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蛮子
先母大人姓史,名讳淑星,生于一九三六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于二零二四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寿终内寝,享年八十九岁。终时五世同堂,儿女齐全,有嫡孙辈十一个,嫡曾孙数十个。
母亲是个平凡的农村妇女,和千千万万母亲一样,持家敬老养育子嗣务农种田。母亲又是个不平凡的女人,温良恭让勤劳节俭,把妻子媳妇妈妈奶奶一个个角色演绎成诗。如今追思慈母音容笑貌,感念慈母风范懿德,想到此生再无机会承欢母亲膝下,再无机会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痛心疾首,痛不欲生!呜呼哀哉!
01
母亲是好妻子。
母亲十八岁嫁给父亲,年轻时,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母亲里里外外一把手,独自挑起家庭重担。为了养家糊口,母亲豁出全力多挣工分,在生产队里专挑各种脏活苦活,像男劳力一样,出圈担粪、拉车扇场、平田整地、割草摘花,常年田间地头,风餐露宿。母亲苦头好,村邻们对勤劳的母亲十分敬重和赞美,尊称她为“老马”。时至今日,乡亲们还对母亲的吃苦能干记忆犹新,每每谈起皆树起大拇指夸赞。
母亲吃苦耐劳,除了在生产队干活卖力,在家也是一把好手,纺线织布、养鸡喂猪,样样能干。母亲白天下地干农活,晚上挑灯给村邻们做衣服挣工分。多少次半夜醒来,都看到母亲埋头在缝纫机上的背影。尤其是进入腊月,母亲更是废寝忘食连轴转。每年除夕赶完邻居们的活计,才熬夜缝制自己家人的衣服。大年初一上午打起精神接应拜年,做好午饭,安顿好全家,母亲才有机会躲在房间踏踏实实睡一觉,消解整整一年的疲惫和辛劳。
后来转户进了城,父亲工作繁忙,母亲包揽了全部家务,扛面袋搬煤气提重物的活计母亲都是亲力亲为。母亲五六十岁时,父亲买面回来,母亲怕父亲累着,不由分说把50斤重的面粉扛到三楼。母亲对父亲照顾关爱备至,令父亲一生感念不已。
常年的负重劳作,让母亲累弯了腰和腿。母亲晚年常年腿疼,甚至夜里疼得睡不成觉,一夜一夜拿着按摩锤敲打,后来更是借助学步车才能走路。即使如此,母亲也是力所能及,与父亲互相照顾。腿疼站不起来,就坐下来切菜、擀面。父亲炒菜端饭洗碗,母亲不放心,坐在旁边指导,老两口互谅互让,配合默契。天气暖和时,母亲手推学步车,父亲紧跟左右,在院子里晒太阳,拉家常,有说有笑,老夫老妻相敬如宾,相偎相依。
如今,母亲突然狠心抛下了相濡以沫七十年的老伴。无法想象,没有母亲的日子,父亲形单影只、踽踽独行、独自伤神,该是怎样一种凄凉?
02
母亲是好媳妇。
母亲孝敬老人,是方圆乡村有名的好媳妇。奶奶就父亲一个儿子,爷爷奶奶年迈后,侍奉老人的重担全部落在了母亲身上。母亲一心一意照顾老人,端茶送饭,梳头洗涮,悉心侍奉。县里一位干部下乡,偶遇母亲给奶奶梳头,被亲如母女的婆媳情打动,抓拍了个照片发到省级杂志上宣传,照片获得优秀摄影作品奖,他自己也因这张作品成名,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尤其在奶奶晚年时,母亲把奶奶带到县城共同生活,同室同餐十数年,没有和奶奶高声说过话,更没有和奶奶红过脸。
爷爷奶奶的晚年享受到了母亲的悉心照料,离世后依然享受着母亲的一片孝心。母亲天资聪颖,记忆力很强,即使邻居家孩子的生日母亲都记得很准。母亲把爷爷奶奶的生辰忌日时时节节铭记在心,每个节气都亲自做好饭菜,烧香敬献,虔诚毕至。每年清明节前,母亲都是拖着病腿亲自购买祭品,亲自折叠金元宝。这次母亲患病正是在长时间低头准备清明祭品时突发脑出血,等父亲发现时,母亲斜靠在椅子上已经不会说话,手里还握着叠了一半的纸钱。
母亲昏迷直至临终,没有给我们留下一句话,但她以身载道,用亲身力行教导子孙后辈:百善孝为先。
03
母亲是好妈妈。
母亲一生养育了五个子女。一个儿女一条心,含辛茹苦难周全。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虽生计维艰,但母亲精心操持,很少让我们挨饿受冻。全家的穿戴,一丝一缕,都出自母亲一双巧手。衣服总是大的穿了小的穿,缝缝补补,拆洗改装,虽然陈旧过时,但干净整洁;缺粮少菜,母亲总是想方设法挖野菜、拾红薯、细粮换粗粮,变换花样,让每顿都有吃的。
