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践行整五周,微习惯自落地生根后,如今已结出果实,到了收获的时节。
但中间停了一天,而这天,是写作这个微习惯养成的关键转折点。
且听我细细道来。
在这之前,写作的内容为解读《微习惯》一书,或我有感触的点。
有人说:写作的人,写作的内容无一例外,来源于触动她的点,或是她感兴趣的人或事。
深有同感。
以触动点激发热情,每天的分享,落笔时思路行云流水,洋洋洒洒,就是上千字。
一个人,一整晚但好景不长,一段时间后,我能明显感觉到内心的疲惫。
有想写的内容,但又并非非写不可,而这和以往压抑不住的写作欲望相比,是孑然不同的,作为一个在文字里摸爬滚打过的人,我知道,这是灵感枯竭的征兆,而作为一个把文字作为寄托的人来说,这种征兆,让人惶惶不可终日。
我害怕极了,继续下去,也许这个微习惯又会像无数个以往一样夭折,以失败告终。
于是,我开始思索对策。
中秋假期结束后,我一个人,一整晚,静静的坐在书桌前。
一直让自己处于思考的状态。
并我把遇到的问题一一写在纸上:
我对什么内容感兴趣并且有持续性?有什么适合每天分享的素材?该如何平衡长篇与短篇文章发布频率?是该当天想主题还是提前一周准备好?由于偶尔状态会不佳,所以可不可以提前准备备用的文章?
有一把巨大的梳子,迅速地帮我理清了纷纷的杂事,把最本真的内心从迷途中唤醒。
吉德林法说: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
守得云开见月明果不其然,我逐渐开始明朗。
我确定了可以长期分享的内容《那些一眼就相中的诗词》《二十四节气》《工具书实践分享》等等
并做好了将近四个月的分享内容框架图。
当一切准备就绪,我悬着的心算是放下了。
但坚持这条路,艰难重重。
未来征途中,也许还有一个又一个瓶颈等着我。
但这段时间,我看到了复利的力量,纵使每天只是一句诗词,但一个月就能累积三十句,纵使一天只能写四分之一篇文章,但我四天就可以完成一长篇,一个月就是七篇。
对一个不以文字为生的人来说,花极少的时间,就能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折腾。
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情。
所以我愿意去攀一座又一座高峰。
最后,愿四个月后的我,能与现在的我相逢,聊聊这一路的颠荡起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