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从与孩子聊书说起。
老大很期待边听音乐边写作业,她与我都无法说服对方。前几天看了一本脑科学家讲大脑的书籍,与孩子分享书中的讲解后,不需要再讨论“边听音乐边写作业”的这个话题了。
挺意外,讲完这个话题,孩子催促着能多分享一些书中的内容。大多数情况下,孩子讲得多,我听得多。那次后,才发现原来孩子也期待我主动分享书的内容。
那不如从能一起读的书开始吧,比如这本《图解本草纲目》。

选择这本《图解本草纲目》,一是因为这本书实在是美,不用多费口舌,孩子自动会打开阅读。二是孩子能在亲近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感受3种力量。
美的力量
关于美,经济学者何帆老师分享过,他有一位朋友的孩子,因为家中餐具太丑而拒绝吃饭。何帆老师的说法是“审美是一种童子功”。“美”对如今的孩子们而言,已是一种生活必需品。
虽说是生活必需品,可每个孩子出生就具备吗?并不是。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升孩子们的审美能力?作家许骥分享了提升审美能力的几个方法,其中之一就是阅读。阅读大量的书籍,在阅读中提升审美能力。
如何在阅读中提升审美能力?美的书籍少不了,比如眼前的这本《图解本草纲目》。
《图解本草纲目》,整体的感官是令人舒服的。不管是书本版式设计,还是书中的插图,给阅读者带来的都是视觉的享受。
《图解本草纲目》的插图,结合了两位作者的作品。一位是明代的女画家文俶,另一位是日本的草本学家岩崎常正。
两位作者的作品,所带来的美感,只有捧在手中才能体会。
兴趣的力量
孩子时不时会问“长大后,做些什么好呢?”
对于这个问题,除了自己,谁又能这么早下结论呢?不知道长大后做些什么,不如先看看别人做了些什么,比如《图解本草纲目》的三位作者。
明代女画家文俶,曾花4年的时间,将插图中的花草与现实中的花草做对照、绘画。日本江户时代的本草学家岩崎常正,花几年时间种植物,并且临摹植物真实的样子。岩崎常正,用了20年的时间,完成了96卷的《本草图鉴》。李时珍,为《本草纲目》花费了近40年的时间。
4年、20年、40年的时间,看起来简单的数字,却是一个人一生中做成的事。没有哪一位是容易的,他们能坚持下来的原因,少不了内心的热爱。
“长大后,做些什么好呢?”不着急,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找到所热爱的。
伙伴的力量
文俶是幸福的,她与丈夫志同道合,才华并没有在婚后被埋没。
可以说挑选了怎样的伙伴,就有怎样的婚姻质量。
识人的本领,还是要习得一些的。前几天看一篇介绍女歌手经历的文章,发现她的几段婚姻,差点将她拉下泥潭。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其中一任丈夫,因为嫉妒她的才能,而不断打压她。
认识到伙伴的力量,在合适的年龄做适合的事情。孩子的成长中,会听到一个词“早恋”。看过一个很不错的视频,记得里面说,十几岁的孩子,连ABCD的选择题都写不好 ,还想在这个年龄选对人生伴侣?
有些事,不着急,还是先关注自我的成长吧。
写在结尾的话
第一眼看这本《图解本草纲目》,就心生喜欢,因为美得耀眼。
阅读《图解本草纲目》,让孩子们亲近传统文化,再聊一聊背后的人物故事,吸收一些成长的力量吧。
我是弥小木,爱阅读的85后二胎妈妈,欢迎关注,一起养娃不焦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