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天生非此》:了解我们和父母相似的原因,改变自己的生活

《天生非此》:了解我们和父母相似的原因,改变自己的生活

作者: 相思雨霖 | 来源:发表于2020-03-14 15:19 被阅读0次

    成年后的我们,会发现自己和父母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有些相似的地方给我们带来益处,诸如会整理房间、会做饭、遇事乐观等。比如,母亲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慌不忙,看待事情很乐观。受母亲的影响,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事情也会积极看待,努力去解决。

    但是有些相似的地方则给我们带来不好的影响,诸如性格内向、脾气暴躁、缺乏耐心等等。比如,我们白天在公司被上司责骂后,心情不好。回到家中,就把怒气发泄在另一半或孩子身上。刚开始,我们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后来才意识到,自己发脾气的样子像极了小时候父母的样子。原来自己小时候就是这样被父母对待的。只要父母心情不好,自己就会成为出气筒。

    那我们为什么和父母如此相似呢?是因为我们生下来就如此吗?其实不然。在《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以下简称《天生非此》)一书中,作者奥利弗‧詹姆斯指出,我们和父母相似的原因主要是父母后天培养我们的模式,也就是自我们出生后,父母养育我们的方式让我们和父母相似。

    为了探究我们和父母相似的原因,作者奥利弗‧詹姆斯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调查。他不仅引用和调查前沿的研究成果,还分析了大量的个人案例,并将这些研究所得写成了《天生非此》一书,分享给我们。

    《天生非此》.PNG

    在《天生非此》一书中,作者奥利弗‧詹姆斯指出,我们之所以与父母如此相似,是因为在父母养育我们的过程中,我们会在以下两个方面受父母影响:一方面是三种学习机制,即言传、身教和身份认同;另一方面是虐待。

    01/三种学习机制

    当我们还是孩童时,由于自身的弱小,会对父母产生强烈的依赖感。为了依赖父母,我们就需要让父母关注我们,赞同我们。为此,我们会想尽各种方法来获得父母的赞同,其中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复制父母的行为,也就是向父母学习。在《天生非此》一书中,作者奥利弗‧詹姆斯指出,学习机制有三种,即言传、身教、身份认同。

    第一种学习机制,言传。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会用言语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比如,当我们小时候一边吃饭,一边玩时,就会被父母阻止。他们会告诉我们,吃完饭才能玩。随着我们慢慢长大,父母会告诉我们,放学后,要先写完作业,才能玩。因此,我们听父母的话时,他们会表扬我们,不听话时,就会批评我们。在父母言传的过程中,我们会按照父母的要求去生活,从而养成了和父母一样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

    第二种学习机制,身教。言传这种方式,是父母主动教导我们如何去做。但是作为孩子的我们,为了赢得父母的认同,会主动模仿父母的行为。比如,当我们还是孩子时,看到母亲在厨房忙碌,自己也会走过去,学着母亲的样子择菜,赢得母亲的夸赞。亦或者,看到父亲看报纸,自己也拿起本书看。这些行为,都是我们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并不是生下来就如此。因此,这也是我们发现自己的一些习惯和父母相似的原因。

    第三种学习机制,身份认同。身份认同和模仿不同,指的是作为孩子的我们,会在某些时候代入父母的角色,以体验父母的某些方面。在体验了之后,把这种言行当成自身的一部分。比如,在我们小时候,看到父亲喜欢踢球,为了取悦父亲,我们也会开始踢球,并把踢球当作是自己的爱好。这其实是在对父亲喜欢踢球的兴趣产生身份认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爱好和父母相同的原因。

    在了解了以上三种学习机制后,你是不是明白了自己与父母相似的原因?正是因为我们学习父母的言传、身教,对父母产生身份认同,所以我们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做事方式以及自身的喜好等方面,才会变得和父母相似。

    因此,在日后的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了问题,在考虑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时,也可以思考,是不是自己的做事方式受到了父母的某些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将一切责任都归咎于父母。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才可以正视自身的问题,积极主动去改变,选择停止按照父母教我们的方式去做事,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

    02/虐待

    为了获得父母的赞同,我们会学习父母的行为。但是当我们不能获得父母的赞同时,父母会怎么对待我们呢?是继续关爱我们还是虐待我们?不同的父母会选择不同的方式。但是如果父母选择虐待我们,这会让我们和父母更加相似。正如作者奥利弗‧詹姆斯在《天生非此》书中所说,“虐待是子女同父母相似的最大成因。这是因为,虐待会开启绝望而强制的机制,进而造成人们重蹈覆辙。”

    父母对我们的虐待方式主要有精神虐待、身体虐待、语言虐待等。如果我们受到过多来自父母的虐待,我们就会变得悲观,从而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甚至是在长大成人后,依旧不能摆脱这些负面的影响。

    以言语虐待为例。如果我们在小时候,经常被父母责骂,被父母说自己长得胖或长得丑,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优秀等等,我们就会认同父母的说法,觉得自己不好。经常这样,我们会越来越不自信,在日后遇到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时,就会认同别人的说法。甚至是在他人言语攻击自己时,也不敢反抗。

    除了这种反应方式外,我们还有可能将厌恶自己的情绪投射到别人身上。一旦自己心情不好,就会把怒气发泄到他人身上,在言语上攻击和伤害他人。这种做法也可以称为“我很好,而你不是”机制。

    看到这里,也许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父母的虐待后,在长大后,会像父母那样,虐待自己的孩子。一旦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重新审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同样,这也提醒我们,当我们成为父母后,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情绪,避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情绪垃圾桶,不让虐待模式在孩子身上重演。

    03/建议

    在了解了我们与父母相似的原因后,你是不是也意识到了父母的养育方式对我们的影响?意识到这些影响后,那我们在日后的生活中,该如何去做呢?答案就是,对于那些好的影响,我们要继续保留,而那些不好的影响,我们要学会摆脱和改正。那具体该怎么做呢?在《天生非此》一书中,作者奥利弗‧詹姆斯给了我们一些建议。

    第一个建议,列出自己和父母的相似之处。在纸上写下父亲和母亲5项积极的性格特征、5项消极的性格特征,从中找到我们具体在哪些方面和父母相似。比如,在列出来了以后,你发现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很差,而这一点是受母亲情绪经常波动的影响。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就可以客观看待这些影响,开始改变。

    第二个建议,意识到这些影响之后,我们就可以做出选择。我们可以重新看待父母对我们的那些不好的影响。意识到当自己的行为出现问题时,我们可以选择按照以前父母教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也可以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第三个建议,转变自己的心理,将“我很好,而你不是”的心理转变为“我很好,你也很好”的心理。当我们知道自己的脾气不好,是因为小时候经常被父母当作出气筒。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在和他人相处时,就要注意情绪管理,尽量不把情绪发泄到他人身上,将心理转变为“我很好,你也很好”,尤其是避免将孩子当成自己的情绪垃圾桶。

    在了解了自己和父母相似的原因后,并不意味着我们将自己在生活里的问题,都归咎为原生家庭的错。其实《天生非此》这本书的意义在于,我们知道父母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性格形成的,从而客观地认知和评价自己。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就可以改变自己可以改变的,让自己变得更好;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放下抗拒和纠结。

    此外,还有一个意义,那就是引发我们的思考,即我们要成为怎样的父母?是按照父母养育我们的方式来养育孩子,还是按照其他更好的方式来养育孩子?既然知道了家对我们的影响后,那我们在准备成为父母,或已经成为父母后,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原生家庭,让他们健康成长,拥有一个更好的明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生非此》:了解我们和父母相似的原因,改变自己的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nnis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