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今天读书时有一段内容讲到兴趣与主业的共存,说的是一位心理学教授爱好油画,且一画就是十来年,充分体验了从工作中抽身,投入自己的兴趣爱好,忘掉工作中的烦扰,从而快速实现大脑的“切换频道”,为下一轮工作储备能量的故事。读书会的几位成员深有感触,秦老师主动分享了自己关于“共存”的亲身经历。
秦老师有次脚面受伤被割了一条大口子,不得已一脚趿拉着拖鞋为来访者做咨询。来访者看到秦老师一瘸一拐的样子很惊讶,问道:“您都伤成这样了还来做咨询?”言外之意是出行不方便完全可以推迟本次咨询嘛,秦老师笑着答道:“我是用嘴做咨询,又不是用脚做咨询。”就是这样一句话,打开了来访者的领悟,咨询效果出奇的好。“嘴巴与受伤的脚共存”的理念,治愈了来访者。
还有一位学员的亲人罹患恶性肿瘤,乍一检查出来,就抱定了与癌细胞友好相处的想法,如今多年过去,健康的外形乐观的状态,根本看不出癌的影子。与疾病共存,积极面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打击,猛烈如癌可能也会主动退却。
事虽小理却大,大家的讨论热烈起来。
共存是个可大可小的话题,大可到世界、国际,中可到社会、职场,微可到家庭、个人。
说大了,共存是要扔掉非此即彼、非黑即白、以“我”为中心的偏执思想,打开脑路发散思维,敞开怀抱沟通交流,增强理解信任,真诚接纳尊重,保持独特性,允许多样性,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美好。说小了,每个人因为遗传素质和后天成长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人格,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模式,要认识并接受这种“天然的差异”,加之人本身是个感情动物,又有许多人“卷”在各种“场”中不能自拔,要做好自身与他人、高峰与低谷、正面与负面情绪、看得见的“身伤”与看不见的“心伤”的共存。
啰嗦这许多,回头再想,对咱小老百姓来说,共存与促进其实并不高大上,不过是调整平衡、心量而已,当长则长当短则短,容人容事,多学习多觉察,及时付诸行动。自己好了,对社会是贡献;个体都好了,社会也就好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便是“共存”的意思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