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落英缤纷
陈村故事Ⅱ村路弯弯

陈村故事Ⅱ村路弯弯

作者: 陈红中 | 来源:发表于2020-09-01 07:22 被阅读0次

站在远处看美,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感受,这种模糊的美,忘却苦难的美,是时空留给人类最美好的心灵大餐,让每个人都可以有充裕的时间悠闲地去独自享受,去回味,去怀念。   当下徒步走路已成为一种时尚潮流,主要原因是不走路已危机到人的健康与生命,我徒步走过很多现代化城市的绿化街道,公园广场,都难以找到在家乡陈村土路上那种自然、干白、松软、清新、安闲的舒服感觉。因为我已很久而且很少走那些路了,那些路崎岖不平、蜿蜒曲折、绕村连田、连着家、连着远方的村路了。    

上坡下坡行路难,苦了腿脚身板强。 

站在村中,你在可以清晰地看到南山上那条黄白弯曲的高天坡路,这条路算是陈村标志性的风景路,一年四季,春华秋实、晓风残月,都有不同的色彩,庄稼人不用问,人家干啥咱干啥,只要看看坡上忙碌的人群,你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或播种、或收割,只要看看这条路两边层层田里的色彩,你也知道是什么季节,该准备什么了,就不用说人的吆喝声和牲畜的叫唤声了,那是劳动的号角声,是叫你别懒散,快起身动手,不然就落后了。   

高天坡路起于河槽,曲曲折折绕上二三十米的灰沙坡地带,就进入黄土坡直达高天庙,坡高路陡,斜度在60以上,它与村中的楼坡在河槽相连,南北相对,正好形成一个"Ⅴ"字形,不同的是楼坡属于河沙层,泥沙碎石较多,走在上面不仅费气费力,还容易滑倒,相对而言这是村里的大道,比较宽敞一些,也具有代表性,因为整个村庄河槽两边丘陵上的田地,都要走沿坡或沿沟的土路。在村北从东到西有拉母子坡、堡儿坡、楼儿坡、后坡哩、五十坡、羊儿旁坡等,在河槽南边有南坡、高天坡、狐子旁坡、塑星坡等,村子四周沿坡是一条条通向田间地头的羊肠小道,人们出门不是上坡就是下坡,道路狭窄,崎岖不平,遇上雨雪天气,道路泞泥,更为难走,但祖祖辈辈就生活这么小的圈子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再难也得走,再苦也得生活。  

  走这种路不仅费力而且费气,没有体力与定力是走不了的,以前劳动农作全靠肩扛手背,特别是挑上重物在坡中不能停息,甚至也不能换肩,否则不是摔到沟里,就是前功尽弃白忙活,其实,这也不是最难的,难就难在路不行空,庄稼人往返地头从不空走,去时捎粪回时捡柴,哪怕石头也要捡一块,不信看那些老院子老窑,背墙散墙全用石块垒成,这种日积月累的劳作,不仅练出壮实的身板,也丰厚了家底,日子也一天天会好起来,我们那些孩子,从小也跟着大人们往地里跑,割草、打野果、逮动物等等,可以说凡是羊能到的地方,我们都去过都上过,才不管你有路没路,危险不危险,我记得我特别费鞋,几乎一个多月我穿坏一双,现在一双鞋穿几年甚至是十几年也穿不坏,可见当时就不是走路,而是在蹦在跳,看似费鞋,这种路却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强壮体格和不怕苦难的奋斗精神!

弯弯曲曲连门庭,各行其道皆自然。

生在这样的山村,走这样的村路,从小听的最多的是"世上有路路不平"这句话,最初体会是对村路的自然描述,渐渐体会到这是一句多么富有哲理的格言。陈村村中的道路多弯曲狭窄,不象平川地带的路平直,大多都是依地形特征建房铺路,古村南边从东到西是唯一贯穿的大道,再南边与大道相向而行的是老渠,渠垅边也是人行道,渠与道之间相隔二三十米不等,很少有房屋建筑,渠与道在村东相交,沿渠垅进入河槽东可达赵城洪洞,向西穿山可达蒲县,它在村中泊池北与楼坡路重合形成"卐”形主干道。解放前村中东西道路还建有东中西牌楼,在通向河槽的三条道路上建有楼圪洞,它们与楼坡顶的楼圪洞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寓意村庄稳固安全吉祥之意。  

在东西大道北有四条不等向坡上延升的弯曲小道,并分出如树枝状的各种道路,通向各家各户,村道尽处定是人家,纵横交错,错综复杂,特别适合捉迷藏,村道两边不是门庭,就是院落,走这种路一定也不寂寞,处处可闻鸡犬声。由于北高南低,雨雪天气尤为难走,特别是坡道常常被雨水冲坏,因此村中有很多石坡,大多用青石砖瓦铺就,道路弯曲但都有坡度,很难留有积水,加上路边不是房基就是田园,村中的水路在路中央,走路一般靠墙相对安全,古人珍惜水,更懂得利用水,肥水不留外人田,各家窑顶是流向院子内的,院内在大门墙都留有水道口,建房修路首先考虑到水的走道,学着顺着水的走向开路,弯弯曲曲从上而下,极大减低了水冲刷对房屋的破坏,让人真正体会"世上有路路不平"哲学理念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气概,不能象今天很多地方占用河道,或没有充分考虑水路,也没有人去问去管,一到雨季就水灾不断,尽干些亡羊补牢、亡羊追责的蠢事,于事无补,却遗害无穷,建议还是学习一下古人敬畏水神的智慧吧。     

