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构建第二大脑的重要性?
影片 永无止境 男主角一开始是一位郁郁不得志的小说家,直到某天服下一种药物 NZT,忽然成为文思泉涌、判断力与创造力惊人的天才,有趣的是,这颗药丸到底带给原本二流小说家什么效用呢?
我的解读是,这粒药丸的作用是让男主可以在每次需要的时候想起一生所学习、经历、阅读、思考过的所有内容,并在大脑内重新组织连接,于是当他写小说时可以旁微博引自己过去所有累积的资料,当他分析股市时可以统整过去所有的案例来做出更好的分析,简单来说,这粒药丸让男主:
把过去所有的积累,善用到每一个当下情境
不是我沒有才能,而是我沒有善用自己過去的积累: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就像是 「永无止境」电影里一开始的男主角,或许觉得自己缺乏创意、觉得自己效率低下,但这并不表示我们才能不足,而很有可能是因为我们 「没有办法善用自己过去的积累」:
文章需要多一個引文,却忘记自己几年前读过的书里面有相关的资料
企划需要一个新想法,却忘记自己几年前有相似的思考与笔记
问题需要一个解决方案,却忘记自己曾遇过、看过类似问题并解决掉
工作需要一个新计划,却没有善用自己过去曾做过的类似工作架构
工作与思考上的双重时间浪费:
比起「重新去找」、「从头再想」,遇到什麼工作都先开始找新资料、新方法,却没有好好珍惜与利用之前花时间积累的东西,相当于「双重时间浪费」:浪費了过去认真努力过的时间,也浪费了现在必须从头努力的时间。
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拥有「第二大脑」这样的知识库就是必要的。让我们的第一大脑,与透过工具构建的「第二大脑」同时运作,就类似「永无止境」电影里吃了药的男主角一样,当我们可以跟过去的自己取经,并且在翻越高山时永远都「先从已经积累的地方开始往上爬」,那么我们就可以持续的向上前进,而不会每次都要从头开始踏步。
本文将与大家分享的是我如何利用 evernote 构建第二大脑的实践经验。
概述
目标:
- 把过去自己所有的累积,善用到当下每一个情境
- 给大脑减负,让其承担“CPU”和“内存”的角色,工具承担“硬盘”角色
- 每天的工作始于印象笔记终于印象笔记
方案:
- 将自己所有的阅读、学习、思考、想法、计划和资料都放入 evernote 中
- 通过 evernote 的笔记本+标签(轻分组重标签),构建网状的知识结构
- 使用搜索功能,获得过往经验/知识
- 借助GTD工具如 OmniFocus,与 evernote 协同工作,以更好的管理时间,让计划/任务可以高效顺利的完成。
下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 如何搭建一个系统化的笔记框架?包括笔记本如何分类,标签系统如何构建
- 如何打通 evernote 和 OmniFocus?通过 evernote 中的 GTD 标签,借助 IFTTT 工具,将 evernote 和 OmniFocus 连接
- 如何利用好这个笔记框架?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第二大脑”
注:evernote 对应知识管理,OmniFocus 对应时间管理
下面的导图即为最终的笔记框架,你可以根据本文的方法构建一套属于你自己的:
image
“第二大脑”的特性
这部分描述我们所构建的“第二大脑”—— evernote,应该具备哪些特性(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作用。
- 是行动指南
当我们打开 evernote 时,我们便可以知道在未来一段时间(短期/长期),我们需要做什么,如何做
- 是收藏夹
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灵感、想法、思考、欲望清单(想买、想去、想看等)、会议记录、读书笔记、学习笔记,有价值的帖子、资料,快速的记录/收藏到 evernote 中
- 是工作室
当有一个项目、长期计划、复杂的任务等需要我们投入大块时间去专注完成的时候
- 是知识库(第二大脑的核心)
单纯的累积或收集也会有帮助,但那终究是他人的,你需要的是一个 「自己曾经思考过的」 个人知识库,一个更完整、并且可以随时向它取经的「过去的自己」。
笔记本分类策略
笔记本分类原则:
- 不要将笔记本作为分类笔记的载体,应该将其当做我们工作流中的一环。(因为若以笔记本作为分类笔记的主体,最终的结果是得到一个树状结构的知识库,显然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策略)
