫一下。
上一次同陌生人在广场聊天,大约是在西湖文化广场同两位丹麦小哥一起啃着牛肉包子,浅聊他们徒步旅行的经历,然后交换了各自手上的硬币。
回到书中:一直忙于工作不曾去其他城市的女佣人和在每个城市只待几天的商贩。最原始的象征意义:你是选择日复一日的重复每天的工作和生活,每年将一天重复365次,还是争取去体验每天都不一样的人生?
辩证地理解,稳定有稳定的好处,游走有游走的乐趣,两者在相对与绝对中充斥了盈满与空无。日常被一个突然闯入的陌生人修改。
女佣人疲劳又乏味的工作日常是直观地展现一成不变的人生是多么无趣,只能通过结婚来拯救自己。很难不让读者投给商贩一票,期望女佣人在遇到“商贩的怯懦”后,迸发出“惭愧的勇气”,勇敢浸透羞怯的心灵。从请假一礼拜,去看看那么大的世界开始,一点点做出改变。旅行者敲开了世间的门,最后敲开的是自己的门。在旅途中见世间、见众生,最终见到的都是自己的投影。
但商贩游走在各个城市,并不是拥有改变现状的勇气,恰恰是因为没有勇气在一个城市选择稳定的生活,装出潇洒不羁的样子,是在特立独行的骄傲和千篇一律的惶恐之间徘徊不定。间接表明了,一个人倘若处处是勇气,那么很可能在掩盖一个不为人知的怯懦。换个角度想,大多数情况,我去旅行,是因为我决定了要去,并不是因为对风景的兴趣。比如我的下一个目的地不是福州就是杭州,只是觉得应该去,和说走就走的勇气没有任何关系。从没有亲眼去见证的异域风景,没有亲自踏足过的陌生土地,是如何引发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至于最后女佣人有没有在舞会上邂逅如意郎君,商贩有没有去星期六的舞会。杜拉斯留下了悬念,从生活的角度看:现实不是电影,能够有从天而降的陌生人在阳光正好的春夏之交,带你打破生活的桎梏,让故事发生在夏天的概率太小。从改变的角度看,所有惊天动地的巨大转变,最初的导火索也都是发生在一个和平常没什么不同的日子里。
女佣人的工作状态,是当代打工人的缩影。被数不清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起来,根本没有其他时间和精力去改变现状。穷人之所以穷未必是因为懒,田北辰在真人秀中直接将穷人疲倦的一天展露了出来,辛苦地工作了一天后,没有精力再去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能够赚到一天基本的生活费用已经极其不容易,人的意志始终抵不过脆弱的物质生活。
在职场除了完成自身的工作,一定要学会拒绝。不然很可能,别人用一句能者多劳,就将一件又一件原本不属于你的工作交到你身上,让你越来越疲劳。聪明的人要学会适当的摸鱼,借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女佣人一句话不说,都干。除了提高自己的忍受能力外,只能辜负眼前的好天气。
可以理解,为什么女佣人的人生目标是在舞会认识一个合适的男人,然后结婚生子。在泥潭挣扎太久的人,很难自己拯救自己,遇到一点能够逃离的机会,一定要紧紧抓住。——女佣人都知道公司和家两点一线的生活是不能遇到合适的人,得在自己身上下功夫,要去舞会,去社交,去接触更多可能。还有人在期待一场入室抢劫的爱情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