水道人道行走都有其自然的规则,中华文明起源的精华就是尊重自然规律,水利万物、大道至简、上善若水等等,都蕴含了自然与人文的精髓,在生产能力低下的原始状、态人们可以顺势而为,今天科学发达也得量力而行,不可肆意妄为,不然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进出悠缓沿沟渠,安全自然寻坦途。

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陈村村子的规模比古村大了仨四倍,新建部分的道路也整齐了,宽敞了,也硬化了,村外的道路更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进村的路口,特别是古村的道路格局并无多少改观,原通往汾西县城的楼坡大道越来越走的人少,少有修复投资,只是从人车到机动车的变化,辟开了绕上楼圪洞的便道,道路虽宽了,但更加难走。通往赵城洪洞方向的路,在上世纪七十年前,基本都是经过村南的楼圪洞进入河滩路,人行走一般是走出楼圪洞沿渠垅多走一节土路进入河槽,而畜力车则要通过村中楼圪洞直接进入河滩,多些颠波,沿渠沿河都是弯弯曲曲进出,这种道路尽力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走向真正做到了行云流水,十分悠然,就象高速路上的出入口一样,你必须放慢速度经过弯道才可以,这是安全的需要,也是人文的需要。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其实没说全,应该加上养路与护路。上世纪六十年代,洪(洞)山(头)公路开通,从伏珠寺北绕过沿陈村北山梁直达山头,占用了很多土地,大型车辆穿梭其中,常常扬起大量灰尘,陈村没有享到利益,庄稼尽受其害,后来通了班车才感到出门的便利,七十年代中期,村里从伏珠西沿拉母子坡开了一条到村里的土公路,结束了陈村人几百年来走河槽的历史,并在村东修了"s"形引路与洪山公路连接,这是陈村真正有了公路,这条路真正为村民出入发展经济起了大作用,也是陈村成为最早通班车的乡村,当时令周围村民羡慕,直到九十年代赵克路开通后,洪山公路才萧条了,除陈村一段几乎都废弃了,陈村也一度成为孤岛,各方面发展都受到了影响,好在近年陆合公司为取后山的煤,投资沿陈村河槽陈村峡修了一条水泥路,虽然费了很大周折`,也占用很多土地,但方便村民的出入,为陈村进一步发展带来先机,美中不足的是道路设施不全,绿化管理更不上,特别是与村中的连接引路还不理想,不仅影响村民出入的安全,也有损文墨村庄的形象。

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北风呼啸,麦苗葱绿,我让司机把我放下,独自迎风走在村外干白的土路上,特别惬意,他笑我在干什么?他那里懂得我近乡情更怯的美好感觉呀,是的村路也是心路,无论你走与不走,都在你的脚下,你必须体会"世上有路路不平"的哲理;无论你釆取什么方式怎么走,都取决你的认识与态度,取决于你对路与走路的坚持与体会,现在农村也不乏徒步走路的人群,我希望你们走好路!走路好!

相关文章

  • 陈村故事Ⅱ村路弯弯

    站在远处看美,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感受,这种模糊的美,忘却苦难的美,是时空留给人类最美好的心灵大餐,让每个人都可以有...

  • 陈村故事Ⅱ村名由来

    陈村隶属洪洞县刘家垣镇,位于洪洞、蒲县、汾西三县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虽处偏僻,然文墨村之名历来被人称道,并闻名...

  • 生查子.童年的小河村

    生查子.童年的小河村 弯弯石板路,巷子弯弯小。 弯弯到那头,迎我闻言笑。 弯弯到这头,衣白人年少。 梦里路弯弯,才...

  • 《陈村故事》序言

    已亥中秋,得悉村委编篡村志并邀请我参加的消息,是欣慰的。家乡陈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文墨村,编篡村志是一件好事,功在当...

  • 《陈村故事》目录

    近年来,写了很多关于家乡的文字,山形地貌,风俗习惯,奇人异事,饭后谈资,分十六章节,共八十余篇。今汇总为《陈村故事...

  • 左祈“榕公”右拜“石公”

    ※陈清河 来到东山岛陈城镇陈城村前黄自然村风头,径直沿北侧的半山坡水泥硬化环村路走上去...

  • 陈村故事Ⅱ猪儿地

    猪儿地顾名思义就是属于猪儿的田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鼓励农民饲养猪,由村队给养猪农户分的二三分田地。这...

  • 陈村故事Ⅱ洞子担水

    打着灯笼到洞子中担水,吃洞子里的水,是陈村人至今津津乐道的事情。尽管现在村中已经有了自来水,用水十分方便,但...

  • 陈村故事Ⅱ村中老屋

    村中的那些老院老屋,在这次百年不遇的秋雨中,坍塌破损的最为严重,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能得到及时修补修缮的,也是少...

  • 陈村故事Ⅱ春分上坟

    农历的春分过后,开始上坟祭祖,是我们陈村一带有别于全国很多地方的上坟习俗。一般春分过后就上新坟,其它上坟可以延长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陈村故事Ⅱ村路弯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nrm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