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书籍:《稀缺》[美]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埃尔德·沙菲尔
谈到稀缺,很多人感受最深的是“物以稀为贵”,但这个“贵”还可以怎么理解呢?它如何影响着我们的思考和行动?如何避开它的干扰?
作者试图找出稀缺的通用逻辑——在各种背景与各种环境中都适用,最终找到了答案。
分享本书的三部分内容:
1. 『稀缺如何影响我们』
稀缺虽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缺钱、缺时间,但它本身更像一个物种,有自己的内在逻辑,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
稀缺的“贵”就在于,它会俘获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忽视其他需要关注的事项,甚至会带着短视的眼光做人做事。
稀缺也有好处,比如接近任务截止日期时,我们会全力避开干扰,眼里只有待办事项,战斗力直线上升。
2. 『提升心智容量』
作者在书中主要探讨了贫穷这种稀缺形式,这也是很多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可怕的不是贫穷,而是贫穷的思维,将人围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埋头苦干。
穷人的做法可以用书中的“心智容量”来解释。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他把焦点放在了及时行乐上面,容不下思考其他东西。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就得提高心智容量,简单地说就是改变认知。先深入了解某个领域,才能改变与它相关的决策和行为。
3. 『把重要的事情纳入视野』
稀缺会俘获人的注意力,让人紧盯着某样东西。这就像有人拿一根管子凑到你眼前,你只能看到管子里面的东西——“管窥”,即专注于某件事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也叫“隧道视野”。
稀缺会让我们视野变得狭窄,要想对稀缺进行管理,有个很好的方式——把其他重要的事情,弄到那根“管子”里,让自己看到更多东西。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提醒。在稀缺的关头,提醒非常有效。比如,快到截止日期时,你可以在手机备忘录上写下其他重要的待办事项,避免自己一心只为完成任务而忽略其他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