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最早于2011年10月中旬在新浪博客首发,2022年9月28日移植简书。
找一个去处了却假日闲散,便是出行的真正的目的,至于所见是否新奇是否如愿那要看目的地的底蕴了。
——题记
很早知道牟氏庄园距离我生活的城市并不遥远,但一直未能前往一睹其外传的风采,只知其规模宏大,是难得的北方大地主家族聚居建筑的“活化石”。
这地方也并不难找,大凡前来栖霞的游客绝大多数是冲着这地主庄园而来的,除却此处景观,栖霞几乎别无其他招惹人的地方,至于可以一看的奇石馆和太虚宫,我始终认为是沾了牟氏庄园的光,早有显赫的路标做了提示。
从宽阔但不清闲的停车场远望牟氏庄园,那一律灰色的建筑充分体现了中国北方建筑特色:黑瓦、白墙、石头台阶。
——这的确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家族庄园。
最先给我庄园印象的,除了这古朴的建筑风格,还有设置很现代的厕所。这是庄园外围建筑群的一处,我曾经猜想这地方改造之前应该是牟氏家族长工们住的房子,但看了太多的商家招牌,似乎隐约感觉到假的成分——很多建筑都是后来兴建的,似乎跟牟二黑无关。
至于庄园外面的生意兴隆的“小商品市场”,并不能引发我的兴致,只是这庄园外面正对“牟氏庄园管理局”的古树,拉扯过去我的不少的目光。这一定是古树,但不是一株。因为在庄园墙外,查了很多资料都未能得到这紧挨在一起的古树们的名字。但从一密一疏相拥的态势来看,斜者似乎年代更久远一些。
庄园的外面,是小商贩摆起来的很繁忙热闹的摊位。这些“小东西”具有栖霞牟氏庄园特色的倒不多,更多的是在全国任何一个旅游景点或者小商品零售的地方都能看到的。失去了民俗和景点特色,再好的“小东西”也是毫无价值可言的。同行一少年后来花四十元买了一把“蒙古佩刀”就着实让我很吃惊了一下。
与小摊位形成呼应之势的,是搞出很大声响来的腰鼓队。只不过一处嘈杂,一处严整。挥舞鼓槌翩翩起舞的女人似乎年岁都渐渐偏大。但她们舞出来的并没有太多看点的腰鼓阵容,没有吸引我更多的目光,到是这门口检票的服务员的穿着很特别——这是地主家丫鬟的装扮么?
作为建筑的活化石,牟氏庄园的确有值得称道的地方,保存完整可谓一绝;最能体现时代风貌和文化底蕴的物品,却少得令人伤心。无奈之中,留给游览者更多的,只能是对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封建地主日常生活的猜度和不得不去看那些“道听途说”来的史料了。
——题记
庄园内,果然别有洞天。
除了造型古朴奇特的屋舍建筑,更有园外无法看到的属于建筑工程类的精品。这人头攒动的目的,应该有好的光景——果然,众人脚下这片用石头铺成的图案,原来大有文章。导游说这叫石毯,又称“吉祥毯”。石毯的四角各镶嵌一只石蝙蝠,居中铺设三枚石钱,正中一枚石钱的方孔内四角上各刻有一个“寿”字,寓意是踏福踩钱,健康长寿。最常见的对人的祝福语,牟氏庄园用这设计巧妙做工精细的石毯说话了。难怪导游说出“请大家不要错过这难得的良机”之后,众人忙着去踩了。
这当中除了祝福还有炫富。作为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地主家族,的确有实力向来客炫耀其家财万贯的豪富——“有钱才有地位”的意识在“刚进门”便得到了最为形象的诠释。但我始终认为,这设计还有其他的用意:甭管你是达官贵人、凡夫俗子、文臣武将,在 “请进”之后,只要留意脚下,脑袋便注定是低着的。
好一个牟宗夔(牟二黑第三个孙子)!