- 让笔记本的分类,一定程度上代表笔记的加工程度。比如:对于直接从微信公众号剪藏过来的笔记,就是未经过加工处理过的,不要偷懒的以为一篇有价值的文章被你收藏到笔记本中就属于你了,这篇笔记中的内容也许当下你已经理解/消化了,但并不表示未来的某一刻,当你真正需要它的时候,它就能再次的出现在你的面前,你需要将它纳入到你的知识体系中,并可被索引到。
印象笔记工作流:计划 -> 收集 -> 练习 -> 归档 -> 分享 -> 总结
首先制定计划,明确要做什么,并制定行动指南;然后在执行的过程中,你需要收集资料/他人的经验,或者记录下突然冒出的想法/灵感;通过不断的投入时间/精力,不断的学习和总结;最终完成制定的一项项计划/任务,并将最终的结果/总结/经验存档;通过各种形式分享给他人以反哺,并定期反思/回顾过去一段时间的学习,以此形成一个闭环。
根据以上的工作流,我将笔记本分为了七大类:
- 0Ability
这个笔记本组对应「计划」这个工作流。我是根据我希望具备的能力这个粒度进行分类的,比如:专业、工具控等等
- 1Inbox
这个笔记本组对应「收集」这个工作流。我是根据信息的来源、原创与否进行分类的,比如:剪藏、快速笔记、灵感等。
- 2Workspace
这个笔记本组对应「练习」这个工作流。选择使用「练习」这个词是受到格拉德威尔《异类》一书中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刻意的训练)的启发,只是在这里,我将近期我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的内容,以项目/专题为粒度放入这个笔记本组中,当我完成后便从该笔记本组中移除并归档,以表示我完成了并从形式上表征我最近需要做的几件比较重要的事。
- 3KnowledgeBase
这个笔记本组对应「归档」这个工作流。以“知识库”命名,是因为该笔记本组中的所有笔记均经过分类和消化最终纳入到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中了,每一篇均有再利用的价值,且很容易的被搜索到。
- 4Share
这个笔记本组对应「分享」这个工作流。将学习成果/经验分享到博客,分享是最好的学习检验。
- 5Review
这个笔记本组对应「总结」这个工作流。像什么月度总结、年度总结都在这里。
- [Archive]
设立这个笔记本组,是为了将形成 「知识库」的中间产物,以及之前制定的计划和行动指南封存。一方面就是单纯的将过去封存,另一方面也是写总结报告的参考来源。
image以上笔记本中有两个特殊笔记本 11Memo
和 [DayLog]
,前者记录灵感,后者相当于日志(不是日记,相当于流水账),这两个笔记本中的笔记我是借助 alfred
工具,自动产生的。
image比如:我在网上冲浪的时候,突然冒出了某个想法,此时我只需要,连按两下
option
键,就会弹出Alfred
,然后我只需要记录我当下的想法,便会在evernote
的11Memo
笔记本中自动记录下这个内容,并会附带时间戳以及正打开的那个网页,当我未来某一天将这个想法落地后,我还以在时间戳前面的框框中打上 ✅,非常方便。如下图:
image
标签系统构建策略
笔记本承担了工作流的载体,标签则承担了将笔记连接成更易检索的网状结构的载体。
虽然即使我们没有打好标签,依旧可以从 evernote 中搜索到部分我们所需要的内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笔记数量的增多,若前期没有规划好标签,那些曾经的笔记将会石沉大海很难再检索到。
比如,在使用 evernote 初期,对于剪藏的笔记我都自动保存到默认笔记本中,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笔记我也会打上一些跟笔记主题相关的标签,但随着 evernote 体量的增大,仅仅这个默认笔记本就有1000多条,这可如何是好,难道把笔记本重新分类?不打上标签如何证明我看过/消化了?以后又怎么应用和检索这些资料?...
所以最终我决定采用 笔记本+多标签
的形式分类这些笔记,且以“偏重标签”而不是“偏重分组”的方式进行笔记的分类,又对标签系统做了大致的规划,以应对笔记本体量越来越大后无法搜索到需要的相关笔记。
标签分类原则与方法
基本使用原则:
- 注意歧义:以保证搜索时不会搜索出不相干笔记
- 禁用语义比较弱的词(或称用词模糊),如:“服装”标注一本书也在标注流行搭配
- 注意同义词标签,如:“苹果手机”和“iphone”
- 标签尽量不要与笔记中任何词语重复
- 标签不是越多越好
需要添加什么标签?
- 用问题产生标签,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 思考你希望这条笔记会在哪些场景下被搜索到。如:当你在准备一次培训时,你在网上发现了一篇帖子可被用到培训中,那么你需要给这篇笔记贴上,“素材”、“xxx培训”等标签
- 重点不是看到上面,而是想到什么
如何判断是否有必要添加标签?