我们都已成家,母亲本该享享清福了,爱操心的母亲还是闲不住。节假日去看望父母,却是母亲最忙碌的时候,天不亮就洗菜和面,猫耳朵拌面菜包子饺子等各种美食,尽其所能换着做。孩子们谁有事没有吃上饭,母亲都要如数等分,留着带走。母亲虽是三十年代的农村人,但思想异常开明,没有重男轻女的陈旧观念。母亲对儿媳女婿和亲生儿女一样,一视同仁,平等关爱。从不提要求,从不说闲话,一味宽容体谅,只是自己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母亲给我们晚辈们树立了好的榜样。就在母亲发病的前两天,还在张罗要给我们捏最爱吃的猫耳朵,被我们谢绝后,部分姐弟一起陪伴母亲逛了韩城古城,吃了饸络面。谁能想到,这顿饭竟然成了我们和母亲的最后一顿饭。
母亲特别疼爱儿女。每次做了好吃的,总是让儿女们先吃,有剩余的自己才吃,没有剩余的就说自己不饿。每次我们淘气或做错事,母亲愤怒地抬起手,却轻轻地落下,舍不得打我们一下。每次出远门上学,母亲都做好饭菜让我们吃,自己却躲出门外,待我们离家时,远远地在身后目送。我们懂得,母亲是眼软,不愿经受离别之痛。
而这次,母亲却把最深最痛的离别留给了儿女,从此以后,我们再没有妈妈的饭菜相迎,再没有妈妈的张望目送。
04
母亲是好奶奶。
母亲有嫡孙辈十余个,中年和晚年含饴弄孙,恩泽晚辈。大儿媳外出学习,母亲独自一人照顾两个一两岁的孙子孙女。白天母亲双手背后,两个肩膀各背一个,晚上睡觉时仰卧在床,左右两边各搂一个。当时正值夏天,天气炎热,孩子断奶上火,感染了黄疮,奇痒难忍,日夜啼哭不止。母亲寻医问药,耐心看护,硬是靠着宽厚的臂膀和细心的呵护让孩子安全度过断奶期和离母期。
二孙子和二孙女出生后,母亲每天穿街过巷接送看护,母亲不会骑自行车,每天步行几里路,春夏秋冬,风雨无阻,坚持了多年。二孙子高三备考,母亲和父亲已年近古稀,离开家乡住校陪读,一日三餐换着花样做,还把孩子的一举一动喜怒哀乐挂在心上,真是操碎了心。
母亲晚年时,仍忍着病痛踩踏缝纫机给孙辈们做鞋垫、缝被褥、绣荷包,不分内外孙子孙女,人手一份,不偏不倚。
母亲,孙辈们带着你的嘱托和牵挂,感受着您对他们深深的爱,都已长大成人,各自有家。正是他们报答您的时候,你却撒手人寰。子欲孝而亲不在,这是何等的遗憾和心痛!
05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多重身份,扮演着多个角色。母亲呕心沥血无怨无悔,把每一身份都做到精致。
母亲娘家父母有五个女儿,母亲排行老四,母亲的三爸生了五个男孩,两家老人商量用母亲和二舅互换,从此,母亲有了两对父母、十个兄弟姐妹。亲人多了,责任自然也多,母亲对两家父母都尽孝尽忠,与兄弟姐妹都亲密无间,回娘家走亲戚常常准备多份礼物,方方面面都兼顾周全。就在母亲晚年行动不便时,每过一段时间还要回娘家看看老嫂,去姐家看看百岁老姐,与远在唐山的老妹通通电话问个平安。
父亲有个妹妹,中年早逝,留下五个幼小儿女,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母亲作为舅妈,对孩子们视为己出接济关照,帮助一个个走出泥潭度过难关,如今个个都枝繁叶茂,儿孙满堂。
母亲热情好客,对亲戚们很大方,过年待客总是按传统风俗让亲戚吃完早饭吃午饭,总是七碟八碗准备得很丰盛,这些年不能亲自做了,常常让我们在饭店安排 。母亲待人大气,自己却很仔细。母亲过久了苦日子,自知物力维艰,虽然这些年家庭条件好转了,母亲仍然省吃俭用,给她买衣服总是推托不要,上顿做的饭菜吃不完下顿继续吃,就连餐巾纸,都是一张撕成几块用。
母亲为人和善,性格温和,办事厚道,说话没带过脏字,从不与人争执。母亲秉承吃亏是福,不与人斤斤计较。母亲与邻居们和睦相处,村邻们见母亲都和亲人一样。母亲每次回村里都很兴奋,总要去左邻右舍、前巷后院串个门、看一看。
今天母亲回来了!这次回来再也不用离开了,回到她一砖一瓦亲手建造的北房里,回到她魂牵梦绕百转千回的乡村田园,回到她披星戴月摸爬滚打劳作半生的故土。
06
思亲切切肠寸断、泪水潸潸苦留痕。
疾病夺走了我们敬爱的母亲生命,母亲离我们而去,与我们阴阳两隔了,我们哭天喊地,撕心裂肺:从此我们成了没妈的孩子!
落英缤纷香犹在,化作春泥更芬芳。
母亲虽然离开了我们,母亲的美德我们要一代代传承下去,勤勉敬业,善良诚实,通达明礼,孝亲爱幼。
母亲,您放心吧!
母亲,您安息吧!
呜呼哀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