牟二黑的“二黑”是有来历的,前往庄园的路上,同行者之中就有人质疑。导游被早已乱熟于心的导游词束缚得失去了本心,游客听不明白的地方倒说了不少。文革期间为了政治的需要,将牟二黑塑造成一个恶霸的形象,富甲一方的他不但家中设有地牢,将“不听话”的佃农“拿”来问罪,而且强取豪夺,疯狂霸占别人的土地,所以“心黑”、“手黑”一直是我所认为的。但其实,是他的名字(牟墨林)之中有“一黑”——墨,再就是他肤色黝黑。
在牟墨林及其四子、六孙的努力下,牟氏家业得到空前的繁荣。
牟氏家族祖籍湖北公安县。明洪武三年(1370年),岁贡生出身的牟敬祖接受朝廷委任,来栖霞任主簿。在任时,栖霞城满目疮痍,百废待举。因县令空缺,代行其职,管政务,又管生产和建设,励精图治,政绩突出,受到朝廷和百姓的一致称道,被朝廷评选为“名宦”。卸任后落户栖霞,繁衍成族,坚持走读书取仕的道路。但十世牟国珑被诬陷罢官后,抛仕途,树耕读家风,读书之余致力于经营土地。到十四世牟墨林时,在土地上发迹。他在继承了祖上千余亩土地的基础上,发挥聪明才智,抓住机遇在大灾之年以粮换地,土地拥有量剧增。到他晚年,牟氏庄园的土地已达四万五千多亩。后经他四儿六孙扩充,到土改时,牟氏庄园已拥有土地6万亩,山峦12万亩,佃户村153个,四乡粮仓23处,年收租粮650万斤,成为胶东赫赫有名的大地主。
牟墨林当家时只有25岁,到1870年卒,家族统治 “在位”近60年。任儿子再出色,也走不出父亲笼罩在他们头顶的华丽光环。可以这样说,牟墨林的四个儿子很有清帝雍正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今官二代、富二代们的无所事事倒也“理所当然”。只是这“富不过三”的古训不知道能以怎样的形式来应验。
我只对牟氏庄园里的建筑和树木感兴趣,在我看来这两样仿造、伪造的可能性很少。除此,便是后人继承下来的一些“类工艺品”了。
——题记
牟氏庄园中年岁高的树木不少,虽经百余年仍能郁郁葱葱,它们是牟氏家由盛转衰的见证者。透过这些古树的繁茂枝叶,我似乎看到了这里昔日的繁华,看到了整整一个家族的聚居的壮观场景,同时也看到了如此显赫的豪门望族最终湮没在历史长河里的悲戚。
牟国珑是牟氏宗族落户栖霞第十世人,因他是庄园宅基地的购置者,故被称为庄园的第一代主人,是倡导农耕的引路人;第二代主人牟恢(牟国珑之子),是牟墨林直系九族中最早亲身参加农耕的人;第三代主人牟之仪,利用计谋把林、王两大姓的大部分土地买为己有,一举成为古镇都村拥有300多亩土地的首富,成为立足庄园的首代人;到第四代主人牟耩,家境开始败落,所幸牟缚以贩运粮食扼制了衰落,将家庭推上了暴富的坦途,成为扭转家族势力的奠基人;第五代主人牟墨林(牟缚的孙子、牟裤之子),大灾之年以粮换地,用钱买地,到他作古时,拥有4万亩土地,约占栖霞当时土地总面积的1/12,成为有史以来中国农村拥有土地最多的人,同时也是当时中国农村拥有粮食最多的人,荣膺庄园“置地敛财的拔尖人”当之无愧;第六代主人牟墨林的四个儿子(牟援、牟振、牟擢、牟探),应该算作名门望族继承人;第七代主人牟墨林的六个孙子(宗植、宗朴、宗夔、宗彝、宗榘、宗梅),既是把庄园推向鼎盛的一代,又是身染腐化恶习、导致庄园走向衰落的一代。
一路梳理下来,我的汗也下来了:这跌宕起伏的家族繁衍与发展,绝对如汹涌澎湃的海浪在奔涌。不得不佩服,不能不咂舌!
我盯着眼前那些长长的树刺儿很久,头脑里闪现着奇异的历史画卷:楼前、树下,曾有多少悠闲和忙碌的身影掠过,风来雨去,这小小的院落上演了多少为世人所永远都不曾知道的人生活剧。
距此不远,我偶然遇见了牟墨林的擅长书法的玄孙,他当时站在一块宣传他书法作品和生平的看板旁边,我看了墙上挂着的各种卷轴之后,又盯着看板上的照片看,然后再看跟看板照片上一模一样的活人。反复几次之后,那活人笑着说话了:“嗯,就是我……”我也乐了,紧接着攀谈起来。
“我42年出生,47年房子被收了……”
“被谁收了?”我随口问,“那你们住哪?”
见我惊讶,他慢悠悠说道:“被ZF收了的,我们全家搬出庄园。”
“那……这房子你们有继承权没有?”
“没有,是国家的了。”他依然笑着说,尽管只是很随意的低头看了跟前的桌子,但脸上还是掠过一丝不明显的哀怨。
“哦,是大家的了。”我想说点什么,至少应该是劝慰。
“有大家才有小家,没事的。”他收起来笑容,显得有些认真。
“那……当初你住在这里的时候的情景,还记得吗?”
