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连江的“戏说统计”中听到这样的表述:平均值与标准差是人生的两条鞭子。其含义是,平均值让我们不甘落后,标准差让我们不随大流。
在看到这句话以前,可真没想过自己的人生是否达到了平均值?每日默默又磨磨,总觉得心里那口气没有通畅。熟悉我的人认为我是个对自己很苛刻的主,要求从无止境,因此也就从不满意。也曾想过,是否现在跟从的节奏超出了自己的最佳受度,但不跟从这一频率,又实有不甘,也不敢,似乎那是淘汰一切的边界。
所以很多媒体很多身心灵教主开讲,找到内心,不要在盲从中迷失自己。在这个日渐丰富复杂多变的社会发展中,没有一个自身的参照系,永远在追赶的螺旋中,真会累瘫。
那这个参照系又是什么呢?是本地区平均收入水平?还是自身幸福指数?还是在社会阶层中所处的位置?好像都沾边,而且都可获得统计依据。在追求温饱的阶段,将财富作为一生的目标是合情合理,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终其一生都没走出那个统计的标准差,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如果认为这是自己的特别特殊之处,也就罢了,它却往往成了人生失败的证明。(在世人眼中)以此为参照,也终有不抵(敌)。
看上去,在终极评判中,横竖都会落败,所以现代人无法自处,唯恐单独久了,会不知自己走到哪个坐标中,是否还在坐标中。这种恐惧攥着人心,不断消耗,直到精疲力竭。
所以又有继续的解释,年轻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年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句话,可能有些能人志士不爱听,因为挑战自身极限本就是人类发展的一项任务,怎可因平均分布的概率统计而止步不前?
人类(能力)有没有极限,很多人会充满豪情与信心;个人有没有极限,回答会犹豫迟疑。此处想起一句话: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笑)。平时多教的是,人多力量大。这种力量不仅仅存在于物理范畴,精神领域也同样适用。
统计告诉我们人生
网友评论