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读《黄生借书说》,对那句“书非借不能读也”是深信不疑的。那个年代,一个学生能接触到课本以外的书,实在是一件幸事。缠着母亲买一本《作文大全》把母亲气哭,伙伴不想做的课外练习册我视若珍宝,整个小学和初中我读过的课外书就是几本连环画和一本残缺了的《萍踪侠影》。
因为得来不易,所以倍感珍惜,也就印证了那句“书非借不能读也”。但,我认为对一个学习者而言,还是心态从容些的好。
真正读书多点,还是搬到城里来的这些年。因为梭罗说:“城市是几百万人一起孤独的地方。”在这个孤独的地方,多读点书总是好的。但我几乎不借读,只是读自己的书。这样,我可以完全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不用担心要还书而挑灯夜战,想读了多读点,不想读了放在一边一两周都不看。读自己的书和借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从容,而这种从容的心态无论对一个教育者还是学习者而言都是甚为重要的。一份从容的学习心态,不仅可以让我们在细嚼慢咽的阅读中学到知识,更可以帮助我们思考人生,建立独立人格。
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大多数都有过苦读的经历,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是个反复无常,利欲熏心的家伙,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竟成了贪官,苦读成相的王安石虽有济国之怀,却因偏执而害人害己。把读书当成急功近利的阶梯,是很危险的。对老祖先留下的那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是不认同的,因为抱着这样心态的学习者,一朝有成,必是窃国误民之徒。
教育不是让别人成为你想要他成为的那个人,学习更不是让自己成为别人想要你成为的那个人。这种从容的学习心态是我们这个社会所缺乏的。我们总希望孩子成为我们想要的那样,大数听话的孩子都在为之而奋斗,部分不听话的孩子却在抗争,当抗争不成的时候便酿成了桩桩惨剧。可即便听话苦读的孩子,因为太急功近利,最终因也沦为社会的工具而迷茫。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命题是通过实践活动找到并接纳自己,至于在这个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只是附属。
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是不易的。在统一的价值观下,社会为我们塑造了太多的典范人物,他们无疑是成功的,也是我们所渴望的。但,当我们望尘莫及的时候,首先就会责备自己无用,并从心底排斥自我,特别是当我们还处在多数派的底层时。人是社会的动物,在社会的“大我”之下,我们还是要有一个“小我”。不管怎样的社会,小人物始终是社会的基石。于大多数小人物而言,外在的环境也许不如所愿,但我们要坚信不能成为英雄,宁可平凡也不做英雄的影子。大世界不能如我所愿,我却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出自已的小世界。
其实,怎么读书只是一种形式而已,不管是借阅,还是自购,只有以一颗从容的心态来读书,来学习,才会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成,才不会沦为社会的工具,他人的影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