他摇头:“不记得了,那时候我才五岁……”
我们身后是一株巨大的枣树,那叶子我一看就知道的。那房子是庄园的药铺,据说连诊病的中医和抓药的伙计加起来有五六个人。偌大一个家族聚居在一起,难免有生病的,这药铺起初是庄园专用,后来也接纳庄外前来求医的人。
不但看病能够自给,庄园内的其他日常所需也一律能够自足。制作陶器、农具,编织席子、草墩儿,纺棉花、织布等等一应俱全。牟氏庄园简直就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一个高度浓缩的影像,涵盖内容之广,蕴含底蕴之深终于让我彻底放弃了早先认为它没有历史价值只是房屋建筑的活化石的偏见。
这面点的做法,我的家乡也如此(只是颜色没有这么齐全),没什么特别的吸引力。但当我看到现场制作饽饽的扮作当年的打扮的人员坐着的长木凳的时候,我惊呼了——木凳的长、宽和厚度绝对堪称罕见,应该是文物级别的。坐着文物做出来的饽饽能不好吃么?
当我提出这纺车跟我小时候家里的不一样的质疑,这伸手就很轻松抽出纱线来的老太太告诉我:“那是刺儿车,这是圈儿车。”
如果说牟氏庄园只知道以屯粮买地的方式攫取财富,是不完整的。在牟氏家族眼里,农业劳作和教育一样重要,而且牟氏庄园的教育完全是“以农为纲”。
——题记
牟氏庄园,一路“走”来。期间,我所见所感当然与来时有了截然不同,所听所想自然是从未有过的震惊和喟叹。牟氏庄园不仅仅是中国古典农村建筑的活化石,也不仅仅是几千年封建农业文化的浓缩精品,更重要的,这里还有令人称道的实用教育。
牟氏家族自牟国珑罢官后,一直秉承“耕读并举”的家风。在耕种之后,读书成为第一要务。牟墨林为方便家族子弟读书,出资兴建了栖霞第一个学堂――牟家学堂;牟氏家族还兴办过一处“振古小学”,但都遭破坏。
学堂采用四面围合的格局。北大厅及东西厢分别陈列最富中国文化内涵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庭院设计采用中国传统对称园林的布局方式,中间是讲坛,讲坛中心放置“文鼎”( “文以载道,道亦为天”);鼎后正北是孔子塑像;四周还缀有象征琴棋书画的雕塑作品。
文鼎及孔子像是学堂里司空见惯的,引起我注意的除了“天下第一砚”的宏大厚实,还有三处:
第一处是庭院西北角的“书”的雕塑。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竟然还有《圣经》等国外著名经学典籍,看似很随意的“摆放”内中还有一种昭示,《史记》的“个头”最高,这是不是在说明牟家学堂在典籍教育中的宗旨呢!但显然这些雕塑不是原件,属于后期“填补”上去的,看不到原件,不能不说是天大的遗憾。
第二处是庭院里的两架水车。水车都能用,不少游人纷纷登车体验脚踏水车汲水的快感。一部是“凹槽式(自命名)”水车,凹槽汲水随脚踏方向升起放水;另一部是“竹筒式(亦自命名)”水车,转轮与汲水装置经由牵引转向,将竹筒里的水倒出完成汲水,这水车比西边那部省力,除了可以坐着脚踏,大轮带动小轮还是力学原理的呈现。我不禁佩服牟家学堂建造者的精妙理念了。这是不是当年学堂学子学以致用的实践基地,肯定也有讲解水车的使用和维修的课程吧?
第三处是学堂南大门。在牟氏庄园大门的设计理念里,门台高筑是一项特色,其实这也是古代中国居所的“通用意识”,大门台阶高是一种身份高贵的象征。牟家学堂的大门台子很高,需走上去迈过门槛再从另一侧走下台阶。大门上面的门楼古朴典雅,造有“屋脊六兽”。
它有以毒攻毒的避邪作用。从前端依次向后分别为“走投无路”、“帮子望月”、“随风打旗”、“为虎作伥”、“赶尽杀绝”及龙生的第八子“螭吻”(猛禽“鸱吻”)。
说到牟氏庄园的建筑,有几处留给我很深的印象。
虎皮墙是于清同治年间砌成的。由于墙面用五色杂石砌成,色彩斑斓。当年庄主衷情自然,差使大批工匠,沿远近河道精选各类杂石,利用石头的自然形状和色泽,调动“写实”、“写意”手法,创作了这副古朴隽秀的图画长卷。墙下面的錾墙,历经百年风侵雨袭,墙体仍然平整如镜,石缝如丝,坚固如初。虎皮墙图案包括:
1、制钱莲花图:由制钱和莲花组成的图形,上方是一朵盛开的莲花,下方用13块规则石料组成了四枚大小均等、上下差叠的制钱,这是庄园主人的一种自我标榜,用以说明自己虽然腰缠万贯,却超凡脱俗。
2、“莲生贵子”图:反映了当时牟氏人的求子心态。
3、“花好月圆”图:这是一副梅花图案,在表现手法上大胆夸张,对人们表达着“花好月圆”的美好祝愿。
4、“大吉大利”图:这是一副雄鸡报晓的写意造型,反映了牟氏人对“大吉大利”的追求和祈祷。
虎皮墙的最南端,还有一只憨态可掬的大乌龟。据说,谁发现了它,便可以长寿。
我是一眼就看出来了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