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243985/0a2e1b0486d59c34.jpg)
已亥中秋,得悉村委编篡村志并邀请我参加的消息,是欣慰的。家乡陈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文墨村,编篡村志是一件好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而非易事,内心多有为难不安,我自上高中走出这个村庄,聚少离多,对村史村情知之甚少,加上公干在身,能力有限,很难全心投入,却之不恭,失之惋惜,为家乡贡献绵薄之力,理所当然,也只好竭力而为了。
应承之后,着手行动,回忆过往,搜集资料,积累素材,记录文字,本想抛砖引玉,又觉不妥,毕竟文墨村能人不乏,自己何德何能敢口出狂言,加之所记文字,皆道听途说,家常理短,芝麻琐事,又失正确真实之虞,实在难登大雅之堂,好在中华几千年传统文明,皆在编故事、讲故事、听故事、传故事之中,得以延续与发展,随将所听所知、所思所悟编成《陈村故事》,以飨诸乡亲,又能报家乡父老养育之恩,岂不乐哉。
![](https://img.haomeiwen.com/i3243985/a53cdae9bd861e19.jpg)
一年之余,工作之外,往返乡里,走访乡友,步行乡土,虽疫情肆虐,不辞辛苦,激扬文字,对家乡的山水、天地、人文、传说、故事、风俗人情均有涉及记载,从村名起源到姓氏变迁,从山形地貌到基础建设,从传说轶事到习俗文化等已编写五十余篇文章,分"名起乡里、山河奇观、水韵绵长、庙堂灵犀、墓穴千古、庭院幽深、文墨书香、与窑共舞、奇人异事、山村年味、乡邻友情、麦香故里、乡思乡味、”等十三篇章,十多万字,虽意犹未尽,言不尽意,但足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文墨陈村乡土文化,若能给有志于研究乡村文化的有志之士,提供有益的线索或帮助,则心甚幸矣!
![](https://img.haomeiwen.com/i3243985/2feccd1c7afa6b73.jpg)
写好陈村故事,讲好陈村故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深深体会到这一古老而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简洁而博大,普通而精深,即可简明扼要,亦可丰富多彩,演绎出于百姓之口,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她讲述的是一种情感,是一种家国情怀,生于斯,长于斯,不忘于斯,人亲土亲皆是亲情;她讲述的是一种怀念,是一种历程,儿时记忆,风土人情,在岁月的沉淀中,所思所想不断升化,温故而知新,让人有所悟,有所启迪,有新的期盼;她讲述的是一种感恩,是一种美德,落叶归根,寸草春晖,动植物尚切如此,况聪明的人类,知恩图报,回报家乡,回报社会,是做人之本;她讲述的是一种责任,是一种精神,为人子孙,必当奋发图强,担当振兴家国责任,继承优秀传统,发扬民族精神,保家卫国,振兴中华,真如是,何憾之有。
![](https://img.haomeiwen.com/i3243985/c7b35e97db24e08e.jpg)
村志尚未完成,故事还得继续。很多故事源于村民的口口相传,有的缺乏佐证材料,暂且搁置,如三官庙、佛庙、牌楼等存有大量牌碣,等挖掘后在行编写;有的已有同村好友所记所写,在此也无须赘述;有的已湮没于人间,无人知晓,等待有心人去发现去挖掘。村志故事,一直在发生,在创造,不同的人,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演绎,不同的感悟,但都会让人知历史,知兴衰,知荣辱,追根溯源,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存精去伪,着眼未来,激发新一代人的精神活力,去追求更美好的明天。
时值国家扶贫攻坚捷报频传,全面乡村振兴号角再起,上至庙堂,下至村野,一片欢呼,新农村建设面临新的环境,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唯愿家乡父老抓紧机会,乘势而上,使文墨陈村真正成为文明陈村,使文墨变文脉源源不绝,绽放出更绚丽多彩的花朵,《陈村故事》也作为阶段性小结,献给家乡父老乡亲,献给党的百年之庆,一家自言,自编自演,不敢劳烦乡贤作序,其中差错不妥,尚请亲人们海涵,并谨向支持帮助的兄弟姐妹表示衷心感谢,是为序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3243985/11ece440f6e830c8.jpg)
陈红中辛丑年孟春于临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