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1 day131

《光荣与梦想》以美国一战老兵因战后没有得到合理安置,集体向美国政府申诉、请愿为切入点,记录了从1932年到1972年四十年来,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
一个国家40年的发展历程,必定是经历起起落落、风风雨雨。
请愿的老兵们自称是“远征军”,他们衣衫褴褛,精疲力竭,精神萎靡,毫无神采。一些好心人还是会给他们提供一些食物和金钱的帮助。华盛顿警察给这些不速之客提供面包、咖啡和炖菜,每人每天收取6美分,这还引来了胡佛总统的强烈不满。
他们向总统胡佛求助,可总统却以太忙为理由拒绝,并封闭白宫。政府的反应过度似乎是出于恐惧和挫败感。
国家不安定,人民就难以安稳。大多数远征军已融入了1932年爆发的人口大迁徙。大约200万美国人四处流浪。
除了底层的流浪人员,美国中产阶级的人衰落的速度也是令人咋舌,原来的农场主、牧师、工程师、学校校长以及银行行长,说失业就失业,加入了修建水库的打工大军中。很多人居无定所,只能在公园露宿,有些人甚至饿死。
他们是经济崩溃时代的淘汰品。没有容身之地的美国人,四处漂泊,冬季来临时聚集在大城市,饥饿、挫败、空虚、绝望和烦躁驱使着他们不断流浪,四处寻找着工作和可以糊口的食物,在凄惨的环境中挣扎。
老百姓民不聊生的生活,显示了胡佛政府的无能。
1932年大选时,胡佛越来越不得人心,人们期望着通过大选把政府交给一位新领袖和一个长期在野的政党。数万群众高喊“绞死胡佛,”标语上写着“打倒胡佛,残杀退伍军人的凶手,弄跨银行家的罪魁祸首,枪杀老兵的子弹。”
富兰克林·罗斯福参选总统,罗斯福认为“一个国家真正的也是唯一的资本就是其自然资源和人民。”他是唯一一个提出以改革的方式帮助国家走出困境的领导者。
罗斯福与胡佛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美国的经济危机导致5500家银行倒闭,人心惶惶。罗斯福擅长把握时机,他明白胡佛越是留下一个烂摊子,他上台越能力挽狂澜。
政客之间的竞争和算计无处不在,胡佛的政策已被证明不是救国良药。虽然胡佛在罗斯福面前表现得狂妄自大,但罗斯福一心为民的理念取得了人民的信任。
罗斯福终于成为了美国第32任总统。
罗斯福善于与民众沟通,稳定了民众人心,他的炉边谈话是很有效的,出台了一系列的新政:他废除了金本位制,挽救了银行,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大力促进再就业工程,建立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振兴公共事业。
在罗斯福新政的领导下,美国经济慢慢复苏,走到后面的繁荣。
雷·莫利说,罗斯福救活了资本主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