- 如果一条笔记即使不添加标签,也能确保下次当需要它的时候也可被搜索到,则可以不添加标签
- 当一篇笔记你觉得不需要添加标签的时候,你就要考虑这篇笔记是否有存在 evernote 中的必要了
标签的格式? - 能用中文就不要用英文,用英文就全用小写
- 能用全程就尽量不要用简称,根据出现频率和检索习惯来
- 注意标签中若带有符号,不要与搜索语法有冲突,如:*, -等
- 标签中的符号都应以英文状态下输入。如:不要出现【】,而应该是[]
- 每个便签最好都在最前面打上通配符,如此便不仅可以让标签按照你所希望的顺序在标签系统中排列,还可以让你更快的打上标签。如:在标签名最前面加上 “.”, “@“, “~”等通配符
标签分类方案
首先对于 evernote 中的笔记我划分了两大类:
- 原创:这部分笔记最终都会归入到 30Library 笔记本中
- 非原创:这部分笔记会先默认保存到 12Clipped 笔记本中,打过标签后最终都会归入 31References 中
其次对于标签系统,我将所有的标签分为三大类:
(标签的具体分类见最前面)
- .description
描述信息类标签。这类标签类似于 html 网页中的 meta,分别从rating
,what
,when
,where
,who
几个维度描述这条笔记 - .projects
项目类标签。区别于2Workspace
笔记本,笔记本中仅仅只存放了与项目相关的原创笔记,而标签中的笔记还包含了非原创的笔记,而且当项目完成后,2Workspace
中的项目笔记本是会被移除的最终所有与项目相关的笔记、收集的文章等都会打上对应的项目标签 - .keywords
关键词类标签。为笔记打上与其文章主旨相关的标签。
这里重点探探 .descrption
标签
在收藏一篇文章前,我们要先问问自己,这篇文章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所以,我在 .description
标签下设立了 .what
标签,将文章的核心价值分为了四大类:
- 观点
- 综述
- 手册
- 经验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这个标签组我们可以更快的知道,可以从这条笔记中获得什么:
- 获得:一个 idea
- 获得:对某件事的整体认识
- 获得:对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 获得:获得他人的经验,以对事物有个更深的认识
.projects > .descriptions > .keywords
三类标签以不同的粒度对笔记进行了分类
下表即为最终的分类方案:
image
如何将 evernote 与 OmniFocus 进行连接
关于如何将 evernote 和 GTD 工具进行连接,见我的另一篇博文。
如何使用这个笔记框架
回到我们建立笔记框架的初衷是为了:
- 每天的工作始于印象笔记终于印象笔记
- 给大脑减负,让其承担“CPU”和“内存”的角色,工具承担“硬盘”角色
- 把过去自己所有的累积,善用到当下每一个情境
对于第一点,如何实现?通过笔记本组,这个工作流的载体。
笔记本组的顺序,0Ability -> 1Inbox -> 2Workspace -> 3KnowledgeBase -> 4Share -> 5Review
,则代表了工作流 计划 -> 收集 -> 练习 -> 归档 -> 分享 -> 总结。
每当打开 evernote:
-
0Ability
这个笔记本组,就会提醒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以及具体的行动指南 -
1Inbox
这个笔记本组,则保存了我们收集到的所有资料和想法 -
2Workspace
这个笔记本组,则是我们工作的地方,如:200项目A,200专题B,201专题A,201项目B... -
3KnowledgeBase
这个笔记本组,便是我们的结晶啦,所有自己曾经的知识/经验,都在这儿。 -
4Share
这个笔记本组,便是我们所分享过的内容的存档 -
5Review
这个笔记本组,就是定期总结
所以,我们只需要根据当前处于工作流中的哪一环,就进入相应的笔记本中就可以了。
整理笔记的过程,也是你不断学习/总结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你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
另外对于 1Inbox
这个笔记本组,必定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体量越来越大的,你需要定期清理。我是写了一个AppleScript
脚本去监控 1Inbox
中的笔记,当达到前文表格中提到的清理周期,便会自动在我的 GTD 工具 OmniFocus
中建立一条待办事项,提醒我去整理笔记。
脚本 monitor.scpt
如下:
tell application "印象笔记"
set tempNums to the length of (find notes of "notebook:10QuickNote")
set memoNums to the length of (find notes of "notebook:11memo")
set clippedNums to the length of (find notes of "notebook:12Clipped")
end tell
on newInboxTask(taskName)
tell application "OmniFocus"
tell default document
set theTask to make new inbox task with properties {name:taskName}
set tagName to make new tag with properties {name:"Today"}
add tagName to tags of theTask
end tell
end tell
end newInboxTask
if tempNums > 5 then
display notification "整理10QuickNote" with title "印象笔记"
set taskName to "印象笔记:整理 10QuickNote"
newInboxTask(taskName)
end if
if memoNums > 3 then
display notification "整理11Memo" with title "印象笔记"
set taskName to "印象笔记:整理 11Memo"
newInboxTask(taskName)
end if
if clippedNums > 30 then
display notification "整理12Clipped" with title "印象笔记"
set taskName to "印象笔记:整理 12Clipped"
newInboxTask(taskName)
end if
然后加了个定时任务,命令行执行crontab -e
,该定时任务每四天的22:30执行一次。
30 22 */4 * * osascript ~/scripts/monitor.scpt >> /Users/seyvoue/personal/data/scripts/logs/applescript.log 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